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货币金融学--12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货币金融学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理论与政策货币、信用等一些基本概念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国际金融货币金融学----EconomicsofMoney,BankingandFinancialMarkets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种种货币现象,以及与货币相关的机构、市场和制度问题。教学目的:一方面,了解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对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的相互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掌握金融活动和金融宏观调控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金融问题、进而解决现实矛盾的能力。学生应该特别注意对自己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3教学目的一、研究对象问题1.研究对象之一:货币(1)为什么要研究货币?货币与实体经济的运行及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货币是导致商业周期(BusinessCycle)(经济社会总产出的波动)变化的原因之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导致物价水平变动的主要原因;导论关于《货币银行学》的几个问题通货膨胀(インフレ)和通货紧缩(デフレ)问题均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利率的变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节的两大重要政策之一;商业周期、物价水平、利率与货币政策等直接与市场经济主体的财富、收入和生活水平等相关联。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理论问题:货币需求理论: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其他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外生的货币供给理论内生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政策问题: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实施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效果。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成因、表现形式、治理对策2.研究对象之二:金融市场(1)为什么要研究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资金资源的配置功能;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增加经济主体的财富。(2)金融市场的研究范畴有效金融市场的界定:法玛(Fama)的有效市场假说金融市场的种类:货币市场及其构成;资本市场及其构成(股票、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金融市场工具:短期金融市场工具、中长期金融市场工具、衍生金融市场工具各类金融市场工具的特征等。3.研究对象之三:金融中介与银行(1)为什么要研究金融中介与银行金融中介是金融市场资金配置中主要交易媒介,在金融交易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克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所可能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转移风险。银行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银行为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提供了联系渠道;银行具有货币创造功能,在决定货币供应和传导货币政策效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银行是金融创新的源泉之一,而金融创新则拓宽了将储蓄转变为投资的渠道,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2)研究内容A.金融中介的构成: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机构等);契约性储蓄机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政府退休基金等);投资金融机构(投资银行、金融公司、各种基金等)。B.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区别;C.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与管理等(2)研究内容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是否应进行监管;监管是否有效;监管的目标和原则。金融监管体制问题金融监管的内容:市场准入与退出;日常监管;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危机处理机制。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问题:《巴塞尔协议》、《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和《新巴塞尔协议》等。二、为什么改为《货币金融学》而不继续沿用《货币银行学》?原因之一:全球金融实践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导致传统的《货币银行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变化。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金融监管的变化等。原因之二:微观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内涵和外延,改变了其研究方法。4.研究对象之四:金融监管(1)为什么要研究金融监管问题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金融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银行业风险具有较大的负的外部效应:支付和结算系统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信息经济学、代理理论、博弈论、契约理论等。金融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及其发展(APT、OPT)等;MM定理及其发展;非对称信息下的金融中介理论等。结果:使得《货币银行学》的研究转向更加关注金融市场上的各种资产定价问题和公司财务等问题,而且,在研究方法上,更倾向于运用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各种货币现象、金融市场上资产定价、金融中介的功能以及金融监管问题。其分析对象日益微观化。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问题1.货币的本质(1)关于货币的定义日常经济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理解:观点一:货币就是通货(现钞)观点二:货币是财富观点三:货币代表收入经济学家对货币本质的认识货币是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时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它与财富和收入存在着区别。(米什金)(2)关于货币的本质古典学派的观点:货币金属论。货币是一种商品,其自身必须有价值,其实际价值是由货币金属的价值所决定的,只有金银才是货币。代表人物: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货币名目论:货币是一个观念的计量单位,是计算商品价值的比例名称。代表观点:巴本的货币国定论、贝克莱的货币计算比价论、斯图亚特的劳动价值论和克拉普的货币支付手段论。货币职能论:货币是交易媒介、计量标准、价值储藏手段、延期支付工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表现形式是货币是特殊商品。2.货币的职能职能之一:价值尺度(StandardofValue)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质的方面)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量)方面,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表现为商品的价格。职能之二:交易媒介(流通手段)(MediumofExchange)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并鼓励和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条件:价值相对稳定;普遍接受性;供给富有弹性;易于标准化,使人们能简单的确认其价值;能够被分割,便于找零;必须便于携带。职能之三:价值储藏手段(StoreofValue)货币发挥价值储藏手段职能意味着货币是一种超越时间的购买力的储藏。利用这一职能,人们可以将自己取得收入的时间和花费收入的时间分离开来。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其优点表现为:在所有的可用于价值储藏的资产中,货币具有最强的流动性。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优劣取决于物价水平,因为其价值是由物价水平决定的。在信用经济中,货币储藏主要以纸币、存款和其他高流动性资产的形式出现。职能之四:支付手段(MeansofPayment)货币在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特征是,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的发生与货币支付在时间上不一致,出现延期支付。若两者同时发生,则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职能的作用: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提高市场交易的效率;推动信用关系的发展。四种职能相互之间的关系: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具有货币质的规定性;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派生职能。貨幣(お金)には、大きく分けて(1)価値の尺度、(2)交換(決済)手段、(3)価値貯蔵手段という3つの役割がある。貨幣の役割一つ目は「価値の尺度」である。例えば、消しゴムとパンのどちらの価値が高いか判断するのは難しいが、仮に消しゴムが100円、パンが150円とすると、私たちはパンの価値のほうが高いと認識できる。このように、さまざまな商品の価値を、共通の単位で評価・比較することができる。「価値の尺度」二つ目は「価値の貯蓄手段(保蔵、保存)」である。150円で買ったパンを長期にわたって保存することは不可能だが、貨幣であれば貯めておくことができる。「価値の貯蓄手段」そして三つ目の役割は「交換手段」である。物と物とを交換する物々交換では、お互いに欲しいものが異なれば取引は成立しないが、貨幣であれば欲しいものと交換することができる。「交換(決済)手段」二、货币形式1.货币形式的划分标准按币材的自然属性:实物货币(物品貨幣)、金币(金貨)、银币(銀貨)和纸币(紙幣);按发行者身份:私人铸币、国家或银行货币、国家纸币;按货币的实际价值与其代表价值之间的关系:足值货币与非足值货币2.商品货币(商品貨幣)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它在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职能时是商品。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是相等的。因此,是足值货币。商品货币主要有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两种形态。3.代用货币(代用貨幣)在贵金属货币流通制度下,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货币符号。可以和所代表的贵金属货币自由兑换。如银行券等。特点:印制费用低于铸币的铸造费用;便于保管、携带和运送;不易磨损。4.信用货币(信用貨幣)依靠银行信用或政府信用而流通的货币。特点:自身价值低于货币价值;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只是一种信用凭证。信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条件: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货币发行的立法保证。信用货币的分类:广义信用货币:由借贷行为产生的、具有一定流动性的信用凭证和信用符号。银行、政府及高级商业信用凭证等。狭义信用货币:现钞与银行活期存款。5.电子货币(電子マネー)电子货币的定义: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中用来支付的价值(电子钱包)。预付支付机制:存在于特定软件或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输并可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数字现金)。电子货币的特性:与一般货币的共性:交易行为的自主性;交易条件的一致性;交易方式的独立性;交易过程的一致性。特性:发行主体多元化;货币发行的担保和风险多样化,使用范围受到相关物理设备的限制;流通领域的国际化;形态上超物化;防伪上的特殊性。三、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2.货币制度的内容:(1)规定本位货币材料和货币单位。本位货币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具有法定的无限支付能力,称为无限法偿。(2)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3)规定发行准备;(4)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2.货币制度的种类金属本位制(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银本位制(銀本位制):白银作为本位货币,银币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并可自由输出入。金银复本位制(金銀複本位制):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法定的本位货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和自由兑换。平行本位制(金銀併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国家不规定金银的法定比价,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完全有市场比价决定。缺陷:商品价格比例随金银市场价格的波动而频繁变动,不利于商品交换和流通。双本位制(両本位制度):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金银铸币之间的法定比价,两者的交换比率不受市场上金银价格波动的影响。缺陷: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グレシャムの法則《Badmoneydrivesoutgood.(悪貨は良貨を駆逐する)という法則》。即法定比价上被低估的货币被人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法定比价上被高估的货币独占市场。跛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度):金银均为本位货币,但是,国家规定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且限制每次的支付额,只有金币能自由铸造,两者之间有法定比价。银币事实上处于辅币地位。金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貨本位制):黄金作为货币制度的基础,实行金币流通。特点:金币可自由流通,价值符号能够自由兑换金币;金币可自由铸造和熔化;黄金可自由输出入国境。金块本位制(金地金本位制度、金塊本位制):生金本位制。金币停止流通,银行券或纸币代替金币流通。但仍规定银行券和纸币一定的法定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为准备,居民可在一定范围内按法定含金量自由兑换金块。金汇兑本位制(金為替本位制):虚金本位制。国内市场上没有金币流通本国纸币仍规定由一定的含金量,但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国内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储
本文标题:货币银行学_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