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安全是供水企业的生命线
安全是供水企业的生命线供水企业安全生产运营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供水企业要增强抓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尽职尽责地抓好安全生产,开创安全工作的新局面。调动职工保安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要关心职工,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要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目标控制”和“安全联网互控监督”活动,强化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狠抓作业标准化落实,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克服“单纯依赖物控、忽视自控互控”的现象。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企业的命根子、饭碗子,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效益。要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安全与其它工作的关系。安全无小事,企业必须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安全生产出了问题,企业的生产、发展就什么都谈不上。如何搞好安全生产,处理好安全与企业发展中诸多工作的关系,是企业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一、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不动摇特殊的生产环境,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这一永恒的话题。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没有安全就保证不了生产,安全与生产是统一的,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但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为了追求高速度,职工为了追求高收入,安全生产往往喊在嘴上、写在纸上,常常出现安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安全为了生产”的提法,人们容易接受。创造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工作起来心情舒畅,干起活来大胆放心,工作质量高、效率高。“生产必须安全”就难以把关和接受,在艰巨的生产任务面前,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往往生产不顾安全,为了抢进度完任务,总有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其结果导致了大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生产任务和经济利益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有的虽然一时未必发生事故,但从此埋下了事故隐患,或植起了职业病病根。一些无知的指挥者为了一时的义气,视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而不顾,视从业者的生命和健康而不顾,违背客观规律,耍个人表现,把安全和生产放在对立面,结果事故频频发生,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给从业人员及家属带来难以想象的痛苦和不幸。因此,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教训和鲜血总结出来的道理,是任何主观愿望都不能改变的客观规律。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者一定要树立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意识、树立安全生产的法律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真心做一个对企业、对职工、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人。二、正确认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效益,效益是靠管理来实现的,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益。在企业综合管理中,安全管理是实现效益的前提,以往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的抢救和处理将耗掉企业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企业的经济损失是难以躲避的,如果发生重大事故,还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灾难。不知有人是否统计过,企业一年里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是多少?事实说明,一旦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在事故抢救和处理中,严重削弱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给广大职工心里带来很大压力,也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无疑也就失去了利润和效益。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安全与效益的因果关系,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克服那种重效益轻安全的糊涂思想,把生产引到安全生产的轨道上来。三、正确认识安全与设备的关系,树立管理与设备并重的思想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实现安全生产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安全管理与设备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两个主要的要素。管理是指对人和物的管理。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对人和物进行规范和要求。具体说对人主要是指对人的素质和行为进行规范和要求;对物,主要是指对物的功能和作用的质量进行规范和要求。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管理最终是靠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来实现管理的目的。设备是企业经营中的生产资料,一定条件下,设备的先进和落后,取决于安全生产的优劣、生产效率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坏。管理与设备是生产建设的两个方面,是互补关系。就安全生产而言,管理与设备并重。管理是根本,任何设备都是靠人的操作和管理发挥作用的,离开了管理,设备就成了“装饰”,甚至是事故隐患。设备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之一,是管理者的“眼睛”和武器,具备安全生产的本质功能,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措施。因此,为了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下大力量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向管理要安全,向安全要效益。要对安全工作抓的紧、管的严,措施要到位,落实要扎实。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说到底,是没有在安全生产的管理上下功夫,“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才是事故的真正原因。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同时,努力提高设备水平,实行科学治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舍得投资,下决心把落后的东西更新改造掉,用现代化安全监测仪器和设备,改进和提高技术面貌,积极改善安全技术手段,为安全生产奠定物质基础。四、正确认识安全与质量的关系。持续开展质量达标活动企业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质量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确保企业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才能实现安全生产,为企业赢得最佳经济效益。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自上世纪70年代开展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回头展望,凡是质量标准化搞的好的企业,生产环境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安全事故就能避免或减少。质量标准化和安全有着直接的本质关系,国家把原“质量标准化”的提法更名为“安全质量标准化”想必意义就在这里。五、正确认识安全奖与惩的关系,发挥好正反两个典型的作用安全奖惩制度是安全管理中的常规手段,也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奖与惩均是激励机制。奖励是正激励,目的是鼓励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产生正面影响;惩罚是负激励,目的是制止企业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过失行为,强化企业领导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也是安全教育的一种方式。二者手段不同,但相辅相成目的一致。无论奖或惩,都应有标准和尺度,都必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我们的企业都有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两手都要硬,要使人们有对比意识,既要体现到安全生产搞的好就有利可图,有实惠可得;又要领略到安全生产中不按章办事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要注意做好两方面的思想工作,一要防止受奖者沾沾自喜、麻痹大意,二要避免以罚代管的负面影响。六、正确认识安全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解决好主动与被动的问题从安全监督检查的角度分析,检查与被检查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但在实际管理中,又是对立统一的。由于我们明确了企业党政一把手为安全第一责任者,通盘谋划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所以,所有的从业人员是安全管理的主体,作为被监督检查对象与检查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分工不同,责任不同。被检查者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要加强逐级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促使安全工作由被监督变为自觉行动。作为上一级安监机构组织的安全检查,在安全管理中起着“法官”的作用,是安全管理中的辅助手段和措施之一。再者,安全生产贯穿生产全过程、全空间,也包含着安全监督检查机构自己。利益的一致性与分工的不同既矛盾又统一。即使发生了疏漏的问题,有各自责任制制约着。当前,需要完善检查形式和方法,规范检查行为,以制度的方式明确检查机构的责任,进一步使检查收到实效,使主动与被动更好的统一起来。九、正确认识生产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生产建设是经济发展的过程,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一切需要人来完成。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基础之上。一切为了人类,人类的一切靠人的努力来实现。然而,人一但失去了健康和生命,就无从于生产建设和经济活动,无从于为人类创造财富。因此安全与健康问题,是直接影响人类高质量生产、生活、生存的问题。安全、健康是人类的追求,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前提。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安全生产方针。要真正贯彻和落实好这个方针,企业领导务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一切围绕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做文章,决不能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和政治资本,时刻牢记安全高于一切、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教育和培训等紧紧围绕人的健康和安全去落实,把“以人为本”渗透到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渗透到安全管理的始终。结合我们企业而言,如何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首先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人们再忙碌的生产生活中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现象。因此,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认识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这一点至关重要。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本文标题:安全是供水企业的生命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2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