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年高考三轮冲刺专题十一_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详细解析版)
第1页2012年高考三轮冲刺专题十一: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详细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3分)1.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解析:漂白粉的成分为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为Ca(ClO)2;氨气应用碱石灰干燥,其与浓H2SO4反应会生成(NH4)2SO4或NH4HSO4;NO2、HCl等酸性气体可用NaOH溶液来吸收;明矾的净水原理是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吸附悬浮物质,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废水呈酸性会抑制Al3+水解,呈碱性则使将大量Al3+沉淀掉,所以均不宜用Al2(SO4)3来净化,应该先中和,后用Al2(SO4)3处理。2.Cl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SO2混合再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溶液很快褪色②溶液不褪色③出现沉淀④不出现沉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尽管潮湿的Cl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但Cl2具有强的氧化性,而SO2具有还原性,若同时使用,它们将会发生如下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这样两者等物质的量混合,会完全丧失漂白作用,溶液不会褪色,而生成的H2SO4和BaCl2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BaSO4沉淀。答案C3.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混第2页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气体很快变为红棕色。下列对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A.肯定有SO2和NOB.肯定有Cl2、O2和NO2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解析:由于气体“无色”,排除掉有色气体Cl2、NO2,同时由于反应2NO+O2===2NO2知,NO和O2只存在一种。由于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知一定含SO2;剩余气体遇空气迅速变为红棕色,知一定含有NO,则一定不含O2,所以原气体为NO和SO2的混合气体。答案A4.为迎接北京奥运,北京曾采用机动车按照单双号行驶的方案,该方案既保障了交通秩序,又大大减少了空气污染。汽车尾气中所含污染物除碳氢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外,还主要含有()A.氮气B.硫化氢C.二氧化硫D.氮的氧化物解析:汽车的尾气中,除了含有碳氢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外,还含有氮的氧化物,汽车尾气最主要的危害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答案:D5.某地发生了食用熟牛肉中毒事件,导致四个死亡、一百多人中毒。经过对该牛肉的检测,发现其中某盐的含量比国家标准允许的含量高800多倍,则该盐可能是()A.NaNO2B.NaNO3C.NaClD.BaSO4解析:亚硝酸盐是工业用盐,它在外观上类似食盐,误食会引起中毒,国家标准中,肉制品的亚硝酸盐含量是被限制使用的;由题意知,该盐为NaNO2,A项正确;NaNO3、NaCl、BaSO4食用后,不会引起中毒现象,B、C、D项不正确。答案:A6.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SO2、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解析:浓硫酸浓度降低的原因是由于吸水,而浓盐酸浓度降低的原因是由于氯化氢气体第3页的挥发,所以两者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A项错误;SO2漂白是利用其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漂白粉、过氧化钠漂白是利用其强氧化性,破坏有色物质的结构,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将有色物质吸附在活性炭的表面,故漂白原理不同,B项错误;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是由于吸收CO2和水生成HClO,然后见光分解,而水玻璃的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硅酸的缘故,两者也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C项错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除SO2外,氯水、过氧化钠等也可使品红溶液褪色,D项正确。答案:D7.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的实验新方法,以减少污染,防止浪费等。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是()A.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CuSO4,并用少量品红溶液吸收尾气B.将CO还原Fe2O3后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C.用CCl4完成萃取操作练习时,将溴水改成碘水D.将Zn和稀硫酸制H2后的废液倒入水槽后再清洗玻璃仪器解析:品红溶液可以用来检验SO2气体,但不能用来吸收尾气,A项错误;CO还原Fe2O3后的尾气中含有少量CO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B项错误;溴易挥发,而碘不易挥发,C项正确;锌与稀硫酸制氢气后的废液倒入水槽会污染环境,D项错误。答案:C8.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棕红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是()A.立即接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D.立即用排水法收集解析:在制取NO过程中,常常会混有NO2气体,要得到纯净的NO,需除去混有的NO2的气体。直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得到纯净的NO气体,A项错误;NO中的NO2是由于NO和装置内的空气发生反应得到的,所以不能自行消失,B、C项错误;由于N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故可以直接用排水法收集到纯净的NO,D项正确。答案:D9.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第4页A.氨既能用浓硫酸干燥也能用无水CaCl2干燥B.NH3是电解质,所以氨水能导电C.沸点:NH3<PH3<AsH3D.用水吸收NH3用如图装置可防止倒吸解析: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A项错误;氨本身不能发生电离,NH3是非电解质,其水溶液导电是由于生成的NH3·H2O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B项错误;由于NH3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故其沸点比PH3高,C项错误;四氯化碳为非极性分子,NH3是极性分子,不溶于四氯化碳,故可防止倒吸,D项正确。答案:D10.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Fe2+、SO2-4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B.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C.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2-4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放入试管,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解析:将晶体加热,试管口有液体,可证明晶体中有结晶水,A项正确;Fe2+遇KSCN溶液不变色,加入氯水后可被氧化为Fe3+,溶液变血红色,可证明有Fe2+的存在,B项正确;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含有SO2-4,C项正确;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不能产生NH3,故不能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D项错误。答案:D11.有a、b、c、d、e五种气体,进行下列实验:(1)a和b混合气体变红棕色第5页(2)c和d混合产生白烟(3)c和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4)b和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浑浊a、b、c、d、e依次可能是()A.O2、NO、HCl、NH3、CO2B.O2、NO、NH3、HCl、SO3C.NO、O2、NH3、HCl、SO2D.HCl、CO2、NH3、H2S、CH4解析:由a和b混合,气体变成红棕色,可知a和b为NO与O2的混合气;b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则b为氧气,a为NO;c和d混合产生白烟,则c和d为NH3、HCl的混合气;c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则c为NH3,d为HCl;e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e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浑浊,则e为SO2。答案:C1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预测不正确的是()A.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盐酸至过量,开始有沉淀出现,后来沉淀又溶解C.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D.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溶液又变浑浊解析: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通入CO2过量,生成NaHCO3,但H2SiO3沉淀不溶解,A项错误;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盐酸,开始由于胶体发生聚沉,出现沉淀,随着反应Fe(OH)3+3HCl===FeCl3+3H2O进行,沉淀溶解,B项正确;Ca(ClO)2溶液中通入CO2,Ca(ClO)2+CO2+H2O===2HClO+CaCO3↓,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品红溶液褪色,C项正确;将CO2通入Ca(OH)2溶液中会发生反应CO2+Ca(OH)2===CaCO3↓+H2O,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后发生反应CO2+H2O+CaCO3===Ca(HCO3)2,沉淀消失溶液又变澄清,若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又会发生反应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又变浑浊,D项正确。答案:A13.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磷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则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氧化物B.稀硝酸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同理稀硫酸也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第6页C.CO2与SiO2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D.NaHCO3、(NH4)2CO3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则Na2CO3固体受热后也能生成气体解析:磷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只生成P2O5,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C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也只有CO2,A项正确;稀硝酸有强氧化性,可将木炭氧化成CO2,稀硫酸无强氧化性,与木炭不反应,B项错误;CO2为分子晶体,而SiO2为原子晶体,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C项错误;Na2CO3的热稳定性很好,加热很难发生分解,D项错误。答案:A14.下图为含有同一种元素的a、b、c、d、e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单质,b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e是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a可能是()①C②N2③S④F2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此题用代入法,根据选项答案的特点,首先将④中的F2代入,则c、d不可能为F的氧化物,且F不存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B不正确;则答案在A、C两项中选择,然后是将②代入,a为N2,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符合题意,故应选C。答案C15.有一瓶可能部分被氧化的Na2SO3溶液,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此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下述有关此实验的结论正确的是()A.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C.加硝酸后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D.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解析:Na2SO3具有还原性,放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取少量溶液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3,亦可能是被氧化后生成了BaSO4,亦可能二者兼有,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仍有白色沉淀,此时沉淀为BaSO4;因BaSO3、BaSO4都是白色沉淀,故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溶液是否部分被氧化,故A、B、C项错
本文标题:年高考三轮冲刺专题十一_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详细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2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