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广东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实施方案
广东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实施方案(2006-2015年)广东省林业局二○○六年九月《实施方案》编制领导小组组长:邓惠珍(广东省林业局局长)副组长:陈俊勤(广东省林业局副局长)刘国强(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成员:屈家树(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唐小平(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处长)袁水庆(广东省林业局计划财务处处长)谭天泳(广东省林业局营林处处长)黄东志(广东省林业局林政处处长)陈亚广(广东省林业局人事处处长)苏荣春(广东省林业局防火办主任)陈伟坤(广东省森林公安局局长)廖庆祥(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林俊钦(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院长)一、背景与意义(一)背景自1956年我国建立广东鼎湖山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349处,面积14995万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处,面积8899万公顷。实现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提出的阶段目标,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在已建自然保护区中,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1699个,面积11988.54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72%和80%。这些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我国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及其主要栖息地,涵盖了90.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以及300多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130多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主要栖息地。另外,全国还建设有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小区6万多处,总面积150多万公顷。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尤为突出,到2005年底,广东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达到了237个,是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同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初步解决了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问题,已成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和建设的排头兵。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自然保护区区域发展不平衡、空缺较多,数量和面积在全国各生物地理分布区布局不够合理,还有相当多的生态类型以及珍稀物种栖息地还未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二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不高,重数量、轻质量,难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一些地方存在“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力”的问题,许多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不清,保护对象受威胁状况、濒危程度,甚至分布范围都缺乏了解,严重影响管理的有效性;三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经费难以保障,没有正常的投入渠道和稳定的经费来源,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四是管理体制不顺,一些自然保护区存在多头管理,造成保护上相互推诿扯皮,利用上相互争权夺利,造成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无法贯彻落实;五是保护与利用关系不协调,有丰富资源的自然保护区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和个人的投资开发区,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存在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区资源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的地方甚至擅自占用自然保护区林地进行经济建设;六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以林地权益为核心的森林资产权益关系进行重大调整,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管理权属的矛盾逐步暴露。广东省也与全国情况一样,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上述问题,特别是地处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又是我国主要的集体林区,人多地少,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更突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自然保护区的冲击更大。目前,生态产品的短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面对这一形势,加快发展,保障供给,成为林业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自然保护区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6年颁发的《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06-2030)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目标任务、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提出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布局、优先保护区域和重点物种、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和自然保护区整合等内容都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一种全新的理论和实践。为了逐步实施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针对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和存在的各种问题,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条件较好的区域开展自然保护区示范性建设。(二)目的意义新形势下,自然保护区事业在国家生态保护、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展示成就,总结经验,探索新路子、新政策,突破发展瓶颈,发展林业、振兴林区、富裕林农,国家林业局决定在广东建设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省,非常必要,意义重大。1.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自然保护区蕴涵着珍贵的自然遗产、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直接、最具体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措施。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就是要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和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探索一条管理科学、功能完善、效益显著、与社会经济相协调的自然保护区发展路子,创建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协调的自然生态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广东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走在全国前面,继续当好排头兵,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2.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然保护区大多分布在农村,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5%,在保障生态安全,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有利于解决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农村生态脆弱的环境问题,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有利于抵御风暴海潮、防风治沙、消除化学污染,有利于创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目前,广东自然保护区已占国土面积的5.96%。随着《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和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方案的实施,自然保护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会有更多的农村集体土地划入自然保护区。由于广东地处经济发展前沿,农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更高,自然保护区的划建必然与老百姓的利益发生冲突,“三农”问题与自然保护区结合得会更紧密,这是在中国国情下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示范省建设,认真探索自然保护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积极筹划发展生产策略,加快山区农民致富步伐,促进社区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有效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丰富的景观资源,开展生态旅游,组织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了活力。因此,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3.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是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持续增长,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仍然较低,自然保护区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都是各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具有共性的问题。根据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应从数量扩张逐步向规模扩展与内涵发展并重的方向转变,突出亟待抢救性保护的物种和优先保护的重点区域,从系统和网络的角度科学整合现有自然保护区,加强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优化现有自然保护网络体系,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和考核等建设内容都是我国自然保护方面的新领域、新要求,迫切需要在一些地方进行率先探索和开展示范,以便将成果和经验及时推广到其他省份。广东省经过多年努力,自然保护区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省,从数量发展型转向质量提高型的要求更迫切。将广东省作为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力度,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可以总结50年自然保护区建设经验,扬长避短,有针对性解决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可以先行探索自然保护区走内涵式发展路子,也有利于调动其他地区自然保护区发展和建设的积极性。二、基础与条件(一)现有基础1.地理位置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南部,北依南岭、南临南海,东邻福建省,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接湖南省和江西省。广东省陆地面积17.8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3368.1公里(居全国第一位),近海范围内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大小岛屿759个。广东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境内有珠江、韩江、漠阳江和鉴江等大小河流1343条,其中珠江为我国第三大河流。广东省地处欧亚大陆与太平洋高低压中心之间的过渡地带,为冬夏季风更替的必经之地,北回归线横穿中部,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局部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三种气候,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366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100毫米,属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22℃,年日照时数1828小时。全年草木葱绿,生机盎然。广东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之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生物物种起源古老,种类繁多,区系复杂,特有种多,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并且是国际候鸟迁徙的主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因而在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广东林地面积108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4%,约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分别占我国维管束植物种类的76.9%、51.7%和26%。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9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5种。2.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截止2005年底,广东省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237个,居全国之首,管护总面积107.2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96%。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9.78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42个,面积44.12万公顷;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90个,面积53.25万公顷。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网络,以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为通道的保护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管理较科学,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广东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分为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四个类型。全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207个,面积84.04万公顷,保护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的平原、沟谷、低山、中山的多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特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世界上最为典型和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也是自然保护的重点,主要的自然保护区有南岭、车八岭、象头山、英德石门台、龙门南昆山、封开黑石顶、阳春鹅凰嶂、茂名大雾岭等。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27个,面积17.32万公顷,主要有近海与海岸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等类型,特别是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的红树林是保护重点。主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湛江红树林、深圳福田、惠东莲花山白盆珠、海丰公平大湖、珠海淇澳岛等。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10.42万公顷,主要保护野生动物有华南虎、猕猴、瑶山鳄蜥、鸟类等,如粤北华南虎、曲江罗坑、台山上川岛猕猴、珠海担杆岛、南澳候鸟等。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1.80万公顷,陆河南万红椎林、高明合水桫椤、乳
本文标题:广东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45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