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广东省初中物理课程改革2010发展报告(2010年12月20日上交稿)
1广东省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改革2010年发展报告一、课程改革发展基本情况1.新课程落实情况我省2004年全省进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目前我省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能按国家和省的要求开齐、开足了物理教学的课程和课时,近半数学校能开设与物理有关的校本课程(兴趣小组、竞赛、科技制作、自制物理仪器、综合实践类等)。在开设国家课程的同时,不少学校的物理教师致力于创立学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开展创新实验的实验。目前已有少数学校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如佛山南海九江镇中学的科技教育特色,但形成或正在形成特色的学校很少。2.师资配备情况全省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师15000多人(统计数据有一定误差,缺汕头、茂名、云浮、惠州和东莞,本数据包含这五市,五市的数据是估计的)。15市物理教师的平均年龄才30岁多一点。在统计的数据中,目前研究生只有五人,高级教师比例不足15%,老师年龄结构呈现两极化现象,总体年龄结构属年青化。初中物理教师的名师较少,原因是近几年普通高中学校扩2招,原有初中的优秀教师部分到高中学校任教,在初中学校任教的少数优秀物理教师成为学校管理人员。目前在几个地市还存在着非物理专业毕业任教物理课程的现象。教师队伍实际教学水平跟课改实施要求还有差距,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培训任务繁重急迫。初中物理教师数量总体欠缺,部分地市达标。3.教学条件目前我省初中物理教学条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实验室场地不足。各地情况有差异,但几乎所有的市均存在实验室数量不足的现象,各地也均存在由于实验场地原因不能开齐学生实验的情况。如湛江遂溪有学校没有一间实验室,所有实验全是通过纸笔完成的现象。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二是实验仪器配备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实验室食品缺乏,有些学校近年购买实验仪器的投入非常少,如珠三角地区的学校都存在研究物质融化实验的海波反复使用多次的现象(实际应用几次后很难再得出准确结论),很多数实验器材都十几、二十前的。其次是老师反映新购的仪器质量比以前的仪器质量差,不实用,如温度计测温不准,很少温度能测出沸水温度是一百度,测力计读数误差基本在0.5N。这使得各地均存在演示实验都不能完全开出的现象存在,珠海就存在为做演示实3验教师在外校借实验仪器的情况。4.教学评价与发展水平我省物理教师在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中注重研究教学评价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注重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大部分学校对课程评价的认识产生了积极的变化,认识到课程评价的方向是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在课程改革中建立了新的教学评价制度。对教师、学生、课堂实施的评价,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在学生学业评价方面我省物理教学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多采用多元评价机制评价学生,而且观点基本一致,如建立档案袋法、学生的成长记录法、期末综合评估法、考试评定法、通过平时作业评估等。但在少数项目上略有差别,学校更注重期末综合评估,有的教师则更关注学生平常的考试。这种评价机制也逐步得到学生的认为。在终结性考查方面各地也积极尝试进行改革。具体体现在实验操作考查,一是实验操作考查正逐步纳入各地终结性考查的内容之一,同时在考查成绩呈现方面出现等级制呈现的形式。这种评价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推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教师评价方面,各地均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以激励教4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引导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为目的的评价方式正在有逐步形成。各地学生均认为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比较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有条理、清楚明白。但也有学生认为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启发性不够强,也不够活泼,枯燥乏味的问题。综合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目前各地所采用的评价方式。目前从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情况、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所获物理竞赛奖、科研情况、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升学率等方面设定具体方案的情况占主流,以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现象较少。但在现阶段,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升学率等在评价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大。5.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进展情况我省初中物理教师重视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注重引导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关注社会、科学、生活,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各市均开展了各种主题形式的研究工作,紧紧围绕这个课题,落实研究过程,根据各地的实际和教师特点选择研究和实施。如教学设计;教法研究;制作课件;改进小实验;创新小实验;制作教具;实验教学(把课堂搬进实验室);开辟第二课堂等等。目前我省由物理教师为主体开展研究和实施的科技教育已经成为我省的一个强势项目,在全国和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正逐步成为我省的一个亮点。5二、成效与经验(一)发生的变化与取得的成效1、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1)绝大多数教师适应新课程和教材的变化课程改革中,教师们通过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课堂设计、说课、评课等都能用新思想、新理念来指导,尤其是课堂教学行为有了较大的转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努力做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教室空间还给学生;把活动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探索权利还给学生;把创新的可能还给学生;把张扬个性的自然性还给学生。在广州、珠海等市的调查中,通过问卷,了解到70%的教师表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可以实现;60%以上的教师表示通过学习自己的业务能力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旧物理教课书的对比中,95%的教师认为新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学习起来感受更熟悉、更亲切、更有兴趣,符合学生的发展,学生易于接受,使用起来方便、顺手。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在课程实施中,对教材使用上已逐步走出了“教教材”旧圈子,物理教师亦不把教材视为圣经,原封不动地加以使用,70%的教师能够结合自已学生以及自身的特点,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不同程度的调适,课本只是一个参考。有旧教材教学经验的教师会根据旧教材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教材进行调和6增(几乎没有删)。如不少老师会先讲力到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定义然后再讲二力平衡到如何测力的大小,也有老师先讲完密度后就讲压强再到液体压强再到浮力然后才讲物体的运动到简单机械到功,也有老师把简单机械放到功的这章书才讲授。又比如有老师把浮力分为四节,先是根据液体压强然后到压力差讲清这就是浮力,然后再利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求浮力,然后第二节课讲阿基米德定律,然后再做实验最后讲应用。电功率也为分四节第一节P=W/tP=UI然后到此公式的应用再到额定功率再到实验最后是应用。可以看出教师是在用心钻研教材,教学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们已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教辅、网络等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更注重物理与社会、科技以及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使物理学变得有血有肉,学生乐学、爱学。(2)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学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成为教师们的基本共识,逐步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同样,在有关调查结果中显示,26%的物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采用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有65%的教师表示知道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如果时间够用的话,尽量使用。这说明教师新课程理念已经形成,教学观和教学实践已经开始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被调查的教师说:在教师的心目中,7一堂“好课”的标准依次是:⑴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⑵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⑶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⑷课堂气氛和谐、民主⑸组织合理,方法灵活多样⑹教师讲授准确⑺基础知识扎实⑻课堂秩序井然。从教师对“一节好课的标准”的认识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已经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强调“书本知识传授”、强调“教师主导”、强调“秩序和纪律”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的经验,对现有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批判和创造。如广州市番禺区一位教师的“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沉浮”的公开课,不单让听课的教师和学生一起感受到教师的幽默,还看到教师教学内容设计的精细之处: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发现浮在水面的物体密度比水小,沉在水底的物体密度比水大,然后他让学生总结时,由于刚才所有的实验液体都是水,所以学生总结说:只要物体的密度比水密度小就浮,比水密度大就沉,这时教师拿出一些冰,放在水杯里,学生说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浮,教师再把这些冰放入旁边一个装有无色液体的杯里,这时冰沉在液体的底部,这时教师就问全场已呆了的学生为什么,再把那装有无色液体的杯子让学生闻闻,学生说像是酒精,教师给出酒精的密度,再问学生:你们刚才的归纳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根据这实验已能把自己的归纳改为物体密度比液体的大就沉于液体底部,物体的密度比液体8的密度大就浮于水面。在各市各地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这样的精彩设计有很多,这些都证明了课改后,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教学的难度、设计的教学环节、向学生的提问、教师聆听学生的回答、课堂上动态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让我们看到教师开始把关注的重心偏移到学生了,教师的角色逐步由“讲台上的圣人”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也不再是讲台上权威无比的圣人,而是和学生地位平等的知识的对话者、心灵的交流者、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已不再是枯燥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探索者。2、新课程的实施促使探索式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课标”把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教学目标上由单一传授知识逐步走向培养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课改以来,教师已从“争论科学探究是否有用”阶段过渡到“探索真实、有效的科学探究”阶段。调查中,多数教师能经常从情境设置引出问题,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鼓励学生自我探索、研究,去解释现象,得出结论。在课堂40分钟里,让学生自主地探索、经历体验和感受,获得必要知识。以“光的直线传播”一节“用大头针排直线”的教学设计为例,案例一:教师用几枚大头针竖直插在一个平面上,使大头针排直9线,让学生沿直线方向看过去,不能看到后面的大头针,来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案例二:同样是“大头针排直线”的实验,课改后的教师,将它设计成一个开放性的趣味比赛,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用最短的时间把大头针竖直插在泡沫塑料块上,并排成一条直线。不借助任何器材,怎样用最短的时间把大头针插在泡沫塑料板上排成一条直线。因此教学理念的不同,就决定了教学的设计不同,案例二中,重在学生的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热情,体验了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了物理规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在广州市的一项访谈活动中,参与访谈的老师均反映在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尝试过进行探究实验,老师一致认为让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而且学生的创造力超出教师估计。如教师让同学过完年后把家里的水果带回来做水果电池,学生都很认真地进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有:比较不同的水果哪一种水果输出的电压最高?比较哪两种金属做正负极得到的水果电池输出电压最高?他们还会尝试把几个水果串联起来让小灯泡发光。在各市物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实验中,教师们做了很多有益有效的尝试,如注意了探究的阶梯性,教师把探究过程分解为不同的环节,每一环节设计好问题,注意把问题设在学生疑惑处;再如教师会注意根据实验的特点来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如10利用浮力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探究电路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等。还有教师注意善于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就把科学探究和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3、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新
本文标题:广东省初中物理课程改革2010发展报告(2010年12月20日上交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5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