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广东省高考生物相关题型专训专题八变异与生物进化
1变异与生物进化1.肺炎双球菌的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A、B、C都有可能【答案】A【解析】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2.农作物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①基因突变②基因交换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A.①③④④B.④③①②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答案】A【解析】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生方法,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过程;杂交育种是利用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基因重新组合的原理得到新类型;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都涉及染色体数目的改变。3.下列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A.亲属中生过苯丙酮尿症孩子的待婚青年B.得过肝炎的夫妇C.父母中有残疾的待婚青年D.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答案】A【解析】遗传咨询是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的一种方法,而B、C、D三项所述都不是遗传病,只有A项中所述先天性畸形可能是遗传物质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4.DNA连接酶的作用是()A.子代与母链间形成氢键B.黏性末端之间形成氢键C.两DNA末端间的缝隙连接D.以上三项都对【答案】C【解析】DNA连接酶的作用和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相反。25.如图是某家系一种遗传病的遗传图解。成员Ⅰ1、Ⅰ2和Ⅱ2为患者,下列推测合理的一项是()A.该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Ⅱ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50%D.Ⅲ2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50%【答案】B【解析】由于父母双方患病,而女儿没病,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隐性纯合子,不携带致病基因;Ⅱ2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Ⅱ1为aa,他们生出患病男孩的几率为1/3×1×1/2+2/3×1/2×1/2=1/3。6.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下列关于其变异来源上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较大的变异性B.前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答案】B【解析】扦插属于无性生殖,变异来源不可能有基因重组;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变异来源有基因重组;扦插和种子繁殖的变异来源都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还受环境的影响。7.诱变育种可以改良某种性状,这是因为()①后代性状较快稳定②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③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突变成等位基因④有利突变体数目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B3【解析】自然突变频率很低,人工诱变可大大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增加变异类型,并且一般地突变基因都是变为其等位基因;但突变频率仍然是很低的,因此,一般来说不可能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同时都发生突变,且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本身有害。8.在动物育种中,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处理精巢,可得到大量的变异个体,这是因为()A.合子都是纯合子B.诱发了雄配子发生高频率的基因突变C.诱导发生了大量的染色体变异D.提高了基因的互换率【答案】B【解析】生殖细胞的变异容易遗传给后代。9.下列与遗传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是因为该项措施能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B.基因重组可以通过产生新的基因,表现出性状的重新组合C.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因为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若DNA中某碱基对改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肯定会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可能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样他们所生子女患遗传病机会就大大增加,往往要比非近亲结婚者高出几倍甚至上百倍。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配子的原因是联会时发生紊乱;若DNA中某碱基对改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因为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几种密码子,虽然DNA中某碱基对改变了,但有可能翻译出的氨基酸是相同的。10.(2012·调研卷)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若a基因频率变为95%,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答案】D【解析】一段时间后,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能判断出是否有新物种产生。411.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不抗病小麦――→①F1――→②雄配子――→③幼苗――→④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A.过程①是杂交B.过程②为有丝分裂C.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D.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答案】A【解析】过程②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过程③可通过组织培养获得;过程④必须使用秋水仙素处理。12.下列是染色体遗传病的是()A.软骨发育不全B.抗维生素D佝偻病C.白化病D.先天性愚型【答案】D【解析】先天性愚型是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软骨发育不全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3.人类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男性(血钙正常)和一个低血钙佝偻病女性(眼球正常)婚配,生有一个正常女孩。该夫妇又生下一男一女双胞胎,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A.1/2B.1/32C.1/8D.1/16【答案】D【解析】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设控制先天性白内障与眼球正常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为A、a;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设控制低血钙佝偻病与血钙正常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为B、b。遗传图解如下:5PA_XbY(父)×aaXBX-(母)↓F1aaXbXb由以上遗传图解可知,丈夫的基因型为AaXbY,妻子的基因型为aaXBXb。该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其正常的可能性为12(aa)×12(XbY)=14;再生一个女孩,正常的可能性为12(aa)×12(XbXb)=14;若一男一女为双胞胎,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14×14=116。14.(2012·海南)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①人口腔上皮细胞②二倍体植物花粉粒细胞③初级卵母细胞④极体⑤四倍体西瓜的配子细胞⑥玉米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细胞A.①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③⑤⑥D.②③⑤【答案】B【解析】二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等位基因同时分离,故生殖细胞中肯定不存在等位基因,如花粉细胞、极体、玉米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细胞。四倍体西瓜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为二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故可能含有等位基因。15.(2012·济宁)多倍体是指具有3套或3套以上完整染色体组的生物体。自1937年布莱克斯和埃弗里采用曼陀罗等植物发现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以来,植物倍性育种已取得了巨大进展。下列有关多倍体形成途径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多倍体农作物B.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使染色体不减半,形成2n配子,这样的配子经受精作用可形成多倍体体植株C.同种或异种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成为杂种细胞,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然后进一步分化形成多倍植株D.合子或分生组织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能够发育成多倍体植株【答案】A6【解析】本题考查多倍体的含义、应用及来源等。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得不到多倍体,A项错误;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减半,经受精作用,可以形成多倍体,B项正确;同种或异种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种细胞中的染色体组为多个,经组织培养后可以形成多倍体植株,C项正确;合子或分生组织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可形成多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后可形成多倍体植株,D项正确。16.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种生物个体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B17.(2013·南京)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5%、50%、25%。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6B.1/9C.1/8D.1/3【答案】B18.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A【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基因频率只要发生变化,就说明生物发生进化。当基因频率变化到一定程度,产生生殖隔离后,才能产生新的物种。19.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7【答案】A【解析】开始时基因频率为:A=25%+50%×1/2=50%,a=50%;A由于aa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20.(2012·烟台)有性生殖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其原因是()A.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的生殖方式B.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C.有性生殖是减数分裂形成的D.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答案】D【解析】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使生物变异性增强,为进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1.人类的多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G)控制的,有一对多指的夫妇生下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对夫妇的基因为()A.Gg和GgB.Gg和ggC.gg和ggD.GG和Gg【答案】A【解析】由一对多指的夫妇生下一个正常的儿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中各有一个隐性基因。22.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种群中的个体一代一代地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B【解析】马和驴的后代骡子不可育,因此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8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A.狼捕食鹿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C.草原上猫头鹰的灭绝造成鼠的数量激增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型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答案】C【解析】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形成生物多样性的过程。在选项C中,猫头鹰灭绝引起鼠的数量增加,没有体现相互影响,同时生物多样性降低。24.(2012·日照)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解释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化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④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⑤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⑦自然选择是通过斗争实现的⑧变异是定向的A.①②⑦⑧B.②③⑤⑥C.③⑤⑥⑦D.①④⑤⑦【答案】B【解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25.如图所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9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单位)是生物个体C.没有地理隔离不可能有新物种的形
本文标题:广东省高考生物相关题型专训专题八变异与生物进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6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