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践的学校课改闸北八中刘京海一、对课改的多种解读不同含义的课改(一)按性质划分1、理论的课改2、实践的课改理论和实践有联系,但不是同一件事。理论和实践工作是有分工的。理论解决方向问题,但不告诉我们具体怎么做。告诉我们具体怎么做的一定不是理论。具体怎么做是实践者工作者的任务。实践工作者的创新是在把握方向的基础上研究操作层面上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理论工作者要了解实践•实践工作者要熟悉理论•两支队伍功能是有侧重点的•两支队伍的任务是不能替换的(二)按层级划分1、国家课改2、学校课改3、我的学校课改国家课改是什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1、转变课程功能。2、改革课程结构。3、改革课程内容。4、改善学生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课改主要由政府及专家去做,实践工作者不要掺和。实践的课改是什么改革就是解决问题,从实践角度研究落实自己应该做,也是能够做的事。它有三个特点:(一)针对性针对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循环往复。(二)阶段性校长的智慧是从实际出发,提出阶段的目标与口号,不简单套用国家课改口号。(三)连续性实践的课改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是通过连续不断的改革,接近国家课改的目标。三者的关系国家课改宏观具有全局性、方向性、长期性学校课改中观我的学校课改微观具有局部性、操作性、阶段性二、现在的问题(一)课改的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课改的实践研究越来越困惑(二)只讲国家课改,很少研究学校课改忽视我的学校课改。课改从本质上说是一场社会变革的活动,检验课改唯一的标准是实践的状况如何。因此花大力气研究实践的课改是落实课改的必由之路。我们这里说的实践的课改:1、把握国家课改乃至国际课改的方向;2、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从学校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经验推广经验)三、把握国家课改乃至国际课改的方向(一)从实践角度对东西方教育进行比较:1、教育目标:东方偏重知识西方偏重能力2、师生作用:东方偏重教师——师道尊严西方偏重学生——学生为本3、教学方式:•东方偏重接受式•西方偏重体验式4、教学组织形式:•东方偏重班主任领导下的班集体授课•西方偏重因类分层走班的集体授课5、评价方式:•东方偏重单一标准,有利于知识技能形成•西方偏重多元标准,有利于能力多元发展6、教育结果:•东方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提高(补课多)•西方有利于优秀学生发展(自主时空多)(二)东西方教育比较的三个基本结论:1、东西方教育在两个极端2、东西方教育各有利弊3、东西方教育互相整合是唯一的出路(三)国际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1、国际教育改革的方向①在补短的基础上充分扬长(基本要求与个性特长的平衡)②普通生源的普通学校普遍提高(教育均衡化)③如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减负增效)与有效性相关的因素:有序性;针对性;主动性。2、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①高国际化②高技术化③高主体化④高分类化(一)问题解决1、寻找问题(这是价值取向决定的)2、概括主要问题(问题很多,抓住主要问题,才能牵住牛鼻子)3、发现有可能解决的问题(做自己能做的事)四、校长要形成以解决问题为价值取向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经验推广用什么解决问题,我常常是用学校的经验解决学校的问题。4、问题形成因素的逻辑分析(因素及其逻辑顺序分析是制定对策的前提)5、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加以实施(改变现状是目的)1、发现已经取得什么效果2、倒推采取了哪些措施3、在措施与结果之间建立联系,进行因素的逻辑分析、判断(二)经验推广(三)两件事的特征:问题解决是从问题出发,寻找哪些对策能解决问题经验推广从已取得的效果倒寻哪些对策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两件事正好是一个正反合的思维过程,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常用的基本思维方式。1、问题解决与经验总结都是多因素的2、问题解决的思维经验推广的思维找到问题找到经验找到主要问题找到主要经验找到有可能解决的问题找到有可能推广的经验(四)问题解决与经验推广的难点(一)校本课程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课堂建设)处理好两大任务的三条建议:1、课程、教材、教法是一个整体。2、集中力量研究国家课程,尤其是国家核心课程的校本化,是学校的首要任务(课堂建设)。3、针对国家课程的不足与学校个性化发展目标进行校本课程(课程建设)。四、实践的学校课改的两大任务(一)实践的学校课改第一任务——校本课程教材建设1、针对问题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研究国家课程的问题是校本课程教材建设的前提。国家课程有五个问题:(1)学科有余综合不足(2)知识有余动手不足(3)数理有余人文不足(4)拔尖有余拓宽不足(5)选择有余核心不足国家课程不足是与社会发展阶段相关2、校本课程建设的目的一般有三类:•解决学校个性化发展目标•指向拔尖常与学校传统特色相连•拓宽基础我们的目的:•提供选择和成功机会•让学生发现发展自己•达到扬长和个性发展目的4、形成学校课程结构(人文,艺术,体育,科技)5、增加文化含量6、因类分层(因类是兴趣相同,分层是基础相近)7、长短结合必修选修社团结合,教材学材结合.8、降低知识结构增加拓展机会3、关注兴趣9、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模型(1)课程思想-课程目的-针对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2)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计划数•每一节课的名称和主要内容(3)教材教案学案等(4)评价方法小结1、看清课改大趋势、大方向2、找准国家课程的不足3、分析学校学生中的问题4、研究学生的兴趣5、少数自编教材,多数是选用已有的教材,即选择与学校价值取向目标一致的教材进行校本化的增删6、先从微型课程入手,逐步主题化,形成学校课程7、成立跨校联盟汇聚优质资源集体攻关二、实践的学校课改的第二任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课堂建设)1、课堂改革是什么?两个单一到两个多元:①单一目标到多元目标知识目标到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目标;多元目标是增加新的目标,不是否认原先的知识目标,也不是只有原先的知识目标。(一)理清课堂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②单一方式到多元方式:接受式学习到接受式学习与启发式教学、体验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完善;多元方式是增加新的方式,不是否认原先的接受式学习的方式,也不是只有接受式学习方式。单一目标只需要单一方式多元方式才能达到多元目标因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生源不同整合多种学习方式2、课堂改革的操作点三个增加一个减少三个增加:•增加思维•增加动手•增加自学一个减少:•减少教师的讲3、形成模型,全员参与课堂改革•关于模型一直有争论,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与模型有关的几个小故事•没有指导的教师怎么上课。•听报告当场激动的美女回到学校都没有行动。•一年零三个月的教师上出比美国15年老师都好的课。•没有厨师的麦当劳肯德基,炸鸡的质量一模一样。建模是现代化的核心思想方式聪明的人是把各种傻瓜化的东西重新组合发现推广优秀教师经验的基本方式(1)发现优秀教师对其经验概括提炼(学理化)(2)把优秀教师经验模型化把其经验过程化、细节化、显形化(3)组织普通教师模仿(做中学)理解(做中思)创新(做中创)模型封闭僵化是不对•多数普通教师研究重点是教学有法,提高规范水平。•少数优秀教师研究重点是教无定法,形成个性。•两类教师不断互动,两种力量不断转换,使整个教学稳定、持续、有效地不断创新。从“以讲为主”转向新的三种模型:讲练结合帮助成功讲想练结合学讲想练结合尝试成功自主成功(1)知识质量高(师资、生源好的学校)①教师好(讲的准、讲的清)③学生回家愿意大量训练②学生好(听懂率、会做率、做对率高)成功教育课堂模型研究的原点:以讲为主(上课以讲为主,回家大量练习)(多数学校,多数教师,多数家常课)有两种结果:④自我补偿意识与能力强(2)知识质量很低(师资、生源较差的学校)教师弱(讲的不够准、不够清)部分学生听懂了(80%),听懂的学生部分会做(80%),会做的部分做对(80%)。课堂效率很难超过50%。学生回家不愿意大量训练自我补偿意识与能力弱探索符合成功教育思想的三种教学模型(1)压缩讲的时间,不降低效率(2)及时跟进训练,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听懂率、会做率和做对率(3)当堂反馈,调整教学过程(4)回家巩固性练习第一种讲练结合——“帮助成功”课堂模型讲练结合,学生基本听懂了,会做了,做对了,成功心理开始形成。由于当堂完成了一部分训练,回去的训练题减少,学生愿意并能够完成。1、讲完后练讲练结合的两种模式2、分段讲练(2)教师注重问题与问题情境的设计▲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使学生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增加思维活动圆的周长化学通分第二种讲想练结合——“尝试成功”课堂模型(1)压缩讲练时间不降低效率,腾出时空让学生思维语文数学改革体验式学习(设计问题与问题情景,学生活动讨论、教师点拨引导)讲想练结合的两种模式可以是自问自答(隐性思维)启发式教学(把陈述句的讲改为疑问句的讲,使学生边想边听、边听边想,增加思维)可以是学生活动讨论(显性思维)(3)学生思维动起来,教师及时点拨引导是关键▲教师的痛苦在于学生思维火花常常生成许多问题,让教师难以应对,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教师只能在启发式教学、体验式学习中学会点拨引导学生思维走向纵深的方法策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真正得以实现。点拨引导的主要方式是追问:1、学生不能思维—往下追问启发学生思维2、学生思维错了—暴露错误、分析原因3、学生思维对了—回归原理4、学生思维有对有错—鼓励学生暴露错误、回归原理(4)思维一定是主体的,主体动起来,以人为本就有可能落实,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应有尽有(5)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形成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聪明的妈妈往往教出傻的孩子——一个▲聪明的教师往往教出傻的学生——一批又一批,都考进了大学,思维习惯能力未得到充分发展(1)压缩讲想练时间不降低效率,腾出时空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第三种学讲想练结合——“自主成功”课堂模型(2)编制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先学;建立检测学生是否先学的管理手段▲提纲可以是学新课准备知识的小题目;也可以是学新课的基本概念、定义,(用填空等形式出现),也可以是简单的测试题。数学(3)多数学生先学以后一定是似懂非懂的,教师的水平是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与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讨论、学习讲想练是通过启发式教学、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应用过程。(4)这一模型与讲想练正好是相反的。学讲想练是学生自学后,概念、定义、法则已知道了,怎么启发体验是新的挑战,因为自学后学生获得的知识往往是似懂非懂的。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肯定学生自学的结果,然后倒过去希望通过说理由的方式,整理思维过程,在更高层次去理解、把握知识。先学后教,班级内部差距会拉大,我们已经在初三年级数学实行走班制,可能还会提前,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是因材施教的精髓所在。学讲想练结合模型的基本特点:先学后问先问后议先议后教先教后练•带着问题看书•带着问题讨论•带着问题讲解•带着问题训练学讲想练结合也有二种模式:带着教师问题想—可控、效率高、学生主动性不够带着学生问题想—可控性差、效率低、学生主动性高正在研究既不增加学生负担,效率高,可控程度加大的途径和方法。三种模型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个拾级而上的过程;•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的场所•课堂不只是训练的营地,而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书院,而是学生合作探索的场所•课堂不知是教学行为模式化的车间,而是学与教只会交流发展的场所。是一个学生不动、乱动、被动、主动的过程;是一个从研究教师的教到研究学生的学的过程。(5)培养学生学会自学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新课改的高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能力和自信的人格特征,加上传统教学的知识基础,三者都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基础▲孩子什么时候创新?在什么方面创新?教师是不可能知道的▲据美国有关研究告知,开设研究型学习与不开设研究型学习对创新没有显著的影响。▲我并不反对研究型学习首先是家常课里成功多于失败,培养学生自信的健康人格其次是家常课都要多让学生思维、动手,思维、动手多了,思维习惯才能形成,思维能力就
本文标题:实践的学校课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9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