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知识预赛试题
徐园子乡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知识预赛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Ⅰ理论知识(30分)一、填空(8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______性、_______性和______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______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_____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______的发展。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基础之上。5.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概况、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1-4单选,5-10多选,每题1分,共10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A、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B、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C、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D、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2、数学课程标准划分的第二学段应为()。A、1~3年级B、3~4年级C、4~6年级D、7~9年级3、“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是对过程性目标“()”的表述。A、经历B、感受C、体验D、探索4、属于第一级运算的是()A、加法和减法B、乘法和除法C、加法、减法和乘法、除法D、以上都不是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A、基础性B、科学性C普及性D、发展性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A、动手实践B、自主探索C、合作交流D、适度练习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评价者8、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9、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学习领域。A、数与代数B、空间与图形C、统计与概率D、实践与综合应用10、下面属于课程资源的是:()A、教材与教师用书B、实践活动材料C、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D、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三、案例分析(12分)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Ⅱ专业知识(70分)一、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小题1.5分,共6分。)1、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和5都是乘数。()2、掷两枚硬币,它们全部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2。()3、11×2+12×3+13×4+…+199×100=1()4、2米长的绳子用去12米,还剩1米。()二、单项选择:(1-6单选每题2分,7,8两题多选,每小题4分,共20分。)1、最小的一位数是()A、0B、1C、9D、a2、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的长度。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判断3、4名学生,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可以通()次话。A、4B、6C、10D、124、用如左图所示的印章印制的图形应该是()5.一个长方形铁皮长4厘米,宽3厘米,剪成一个最大圆形,半径是()A、1.5厘米B、2厘米C、3厘米D、4厘米6、5条直线最多将一个平面分为()部分。A、16B、15C、14D、137、下面照片中,长、宽的比可以组成比例的是()A、B、C、D、8、一个正方体,锯下一个“顶角”(三棱锥),可能剩下()几个顶点。A、7B、8C、9D、10三、解答题:(每题4分,共32分。)1、下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立方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它的13后,得到的新正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原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时4千米速度步行上学,沿途发现每隔9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7分钟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若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而且汽车的速度相同,求公共汽车发车的间隔是多少分钟?4、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18块糖平均分着吃甲付了11块糖的钱乙付了7块糖的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9元钱。问甲、乙各应该收回多少钱?5、甲、乙、丙、丁四人进行跳绳比赛赛前名次各说不一A说:甲第二名丁第三名。B说:甲第一名丁第二名。C说:丙第二名丁第四名。实际上面三种说法各说对了一半。甲、乙、丙、丁各是第几名?6、有两筐重量相等的苹果甲筐卖出15千克乙筐27千克后甲筐余下的苹果是乙筐余下的4倍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7、沿长、宽相差25米的游泳池跑4圈作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已知共跑了600米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8、公路两旁每隔120米竖立着一根电杆骑自行车从第一根电杆到第六根电杆处小王要1分钟小李要50秒现在两人都从第一根电线处为起点骑车当小王骑到第八课电杆处时小李开始追赶几分钟小李追上小王。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12分。)1、结合下面的例题,谈谈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小明所在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是1.4米,小强所在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是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吗?2、结合下面的例题,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一本书12元,全班48人,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①要求②不要求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1)的教学。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10、“用数学”的含义是(2)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A、后天下雪B、明天有人走路C、每天都有人出生D、地球每天都在转动12、《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A)三个B)四个C)五个D)不确定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二)、多项选择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A、基础性B、科学性C普及性D、发展性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A、动手实践B、自主探索C、合作交流D、适度练习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评价者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A、数与代数B、空间与图形C、统计与概率D、实践与综合应用二、是非题(对:T;错:F)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F)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T)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T)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F)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T)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T)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F)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F)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T)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T)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T)1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T)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F)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F)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F)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T)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T)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F)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T)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F)三、填空题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和一般能力的发展。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知识预赛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5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