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商品之会计处理准则(ppt 47)
金融商品之會計處理準則大綱壹、第三十四號公報適用範圍貳、金融商品分類及原始認列參、非衍生性(傳統)金融商品會計處理肆、獨立式衍生性商品之會計處理伍、嵌入式衍生性商品之會計處理陸、我國企業現行金融商品會計處理與財務會計準則第34號公報規定比較柒、第三十四號公報對企業可能造成之衝擊捌、企業因應第三十四號公報之建議本公報係訂定金融商品(含衍生性商品)之會計處理準則。係指一方產生金融資產,另一方同時產生金融負債或權益商品之任何合約。金融商品定義-第三十六號9段(1)壹、第三十四號公報適用範圍金融資產(36號第9段(2))係指:現金表彰對某一企業擁有所有權之憑證具有下列二者之一之合約權利者:甲、使企業有權利自另一方收取現金(淨額交割)或其它金融資產乙、按潛在有利於己之條件與另一方交換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定義金融資產(Con’t)將以或可能以取回該金融資產持有人本身企業之權益商品來交割之合約,且該合約係下列二者之一:甲、企業必須或可能必須收取變動數量企業本身權益之非衍生性商品合約(Eg.,股份淨額交割者(交割權益數量非固定),結算前仍以金融資產認列,惟到期結算時,交割股數已定,應將金融資產餘額轉為權益之減項(Debit庫藏股)。乙、非以或可能非以固定金額現金或其它金融資產交換固定數量之衍生性商品合約(Eg.,總額交割者(固定金額交割),於認列初始須以權益之減項(Debit庫藏股)認列,不可以金融資產認列)。定義金融負債(36號第9段(3))係指使企業負有交付現金、其他金融商品之合約義務or按潛在不利於己之條件與另一方交換其他金融商品之合約義務。定義購買或出售非金融項目之合約,若得以現金或其他金融商品淨額交割者,視為金融商品,適用本公報之規定。但若合約之訂定係因應企業預期購買、出售或使用之需求,其目的在於收取或交付非金融項目者,則不適用本公報。非金融商品之商品期貨納入規範,但排除藉由此類合約做正常之進銷貨安排者。國內正義食品操作玉米期貨合約失敗虧損約43億元下列金融商品不適用34號公報:採權益法評價之長期股權投資(依照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五號「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準則」、第七號「合併財務報表」及第三十一號「合資投資之會計處理準則」處理)。租賃產生之權利及義務(依照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二號「租賃會計處理準則」處理)。但嵌入於租賃之衍生性商品,應適用本公報之規定。企業在退休辦法下之權利及義務(依照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十八號「退休金會計處理準則」處理)。保險合約產生之權利及義務。但嵌入於保險合約之衍生性商品,或財務保障合約(default-riskrelatedcontract)仍適用本公報之規定。企業發行之權益商品,包含被分類為該企業業主權益之選擇權、認股權及其他金融商品。但持有者對此類商品之處理仍適用本公報之規定。持有人VS.發行人下列金融商品不適用34號公報:(Con’t)放款承諾(但企業有於放款後馬上賣出該放款者、得以淨額交割之承諾、或以低於市場利率提供放款者仍適用本34公報)。企業合併雙方約訂,於未來購買或出售收購標的之合約。收購公司於企業合併時所產生之有價金(適用25號公報)根據氣候、地質或其他實體變數而付款之合約。但嵌入於此類合約之其他類型衍生性商品亦適用本公報之規定。原始產生之放款及應收款。金融資產分類-判斷流程是否為交易目的【§5(4)】•取得或發生之目的為近期內出售或再買回•投資組合為短期獲利操作模式是否指定為公平價值變動列入損益【§5(4)、§12】直接提供金錢、商品或勞務予債務人【§5(3)】‐金融商品【§5(5)】•有固定或可決定收取金額•有固定到期日‐持有人•有積極意圖•有能力【§5(5)】•無三年內限制情況【§96】•可收回幾乎所有之帳面價值【§35】原始產生之放款及應收款(不適用34號公報)【§4(10)】金融商品之公平價值是否能可靠衡量【§92(3)及(4)、§98(2)】yesno持有至到期日之投資公平價值變動列入損益之金融資產yes以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利息法或直線法)noyesno備供出售之金融資產【§5(6)】•具固定或可決定收取金額之非衍生性金融資產•無活絡市場公開報價•除債務人信用惡化外,可收回原始投資【§5(3)】放款及應收款是否為衍生性商品【§4(8)】是否被指定且為有效避險【§4(8)】nono適用避險會計yes金融負債公平價值變動列入損益金融負債•交易目的金融負債包括:1.非避險工具之衍生性商品負債2.融券(或借券)賣出之補券義務3.金融負債之發生係因意圖於短期內再買回4.屬合併管理之可辨認金融商品投資組合之部分,且有證據顯示近期該組合實際上為短期獲利之操作模式•指定公平價值變動列入損益金融負債以成本衡量與無活絡市場公開報價且公平價值無法可靠衡量的權益商品連動,並以該等權益商品交割的衍生性商品負債,應以成本衡量其他金融負債凡不符合公平價值變動列入損益金融負債屬之金融負債分類*公平價值無法可靠衡量時,改以成本衡量**公平價值能可靠衡量時,轉列備供出售之金融資產***首次適用本公報或原始認列時,得指定為公平價值變動認列損益或備供出售傳統(非衍生性)金融商品分類評價價差重分類價值減損減損迴轉公平價值變動列入損益之金融資產/負債公平價值當期損益不得進出*--備供出售之金融資產公平價值業主權益調整持有至到期日之投資*當期損益業主權益(股)/當期損益(債)持有至到期日之投資攤銷後成本不認列備供出售之金融資產當期損益當期損益放款及應收款攤銷後成本不認列不得進出***當期損益當期損益以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成本-**當期損益不得迴轉金融資產衡量衡量金融資產原始衡量後續衡量變動價差公平價值變動列入損益金融資產企業原始認列金融資產時,應以公平價值衡量,但非以公平價值變動列入損益之金融資產尚應加計取得或發行之交易成本.公平價值當期認列備供出售金融資產1.非外幣計價2.外幣計價(1)貨幣性(2)非貨幣性公平價值公平價值公平價值遞延,認列為業主權益兌換損益當期認列非兌換損益遞延兌換損益及非兌換損益均遞延持有至到期日投資/放款及應收款1.非外幣計價2.外幣計價攤銷後成本攤銷後成本------兌換損益當期認列非兌換損益無須重評衡量金融負債原始後續衡量變動價差公平價值變動列入損益金融負債企業原始認列金融負債時,衡量,但非以公平價值變動列入損益之金融資產尚應加計取得或發行之交易成本.公平價值當期認列其他金融負債1.非外幣計價2.外幣計價攤銷後成本攤銷後成本------兌換損益當期認列非兌換損益無須重評評價價差一、未指定避險或不符合避險要件者公平價值當期認列非避險獨立式衍生性商品會計處理(一)非規避匯率風險之避險評價價差1.公平價值避險避險工具:衍生性商品公平價值當期認列被避險項目:資產、負債與確定承諾因所規避風險產生的損益調整帳面金額當期認列2.現金流量避險避險工具:衍生性商品公平價值遞延至業主權益**於預期交易發生後,在其影響損益期間同期轉列為損益,或可直接調整所認列非金融資產/負債,避險無效部分當期認列被避險項目:高度很有可能發生預期交易避險期間不入帳--避險會計:指定避險且合乎避險要件者(二)規避匯率風險評價價差1.公平價值避險避險工具:衍生性商品非衍生性商品公平價值匯率部分重評當期認列被避險項目:確定承諾/資產/負債以匯率變動造成之公平價值變動調整帳面價值當期認列(二)規避匯率風險(Con’t)評價價差2.現金流量避險避險工具:衍生性商品非衍生性商品衍生性商品—公平價值非衍生性商品匯率部分重評遞延至業主權益**預期交易發生後,在其影響損益期間同期轉列為損益,或可直接調整所認列非金融資產/負債,避險無效部分當期認列被避險項目:預期交易確定承諾避險期間不入帳--(二)規避匯率風險(Con’t)評價價差備註3.國外營運機構淨投資避險工具:衍生性商品或非衍生性商品衍生性商品--公平價值非衍生性商品匯率部分重評遞延至業主權益處分時避險損益同時轉列當期損益,避險無效部分當期認列被避險國外營運機構匯率部分再衡量遞延至業主權益嵌入式衍生性商品混合商品包括主契約及衍生性商品包含在混合商品中的衍生性商品稱為嵌入式衍生性商品(embeddedderivatives)嵌入式衍生性商品自混合商品分離後,主契約依其屬金融商品或非金融商品的性質,採用相關公報的規定處理嵌入式衍生性商品會計處理(第20~23段)混合商品是否非屬公平價值變動認列為當期損益的金融商品與嵌入者相同條件的商品是否符合衍生性商品定義嵌入者與主契約的經濟特性及風險非緊密關聯嵌入式衍生性商品與主契約分別認列嵌入式衍生性商品與主契約不分別認列NoNoYesYesYesNo*IFRICDRAFTINTERPRETATIOND15原始認列經判斷是否分別認列後;不得重新判斷經濟特性及風險是否緊密關聯經濟特性風險主契約衍生性商品之標的債務商品權益商品租賃契約利率通貨膨脹通貨膨脹銷售數量或金額利率無法收回幾乎所有帳列的投資金額or嵌入式衍生性商品可能使主契約之報酬率至少變為原始報酬率之雙倍以上and主契約之市場報酬率至少為市場中與其具相同條件合約之雙倍股價陸、我國金融商品現行會計處理與第34號公報規定之比較一、非衍生性金融商品(一)原始分類1.現行:短期投資vs.長期投資2.第34號公報:交易目的/備供出售/持有到至到期日(二)後續衡量1.現行:短期投資:採成本法/成本與市價孰低法長期投資:權益法/成本法/成本與市價孰低法2.第34號公報:*公平價值無法可靠衡量之權益商品應以成本法衡量衡量方法變動交易目的公平價值當期損益持有至到期日攤銷後成本備供出售公平價值股東權益(三)重分類1.現行:短期投資vs.長期投資互轉比較當時之帳面價值與市價,若市價低於帳面價值,應即承認跌價損失,並以市價作為新成本2.第34號公報:(1)交易目的者不得重分類(2)持有至到期日投資,意圖或能力改變而重分類為備供出售,應以公平價值再衡量,其與帳面價值差額列入業主權益調整項目(3)備供出售投資,改為持有至到期日之投資時,應以改變日金融資產之公平價值作為新成本或新攤銷後成本,(四)金融資產價值減損及迴轉1.現行:長期投資未實現跌價損失,若有客觀證據顯示市價回復之希望甚小時,應即轉為已實現跌價損失,列入當期損益計算。2.第34號公報:(1)交易目的:因以公平價值重衡量,無價值減損之適用。(2)持有至到期日:價值減損列為當期損益,嗣後價值回升,迴轉金額列為當期損益。(3)備供出售:價值減損列為當期損益,嗣後價值回升列為業主權益調整項目。以成本衡量之權益商品價值減損列為當期損益,惟嗣後若價值回升不得迴轉。二、衍生性商品(一)非避險性衍生性商品之認列及衡量1.現行:第14號公報規定若遠期外匯買賣合約為非避險性質,訂約日以約定遠期匯率入帳,資產負債表日應按合約剩餘期間之遠期匯率評價,產生兌換差額,認列為當期損益。2.第34號公報:非避險衍生性商品,應按公平價值評價,並認列為資產或負債,其公平價值變動所致之損益應於當期認列。(二)避險性衍生性商品之認列及衡量1.現行:第14號公報規定若遠期外匯買賣合約係為避險性質,應於訂約日以該日即期匯率入帳,即期匯率與約定遠期匯率間之差額則於合約期間攤銷,資產負債表日應以該日即期匯率調整,產生兌換差額,認列為當期損益。2.第34號公報:避險性交易分為三類,公平價值避險、現金流量避險及國外淨投資避險。(三)避險條件之認定1.現行:依財會解釋函(80)基秘字第116號對第十四號公報之解釋,因避險目的而持有之金融商品,須符合以下要件:(1)被避險項目已存在,並使企業曝露於因價格變動而產生損失之風險中,且可明確辨認。(2)避險金融商品可降低風險,並被指定作為該項目之避險。(3)避險金融商品公平價值之變動與被避險項目公平價值之相對變動,呈高度負相關。2.第34號公報避險開始時,有關避險關係、企業風險管理目標及避險策略應有正式書面文件。避險預期能高度有效,並與其制定的風險管理策略一致。高度有效係指被避險項目與避險工具實際抵銷結果在80
本文标题:金融商品之会计处理准则(ppt 4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