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大学发展
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大学发展学号:20120491专业:高等教育姓名:王莎莎摘要:大学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最高领导人,是学校不断发展进步的带头人。校长持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释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了大学校长应该形成怎样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治理学校,促进学校的发展。关键词:大学校长;教育理念;大学发展一、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埃里克·阿什比曾经说过,“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1]。的确,人们在提起世界上每一所一流大学的时候,都会想到很多闪亮的名字,比如芝加哥大学之赫钦斯,哈佛大学之科南特,柏林大学之费希特,北京大学之蔡元培,清华大学之梅贻琦等等。一所成功的大学,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大学校长,一个优秀的大学校长,更应该拥有独到的教育理念,来指引其治校。这些坚持大学理想的校长们的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理念简单地讲就是关于教育的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映、体现和追求,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和稳定性的范型,具有导向性、前瞻性和规范性的特征。[2]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形成与其所处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社会背景、学术背景、实践背景不同,他们的教育理念就会有差异,无不打上时代和社会的烙印。早期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性质单一的教学机构。它是教师与学生的行会组织,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地方。大学理念最突出地表现在对发展知识和学术的追求上。中世纪后期,大学成了一个保守落后的机构,这一时期的大学根本无理念可言。所以在16~18世纪,大学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人们称为大学发展的冰河期。现代大学理念的真正形成是在19世纪上半叶。1810年,洪堡、费希特创办柏林大学并提出了他们自己的大学理念。他们认为:国家决不应该指望大学同政府的眼前利益直接联系起来,却应相信大学若能完成它们的真正使命,则不仅能为政府眼前的任务服务而已,还会使大学在学术上不断提高,从而不断开创更广阔的事业基地。[3]众所周知,在西方高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柏林大学的创立,正是洪堡、费希特(柏林大学首任校长)等人的教育理念的直接产物。他们提倡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大学只是传授知识的理念,树立了传授知识与创造知识相统一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1873年,都柏林大学校长纽曼将他在大学所作的七次演讲材料汇编成大学的理念一书正式出版。纽曼的大学理念反映了英国大学传统的精髓。纽曼认为,大学是传播普遍知识的场所;大学的任务是提供博雅教育和从事智力训练;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训练良好的社会成员,提升社会格调。1876年,美国人约翰•霍普金斯以德国模式为基础,创办了美国第一所新型大学霍普金斯大学。首任校长吉尔曼在就职演说中阐明,大学的目标是最自由地促进一切有用知识的发展,鼓励研究,促进青年人的成长,促进那些依靠其能力而献身科学进步的人成长。吉尔曼将研究机制引进教学过程,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探求知识,发现真理,并在这一过程中把训练师生的科研能力与净化师生的道德作为大学的办学目标,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洪堡、费希特的大学理念。20世纪初,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背景下,美国大学校长们改变了德国大学校长们重学轻术的倾向,他们把教学和科研活动延伸到课堂和校园之外的社会生活过程之中,建立了供师生观察实验和科研之用的各种基地,鼓励师生把掌握的知识及时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实际,从而使大学的教育理念更加先进和完备。190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万•亥斯提出了威斯康星思想,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的理念。他认为,大学还有两大使命,即帮助政府在全州各个领域开展技术推广和函授教育以帮助本州公民。他的办学理念引领大学走出了古典大学的围墙,为大学增加了新的职能服务社会,使大学获得了新的生命,成为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机构。从此,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逐步发展成为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二战前,上大学是少数人的优先机会,被称之为精英教育或博雅教育,大学被人们称之为象牙塔。二战后,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大学规模在扩大,面对这种背景,哈佛大学校长克拉克•科尔提出了多元化巨型大学的理念,大学不再是少数精英的特权,不再仅仅是教学机构、科研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大学是什么?科尔说: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在若干意义上多元,它有若干个目标,不是一个,它有若干个权力中心,不是一个;它为若干种顾客服务,不是一种;它不崇尚一个上帝,它不是单一的、统一的社群;它没有明显固定的顾客。[4]多元巨型大学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大学的形象,如果说中世纪大学是一个居住僧侣的村庄19世纪大学是一个城镇,那么20世纪中期的大学是一座充满无穷变化的大都市,它与社会的界限已相当模糊。时代在发展,大学的理念在变化,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二、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大学发展大学校长作为一个领导的重要性永远不会抹灭,这从此方面汗牛充栋的研究就可略窥一斑。毫无疑问,大学校长主要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影响到大学的发展与变革。校长在办学管校的过程中,其行为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受其教育理念的支配。不仅校长的教育理念支配校长的行为,而且校长的教育理念支配学校教育者的行为,影响受教育者的学习行为。校长的教育理念是正确还是不正确,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明确还是不明确,是有特色还是无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是与时俱进,还是跟在其他办学者之后亦步亦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是有特色还是没有特色。办学校,就像做人,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办学有办学的理念。有了理念,有了原则,就知道如何努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如何将学校办得更好;就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什么事情怎样做,什么事情绝对不能做。大学是一个结构和功能复杂的学术教育机构,这导致就大学管理本身而言,它并不只是一个实际的操作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整体思维、宏观把握的管理哲学问题,大学校长若无明确的治校理念,其校即使不乱也是难有效率的。世界有无数奇迹,最美妙者莫过于人。一个有智慧的校长,就是赋予大学灵魂的人。[5]大学校长是影响大学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所起的作用是观念对实践的作用,它回答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问题,它指导大学的发展航向,最终会影响大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而影响程度取决于他们持有的教育理念的内容及其运用于指导办学实践的自觉性。三、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构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是校长办学治校之根本。北京大学因为蔡元培的大学理念而走向辉煌,清华大学因为梅贻琦的大学教育理念而绽放光彩。对于今天,大学数量如此之多的年代,想要办好一所大学,就要向成功的大学校长学习,努力形成各自的教育理念,成功治校。(一)先进的治校理念,科学定位学校的发展道路在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大凡作出重要贡献的教育家,都是立足于本国文化基础,努力学习和探索其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道路。1.倡导教育中国化、民族化的思想1928年,张伯苓主持制定了南开大学发展方案,规定了称为土货化的办学方针,突破了在当时颇为流行的全盘西化的教育思想。他早年曾多次到日本和欧美考察教育,并率先引进西方教育体制、内容和方法,改革封建教育,但他亲身实践中看到照抄照搬外国的做法不行,既非学生之需要,又不合中国之国情。因此,他确立了教育宗旨不可仿造,当本其国情而定的大学教育观,张伯苓这一中国化、民族化的大学理念与实践,可谓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上的创举,为中国大学教育发展找到了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既大胆借鉴又不盲目照搬的新路子,并从实际上做到了教育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对大学教育的功能亦有新的充实与拓展。2.倡导民主办学、教授治校的思想蔡元培是国内主张民主办学、教授治校的第一人。1922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就倡导: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6]改革北大的管理体制,设立了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评议员由各学科长组成,一切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评议会讨论决定,才能执行。评议会实际上是一个教授会,是蔡元培教授治校思想的重要体现。张伯苓在办学过程中,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很重视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集思广益。他坚持大学自治,校长负责的办学理念,在领导体制上,南开一直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张伯苓身为校长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知人善用。在他的领导下南开建立起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体制和强有力的行政指挥系统,致使南开大学生机勃勃,发展迅速。3.倡导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思想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在改革北大时提出的主导性办学思想,意旨为倡行学术自由、允许各种学派与学说同时并存、相互竞争,开展学术争鸣,而不能只用一种简单的、绝对的标准加以限制和判断。蔡元培说:我素来不赞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孔氏的主张。他认为:大学,之所以大,是因为大学囊括大典,网罗百家.。正因为这种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博大胸怀,才使北大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民主和科学始成北大校风,对我国近代大学发展与民主振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先进的人才理念,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大学校长的人才理念源自他的教育思想和对教育现状及趋势的认识,影响到他对学生及其需求的认识,影响到学校培养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其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著名大学之所以能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归根结底,其校长的人才理念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注重培养学生的宽厚基础,倡导通才教育1941年,梅贻琦在其著作大学一解中,对通才教育的思想作了全面阐述,明确指出:窃以为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因为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才次之。他认为在大学本科阶段应该是通重于专。要求学生对自然、社会、人文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综合知识。在课程设置上,至少要有1/3的份量是属于普通教育的。[6]清华大学的这种通才教育打破了人才培养规格和发展方面的单一性,使学生能够扬长补短,各得其所,为日后各展所能,切合其所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不乏借鉴价值。2.重视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倡导完全人格教育张伯苓认为:中国教育要达到自强,乃至现代化之目的,务须对症下药,而药方就是注重体育,注重科学,注重精神修养。尤要造就完全人格,三育并进不可废。他强调德育为万事之本,始终把德育置于学校工作的首位,并把德育的内容概括为立志、敦品、勤勉、虚心、诚意五个方面,在智育方面,他强调学以致用,学行合一,既注重基础,又注重实用。同时,他十分注重体育的作用,并深刻阐述了体育与其他各育之间渗透、互助的关系。实施完全人格教育也是蔡元培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之之虑焉。[7]并对完全人格的内涵作了界定:完全人格包括知、情、意三方面,是群性与个性的统一,而养成完全人格有赖于德、智、体、美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3.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推崇学术研究竺可桢反对一味灌输各国学者已发现的事实,忽略训练的做法。他说:大学所施的教育本来不是传授完成的知识,而重在开辟基本的途径,提供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以其学者有主动求知和不断研究的能力。[8]他非常强调学校要有浓厚的学术研究风气,这样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会提高求知欲望,养成思考习惯,达到训练思维方法之目的。大学生应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大学校长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引路人。如果把很有学问很有造诣的教授称为大师的话,大学校长应该是大家。他集大师的智慧与见识、大将的果断与坚毅以及教育家的魅力与艺术于一身。大学校长必须懂教育、懂管理。大学校长有鲜明的、符合现代大学办学规律的基教育理念,大学才有奋进的目标和力量。可是,我们不能回避这样的现实:今天的许多大学校长沉于琐碎的事务中,埋于红头文件中,没有时间抓大事、抓主流。可以说,今天的许多大学管理
本文标题: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大学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8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