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问题研究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问题研究汇报人:日期:一.研究意义:2007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它的颁布对于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测试存在很多误差,进而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高校在测试管理上也存在问题,影响了测试的时效性。测试不能很好的反应真实问题,那么也就无法发挥其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和指导功能,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问题意义十分重大。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1、领导关注不够,相关部门协作不力很多高校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仍然不够,其实,《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实施办法明确提出:《标准》要由校长牵头,在教务处、体育部、校医院等部门的共同参与下来完成,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学校都做不到。大多数学校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完全是由体育院系来完成的。2、组织混乱,测试管理不严。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涉及全校学生的测试工作,因此工作量非常的大。进行体质健康测试要做好宣传,做好组织管理,还要做好实地测试工作已经数据处理上报等工作,因此组织上要统筹管理,否则就会给测试工作带来麻烦。实际操作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组织管理混乱的现象。如,学生实习、外出求职人员如何安排测试,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及时的进行测试,学校也没有及时的对其进行补测,这样就给整体的测试数据带来了影响。3、仪器质量问题给测试带来困难。高校中很多测试仪器老化,测试中经常出现问题。例如,在测试中经常出现机器显示不准确,失灵的现象,还有肺活量测试中没有对器械进行消毒等等。此外,还有一些仪器由于长期使用,出现损坏现象,然而却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修理,致使测试数据不准确,这些都是由于仪器问题而带来的测试困难。而学校没有一套完善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致使问题越来越严重。4、数据处理不准确,故意造假现象时有发生。学生体质健标准》规定,体质健康测试学生的合格率要高于85%。学校为了完成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85%的目标,在测试过程中故意放宽要求,有时候还故意修改学生的测试成绩。此外,由于特殊原因而没有及时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的学生,学校也采取造假的方式来进行上报数据;同时,测试工作量大,有些老师找学生来代替进行测试工作,由于学生没有进行测试培训,这就给测试数据带来了很大的误差,有些老师由于疲劳,在数据处理的时候也会出现错误。5、测试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教师对待测试工作不认真,积极性不高,这其中的原因是学校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做好做坏都一样。测试教师的工作量非常的大,不仅每天要面对机器,还有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的进行测试,同时,测试结束后,教师还要汇总数据,整理数据,检查数据,分析数据,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而很多学校对于测试工作的老师的补助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补助,这就挫伤了教师对测试工作的积极性。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出现的问题?1.提高认识,加强各部门的合作高校领导要增强责任意识,安排好有关部门做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工作。学校领导要认真领会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标准》文件,并根据文件的内容制定相关的学校体质测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体质测试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对不能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体质测试工作的部门和教师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并给以通报批评。同时,学校还有做好测试工作的宣传和前期测试的培训工作,以便使得测试教师能熟练的掌握测试技巧,按照统一标准来进行测试。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测试,学校可以把测试工作进行分工,可以把体质方面的测试工作分给体育部门,把健康医学方面的测试工作分配给校医院部门,这样分工合作更有利于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2.加强体质测试的组织管理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规章制度来约束测试工作。同时,在测试工作的组织上要合理安排,统筹规划,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体质测试的内容,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来制定切实有效的测试方案,以便让测试工作更好的开展。对于因故不能进行测试的学生,要及时的安排其进行补测。对于测试的仪器,要选购正规的品牌,同时还要做好仪器的监管工作和维护工作,力求每次检测的结果都能准确的反应学生的真实情况。3、建立奖惩机制,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要制定体质检测工作的奖惩办法,努力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落实体育教师额外劳动的工作待遇,形成政策和规定,以调动教师工作的最大积极性。同时,教师努力提升测试工作的技能,提高在测试工作中的责任心,尽可能避免人为的错误。总结: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借助一些仪器、手段和方大学生进行的体质测试,测试的目的就是要获取学生身体素质上的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了解学生身体的健康状况。如何针对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来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体质健康测试系统,使得大学体质健康测试更加的科学、标准和规范,这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关于“木桶理论”●运动员专项训练水平的动态平衡●最佳竞技阶段的有限性●运动专项特点的不断变化●遗传因素的不可变异性●最佳年龄与训练年限的限制●发挥个人特长是到达优异成绩的关键●模式训练适应于中或低水平运动员。3.运动员专项特异性训练3.1专项训练运动员机能潜力得到发挥条件:●机能潜力是通过本专项专门训练手段而获得;●潜力虽然是通过非专门的练习获得的,但是在以后的训练中,借助于综合性的专门准备手段而改造到符合具体项目的要求(专项性变化)。专项:是与运动员训练水平相似的比赛本身。●与运动员当前训练水平相符合的比赛所包括的一切;与这一比赛本身的所有内容近似的,则可视为“专项辅助训练”的内容,其他的训练内容,就是“基础训练”的内容。●运动员应该在将要参加的、高于自己训练水平的比赛中所努力做的一切,即,训练中所完成的练习,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能表现出比赛要求的,才可称之为专项训练。(足球的设防运球与不设防运球)如:心率与血乳酸增高-----蹲跳起和跑/游等3.2运动员专项特异性3.2.1.能量代谢特异性。3.2.2.运动技术的专项特异性。3.2.3.专项体能训练的特异性。3.2.4.战术训练的特异性3.2.5.专项心理特异性。3.2.6.专项感知觉。3.2.7.运动成绩评定行为的专项性。3.2.8.恢复过程的特异性。3.2.9.提高工作经济性和利用机能潜力的实效性要想在运动中达到最适宜的状态就要在运动中采用最有效的特殊运动方式和能量利用方式。因此训练从某种角度就是形成专项特异性●神经肌肉的特异性(调动肌肉群—技术)●能量代谢的特异性(控制能量消耗—强度)3.2.1.能量代谢特异性。即以比赛强度训练。人体在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按不同比例供给●磷酸原系统●酵解能系统●有氧氧化能系统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能量产生(生理学)能量有效利用(生物力学)能量控制(心理学)运动能力•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运动能力的最关键因素是能量的产生,动员要达到最佳状态,因为能量是体育中所用活动的基础,影响能量产生和动员的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遗传和训练。•最适宜的运动能力依赖于最适宜的能量类型、利用和控制三个方面。•类型: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不同比例供给;•利用:机体必以最佳的速度利用自身的化学能;•控制:有效地控制自身的能量。•人-----能量类型----转换-------控制•钱------存款----------周转-------理财•车-------油-----------发动机------设置•P=W/T=FS/T=FV3.2.2.技术动作的专项特异性-----针对相应肌肉群形成特异性。评价技术训练的标准:●结果的实效性●过程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合理和有效取决于:参加动作的肌肉群的协调程度,协调程度又依赖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合理而精细的支配。●动作技能的稳定性(对抗)在训练比赛中一切干扰因素常破坏动作技能的稳定性,(如心理过度兴奋、不习惯周围环境、训练不合理等)。但多数情况下最大的干扰因素,则是随着比赛过程的进行而产生疲劳。●动作技能的易变性(疲劳)运动员不可能整个比赛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同一规范动作。易变性是由某一时刻运动员的机能状态造成的。•通过技术特征发生带有一种补偿性质变化,可使运动员在疲劳增长的条件下尽量保持已达到的速度。•补偿性变化实现:•●一是改变动作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游泳),•●一是改变肌肉收缩活性(程度)来实现补偿(自行车)。●工作方式与强度相适应训练方法手段应与比赛要求的机能变化的特点相适应。•不能仅根据练习的外部特征来模仿比赛。所谓外部特征---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等等。必须在具有训练过程中模拟比赛时运动员机体内产生的机能变化。3.2.3体能训练的特异性●不同项目主导素质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运动员机能的发展,及在技术、战术、心理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运动成绩的提高幅度。●不同项目对体能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3.2.4战术训练的特异性●战术在不同项目中各有特点。训练水平、个人特点、比赛条件●训练比赛中将技术和当时机能能力相互协调能力如:周期项目,在开始和途中(靠力量)保持高速度,以及此时的加速,一般在动作速率不变的情况下依靠加大力量来达到的。在比赛后程(靠频率),由于组织内堆积了无氧代谢产物,已不能够发挥出很大的力量,那么在力量减小的情况下一般就依靠加快动作速率来保持行进速度。●战术能力同运动员专门知觉的改善是相互联系。3.2.5心理训练的特异性●专项心理一方面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来是从事某种运动项目所形成的。●在大强度肌肉活动中锻炼心理稳定性克服疲劳感的心理稳定性是在适应具体活动时形成的因此不易转移的,不同项目不易转移,且同一项目不同强度和性质的工作也不易转移。●参加实力相当的重大比赛,是提高意志品质最佳途径。一方面重大比赛的心理刺激使机能潜力消耗大大超过训练和测验;另一方面根据运动员重要机能系统的显著变化和活动性程度又可促进专门心理机能的提高。●重大比赛(奥运和世锦赛)对运动员参加比赛心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仅与各种身体负荷有关,且与决定形成适应性反应的极限条件有关(激烈的竞争,裁判的特点,观众的行为)。3.2.6.专项感知觉。提高专项肌肉运动精确的分析能力。3.2.7运动成绩评定行为的特异性●运动成绩的评定行为是确定专项训练内容的重要依据。●“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核心是从实战出发,即练为战。日常训练须按比赛评定行为的特定要求安排训练内容。尤其在技能主导类的项目一些体能为主的项目中,轮换、,场次、轮次,青少年运动员必须具备连续比赛合理分配体力的能力。3.2.8恢复过程的特异性●在制定训练计划中,要注意安排训练恢复的内容。●根据青少年身体发特点,正确分析专项训练造成的疲劳原因、掌握疲劳消除规律。如负荷训练和恢复训练的统一规律、机能恢复的异时性规律、负荷性质与恢复方法的对应规律等。●选用的恢复手段应注意:规定性、合理性和交替性。规定性:在国际规则准许的范围之内,不伤害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为前提。合理性:据疲劳产生的机理和性质,针对性地选用最适宜手段,提高训练效益。交替性:应有选择地不断进行改变,提高恢复的效率。3.2.9工作经济性和利用机能潜力的实效性●有氧能力的水平,●在比赛过程中输氧系统机能活动的效果,(能量供应中的有氧交换机制)呼吸技术的完善。●动作技术●人体测量学因素(四肢结构形态;肌腱长度;体重和体成分)●环境(高原、热、冷)4.青少年体能训练4.1体能的突出地位●事物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上世纪40年代前:50-60年代末三从一大:理论---苏联、哲学实践—郭兴大松、部分项目世界纪录民族性60-70年代末:70-80年代交界至今:●主要项目技术发展已基本定型,体能作用更明显。●训练条件更加接近。●比赛实践证明:体能是决定胜负关键4.2.青少年体能训练●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形态、机能三部分。●形态和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因此,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
本文标题: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9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