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大学生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大学生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1-大学生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摘要传统语境中,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社会改革的先锋,民族振兴的希望,然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淡漠,一部分人在能力与道德上呈现出与传统观念的明显断裂。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呢?本文将从亚文化的形成与影响方面论述大学生价值取向改变的原因。关键词:大学生亚文化价值观传统意义上,大学生被称为国家的栋梁,社会改革的先锋,民族振兴的希望,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制度与就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大学生的心理与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据调查,有28%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向往“逍遥自在的小资生活”,25.4%的大学生希望过“舒适安逸的白领生活”,八成以上的大学生愿意“享受孤独”。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淡漠,一部分人在能力与道德上呈现出与传统观念的明显断裂。那么,是什么导致、促成了何种改变呢?我认为是一种与主流社会期望渐行渐远的学生亚文化。一、大学生亚文化亚文化也称“副文化”、“支流文化”、“次文化”、“次级文化”或“少数群体文化”。美国社会学研究者伦德和沃姆在其《社会学:世界的窗口》一书中讲亚文化定义为:当存在于主流社会的一个群体,具有有别于主流社会的某些形式时,例如在语言、规范和习惯等方面,我们就把它称之为一种亚文化。学生大学生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2-亚文化是学生某一或某些群体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主要由学生的规范性行为、共有的价值、意义和信仰所构成。大学生亚文化作为高校主文化外的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文化系统,它在受到主文化的引导和辐射时,一般不与主文化形成抵触和对抗,但它有可能影响主文化,并成为主文化的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大学生亚文化被主文化同化的可能性较大,但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今天,大学生亚文化的异质性得到加强:一是强调自我价值,认为在一切问题上都可以讨价还价,奉献加索取是符合道德的;二是强调个人需要,认为公私兼顾是合理的,可以为“哥们义气”而违纪违规;三是重利轻义,把利益放在突出地位,在人际交往中讲究平等互惠。二、大学生亚文化的成因与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大学生亚文化的成因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大学生由于某些身心方面的显著特征(如残障学生和智障学生),在其生活经历中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文化特征和心理特征。另一方面,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崇尚并张扬所谓“个性”是他们在这个社会中自我标榜、吸引他人关注的一种方式。并不是他们一定要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而是社会迫使他们冷漠对待;并不是他们没有忧患意识,而是个人势单力薄,无法改变什么。2、社会多元文化形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今中国已发展成一个以多元化、分层化、复杂化和高度流动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结构,改变了过去一元化的状况,打破了彼此孤立的社会文化状态,将人们置于多元的文化体系中,但是文大学生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3-化变迁、速度过快引起社会文化失调,新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与固有文化体系的冲突,导致了价值体系的混乱,使许多大学生产生了认同上的危机,也就无法确定生命的意义,无法接受上一代所赋予的成人的生活意义及行为规范。同时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极易使大学生背离民族文化传统。3、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不同家庭条件,不同社会阶层有其特有的思想与观念,在不同的家庭中,学生受到不同观念的影响,到了大学后,这种特征进一步得到强化。身处下层的青年大学生渴望达到中上层的生活目标,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在学校竞争中经常遭到失败或挫折,但常因为无法忍受或妥善处理这些挫折,便逐渐形成不同于普通社会的价值观念。这些学生自动结合起来,形成亚文化群。青年大学生特殊的年龄、身份决定着大学生亚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反叛性。大学生亚文化的外部特征是一种风格化、符号化的反抗,这是因为大学生在中小学时代长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管束”,接受着千篇一律的“说教”。进入大学后第一次有了思想和行动的“自由”,对一些具有反判性的标新立异的学说、思潮往往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并进而在亚文化群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发泄自己的情绪。二是松散性。大学生亚文化群以某种类似的观念为纽带,通过体现这种观念的亚文化联系在一起,在整个学生背景中构成一个松散的、在空间上没有直接接触的集群。一旦具备了某种条件,他们可以迅速转化为有形的团体,并对环境作出共同的反映。大学生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4-三是可塑性。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处于不断形成和完善的时期,来自各方面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影响。同时大学生亚文化的内涵也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更新。三、亚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大学生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例如,为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促使大学生更加广泛的交往以及为大学生增强创造力提供了可能等。但是,大学生对亚文化错误的理解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了影响,大学生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消极作用不容忽视:第一,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改变。当前,多元文化冲突大量存在,中西方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的差异性乃至对立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比以前更为突出。大学生在文化的冲突面前表现出矛盾的心理,对民族文化忽视,追求西方文化,追求享乐,集体荣誉感淡薄,民族自豪感丧失。第二,易造成青年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道德意识弱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亚文化的冲击下与主文化充满着失调和对立,而大学生文化意识层面上更多的是对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依附,由此造成价值观念上依附与超越、传统与现代的“纷争”,社会价值观也难以保持统一,以至于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重标准并存的局面,道德的判断力因此下降甚至丧失。第三,会诱导大学生形成犯罪人格。大学生自身的特性导致其行为具有自发性、狂热性、冲动性,并通过反叛来寄托对未来的强烈期望。因此,大学生的反叛行为总被认为是对现存社会规范的背叛。于是,亚文化群体就成为大学大学生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5-生摆脱“权威”束缚、寻求支持和认同的“避难所”,在这一小“团体”中极易使一些负面成分恶性膨胀,蜕变为一种特殊的反文化——越轨亚文化,从而形成群体化的犯罪人格。四、构建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对策大学生亚文化对大学生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那么我们该怎样利用其积极作用,摒弃其消极作用来构建健康合理的大学生价值观呢。第一,构建主流文化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当前,多元文化冲突大量存在,中西方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的差异性乃至对立没有消除,大学生开始对主流文化怀疑和反对,对西方的价值文明产生盲目的崇拜,而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渐趋淡薄。这种情况下,高校应从中国社会以及当代青年心理两方面考虑,加强主流文化的社会影响,确立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为青年文化的发展确立核心。第二,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第三,加强对大学生亚文化的引导大学生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6-文化创造是高等教育特殊的文化功能,而在大学校园引进或创造新文化,开始时往往只是作为一种亚文化。如果这种文化不为社会所认同,可能只会是昙花一现;如果这种文化为社会所接纳,就有可能逐渐地融入或取代传统文化而成为主流文化。所以,要加强对大学生亚文化的引导,强化对学生的凝聚,为减少其群体成员的偏离行为创造条件。同时,要重视大学生个体层面的问题。事实证明,青年学生的许多行为都受其个体心理层面的影响,其中的重要因素包括认知能力、意志水平和个性发展。因此,必须把以往较为薄弱的心理卫生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大学校园里,校园流行文化中最能够得到接受和认同,最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还是凝聚学术文化精华以及具备丰富内涵的“亚文化”和传统内容。现实与理想还是很有差距的。一个人只有在关心社会下才能得到支持。现实是残酷的,在日趋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大学生要有忧患意识,一味地享受孤独只是一种消极的回避,大学生们只有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过硬的本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1]刁培萼.教育文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2][法]路易·多洛.个体文化与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日]间庭充辛.文化与犯罪.群众出版社.1987.[4]董泽芳付松涛王万俊,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年会综述,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2期[5]蔡骐,对网络恶搞文化的反思,传播学论坛[6]魏小琳,论亚文化及其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本文标题:大学生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9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