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讲座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研究与评价李镗(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特级教师)课程内容一、什么是“课堂学习研究”“课堂学习研究”(LearningStudy)是香港教育学院院校协作与课堂学习研究中心创始与发起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起始于香港特区政府在2000年启动的名为“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从‘差异’开始”的研究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找出在香港普通中、小学校中照顾“学生个性差异”的方法,“课堂学习研究”项目是其中的一个独立研究。以香港教育学院卢敏玲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参照了日本的授业研究模式,也借用了中国内地的教研实践经验,并以变易理论作为实施课堂学习研究的理论框架,经过多个学科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有系统的开展课堂学习研究的模式”。所谓课堂学习研究,是运用行动研究的模式,聚合教师、教育研究员的集体智慧,以变易学习理论为基础,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来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协同工作、进行系统的反思,以达到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其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及研究,香港已有超过200多所学校参与。前期的“课堂学习研究”,以中文、数学、常识三门课程为主,后期也加入了英文、科学、入文学科及艺术、体育、音乐、工艺等课程。香港所实施的“课堂学习研究”通过近年来的实践,为香港推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找到了突破口,充分显示了该项研究对学生有效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发展及学校学习文化等方面的卓越成效。(卢敏玲等主编《课堂学习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在“课堂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高校研究员们深入学校,直接参与制定、实施研究计划。他们的终极目标是高校的研究人员撤除学校,中小学教师可以自行开展课堂学习研究。“课堂学习研究”的核心是通过学科老师的协作和观摩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并透过院校协作的模式,在专家的引领下,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寻找改善教学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促进教师观摩和课堂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学习研究”它是行动研究的一种形式,又是协作式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共同备课、课前课后会议交流分享以及观课、评课等协同工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通过行动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进行更有效的教学。“课堂学习研究”对解决当前大陆地区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诸多弊端,提高教师的教与学的专业素养,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北京、深圳、山东一些学校借鉴“课堂学习研究”理论,开展校本研修取得了一些成绩,教师们深切地感受到有操作流程指导的、基于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的魅力。二、课堂学习研究的理论1.学生的差异性对同一现象理解的差异,造成学习成果的差异.现象图式学认为:虽然本质上人们对某事物总是有不同的理解,但又总是假设其他人对这个事物的理解和自己的一模一样。在教学上,教师常会假设:学生理解教师教学的方式,与教师所预期的是一致的。所以,改善教学的第一步,便是教师必须明白学生对教师要教授的东西会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成果。于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要找出学生的这些不同理解,然后考虑如何建构教学来让学生掌握预期的教学内容。2.内容的恰切性课堂上要呈现什么学习内容似乎不是问题,因为有教科书和课程标准。其实问题恰恰出在这,教师按教科书教的内容未必是适合学生学科认知发展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请看图示:学习内容实际分四个层面:(1)课标和课本规定的学科学习内容。(2)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按课标、教科书的内容做的教学设计。这两个层面的内容是预设的学习内容。(3)在课堂上呈现的学习内容。这是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内容。(4)个体学生体验、体悟到的学习内容。这是学生认知中的学习内容。毫无疑问,我们注重的应该是最后一个学习内容,只有研究了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个体化的学习内容的恰切性,才能不断改进预设的学习内容和实践中的学习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学习内容不恰切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如识字教学中忽略字与字的比较,忽视字与词的系联。又如阅读教学中重复做不必要的文章结构分析(学生已经明白的简单的结构)。学习内容有以下属性:(1)希望学生学到的学科知识(近期目标)。(2)通过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建立和发展一种特定的能力(远期目标)。(3)教师要考虑所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关系,学习的经验能否让学生有机会更好的理解他们所处的世界(为什么要学习所学的内容,学习内容的价值)。(4)学生实际学到的取决于他经历过什么,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体验.3.关键属性(特征)关键属性是指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预期的学生相应能力的关键点。一个知识会有许多属性,教师要学会分辨出哪些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关键属性。教师往往用自己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理解,所以常常找不到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关键属性。如:学习四季、日食、月食等知识,关键属性是地球、月球、太阳三球之间的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学习分数,关键属性是“单位”的概念。学习观察和表达,关键属性是各种感官的感觉和联想、想像。学习比喻的欣赏和运用,关键属性是本体、喻体、喻解的吻合和本体的多样性等。关键属性既和学习内容有直接的关系(是学习内容核心点与难点),又和学生的认知有密切的联系(有相对性)。4.变易理论课堂学习研究的最大特色是以变易学习理论(TheoryofVariation)作为课堂设计的理论指导,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完成教学过程。变易理论认为,真正的知识是一般性的原理,是一种经验系统,一种规律,而不是点点滴滴的被分割了的知识。一个人对某个事物的理解,取决于他所能关注或辨识到的该事物的特征。学习意味着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就是学生必须辨识到事物的特定的关键特征。妨碍学生学习的原因,可能是学生没能辨识所学事物的关键特征、或缺乏帮助他们辨识的经验、或原有经验成为了其重新辨识的障碍。教师通过变化事物的现象,引导学生聚焦事物的主要特征(什么变,什么不变)。这种以变易理论为基础,聚焦于学习内容的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的变易学生对所学事物的不同见解,学生对教师要教授的内容总会有直观或先入为主的见解,这种见解往往显示其学习的障碍所在。不同的学生见解不同,自然其学习困难亦不同,但本质上可归纳为几个有限的类别。教师运用课前交谈、设计课前测试问卷及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学生陈述的方式,把握学生差异。教师可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这些差异。教师要明了妨碍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主要原因。既有的直观认识,可能成为重新审视事物的障碍没有把注意力集中于所学事物的关键特征上,没有感受到能促进他们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②教师在处理学习内容上的变易也就是教师对何谓适切的学习内容的不同见解及处理方式。不同教师对教授内容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处理方法,而教师间的这种差异往往以潜意识的方式存在。教师间的分享、讨论、阐释、合作不但有益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更有益于优质教学的完成。变易理论本身并没有指定用什么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能够集聚并分享他们的智慧,讨论和共享他们对不同教学策略和取向的认识和经验,最后达成一个最能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教学建议”。③利用变易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工具利用“变易图示”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工具,确定教授内容及其中的可变部分与不可变部分,然后针对教授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上的变易简释为:例如,确定教学内容为希望学生分辨什么是“咖啡色”,首先让学生接触到一些不是咖啡色(如红或蓝色)的事物,学生可从咖啡色”,首先让学生接触到一些不是咖啡色(如红或蓝色)的事物,学生可从咖啡色与其他颜色的对比中,分辨出什么是咖啡色,什么不是咖啡色,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了解颜色这个概念。这是通过对同一属性(颜色)变动其内容(咖啡色、红色或蓝色)来完成教学内容的。而且,学生还须能从咖啡色的桌、咖啡色的椅子、咖啡色的书架等这些不同材料、形状、功能中“类合”出咖啡色。从而加深对“咖啡色”这一教学内容的透彻掌握。这些“变”与“不变”,可衍生出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其中举三反一、变化比较是最常用的。三、课堂学习研究的流程一般来讲,课堂学习研究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步骤:1.选取课题,初步拟定学习内容:课堂学习研究的第一步是找出要学习的内容。进而探求要解决的问题,如:·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学习经验有何关系?·教师希望学生去发展的是哪些方面的知识或能力?·学习内容如何能配合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去确定学习内容?·有哪种知识或能力是建基于这学习内容的?·在何种状况下,学生的知识迁移可能做得更好?等等2.找出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及确定学习内容在设计教案时,研究者应先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已有知识,找出可能出现的学习难点(关键属性)方法,包括集合老师的经验、收集文献的相关资料、为学生进行前测,及抽样部分学生进行课前访谈。从而为开展学习打下基础。因为如何更科学、精准地选择、加工教学内容,是保障课堂高效的前提,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课堂学习研究”以关键特征的梳理切入学习内容,聚焦学习难点,针对关键特征设计教学前测卷和后测卷,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紧扣关键特征的落实,经过几个教学循环之后,及时总结反思,提高效率,最后达成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良好收获的目的。3.教学设计及课堂实践对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及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有充分的掌握后,小组成员共同确立教学的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数轮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和观课研讨。4.教学评估所有参与研究课的学生均会进行后测。在抽样与学生进行课后访谈,查证学生是否已经掌握预期的学习内容。根据这些学习成果,再从课堂上找出相对应的教学情景(或出现的变异图式),做出分析及提出进一步改善教学的建议。5.撰写报告及分享成果总结实践经验及成果,撰写成报告,并透过公开讲座等活动,与其他老师及公众分享。以上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可能几个步骤同时进行,有时有些步骤可能反复进行数次。课堂学习研究和评优课的流程不同之处(1).课堂学习研究强调了解学生对教学设计以及实践的重要性。评优课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知识的重、难点,关注课堂的氛围,关注采取的教学形式。课堂学习研究的整个过程都极为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准和学习状态,始终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扎实地将生本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首先课题的选定往往是针对学生的薄弱处着眼。在初步选定了课题之后,对学生进行前测,通过前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知识的漏洞所在。分析前测后再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的关键特征,研讨教学步骤。在之后的数轮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关键特征、教学手段都依据学生的实际不断作出调整。教师始终把充分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已有知识能力水平、关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见解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确认学生对学习内容已具备的知识经验,找出可能阻碍学生的难点作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强调前测和后测对教学的诊断作用,意在通过这样的教学流程来引发学生有效地学习。上完课后再从后测中获取数据清晰地了解学习效果是否提升,以便反思自己的每个教学流程的有效性。尤其重要的是,课堂学习研究关注学生个别差异不是仅仅凭经验,而是应用科学的手段即通过前测先来获取一系列客观的数据和信息,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孩子对这一教学内容已具备的知识经验、以及集体中、个体间存在的知识能力的空白和缺失,利用学生对这一学习内容不同类别的想法,不同程度的掌握差异,找出他们学习此内容的关键所在,从而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学生访谈分课前和课后两种。课前访谈:了解学生先前所学的知识储备情况;了解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见解、困难、障碍,教师通过课前访谈如果知道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事物是怎么看待的、有哪些误区或者感到困难的地方是什么,有利于有的放矢设计教学。课后访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或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在下一轮教学中加以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省培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9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