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小学音乐教学第11册教案(人音版)
人音第十一册音乐教案(全)第一课白帆教学内容:一歌曲:《白帆》二综合训练:三声部合唱发声练习三欣赏:长江之歌(合唱曲)教学目的:一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的生活态度。二着重通过对旋律特点的分析,感受欣赏曲中所表达热爱和赞颂祖国河山的帜热感情。三进行三声部的发声练习,要求韵母转换连贯.自然。声部间基本协和.均衡。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并富有感情的进行演唱。教学难点:三个声部声音的协和与均衡教具准备:录音机.钢琴.教学磁带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综合练习三声部母音转换练习教学重点:要求声部的和谐,声音的自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综合训练1发声练习a、学生跟随老师的手势齐唱C大调音阶b、学生用柯达伊手势做三度音程的发声练习2、复习歌曲:《小瓜棚》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演唱此歌3、三声部母音转换练习:教材P1=c4/45要求:声音自然.均衡.顿音要唱得短促。教学步骤:1、学生说出练习曲的拍子和曲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2、用牧童笛自学曲谱.教师巡视指导。3、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四教师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歌曲《白帆》教学重点:两声部声音的协和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互相问好二、综合训练1、发声练习:(1)用柯达伊手势唱C大调音阶(2)二声部声音训练《太阳出来了》(3)复习前一课时的发声曲2、复习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要求:在老师的指挥下准确和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3视唱练习教材P5(1-5)小节要求:符点之处要唱得清晰.节奏要准确三、学习新课1、学生听歌曲范唱,听后说说歌曲是几拍子的,然后由学生起歌名。(音像带)2、揭示课题再听范唱,并说出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的“白帆”象征什么?(少年儿童对生活的美好理想,鼓起生命的风帆,在生活的海洋上搏击风浪)3、学习曲谱教学步骤(1)让学生先浏览全曲,然后再找出自己认为比较难的节奏和不熟悉的音乐记号(2)又学生们自己先解决难点,然后教师再做补充。(3)学生用乐器自学歌曲曲谱(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齐奏曲谱(一声部),然后学生再随琴唱谱。一声部旋律学生掌握熟练之后学生再练唱二声部的曲谱旋律。4、学习歌词:学生随琴自填歌词。5、歌曲处理:学生在演唱中按歌谱上的力度及速度唱,然后在演唱中要想象歌曲的意境,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6、演唱形式: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四、教师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长江之歌》,感受欣赏曲中所表达的热爱和赞颂祖国河山的炽热感情。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旋律特点,准确的完成书后练习。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歌曲《白帆》进教室(音像带)2、师生互相问好二、综合训练1、发声练习同上一课时2、复习歌曲《白帆》要求声音自然,有感情。以便很好的表现出我们少年儿童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明朗乐观的生活态度三、欣赏:(课件)1、初听欣赏曲,然后提问对于这首歌你都知道哪些?2、学生讨论,互相询问。然后回答3、教师对这首歌曲进行讲解和介绍《长江之歌》是电视连续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曲,该曲是剧中的主题音乐,为了更好地体现长江雄伟浩荡的英姿,《话说长江》剧组在成千上万的应征中选用了胡宏伟的这一首歌,因此,这是一首填词歌曲,歌曲以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悠长.古老的历史和它汹涌澎湃.奔腾万里的雄姿。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哺育自己的慈母-长江的眷恋之情,又抒发了我国各族人民以万里长江奔腾向前的气概去建设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4、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速度5、复听歌曲,边听边想歌曲的曲式段落6、学生通过复听来回答问题(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ABA')7、分析每一乐段所表现的不同内容8、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的曲式段落及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乐曲是由带再现的三段体构成(ABA')第一乐段由两个大乐句组成,形象地展示了长江从雪山出发一泻千里的浩荡之势及奔腾咆哮的宏伟气魄。第二乐段是对长江的赞美,曲调抒情优美与前段形成对比。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由衷地表达出了对长江的爱。9、再听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10、师生共同完成书后的听听想想练习:此练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四、教学回顾:第二课采菱教学内容:一、歌曲采菱二、读谱知识:(1)反复记号D.S.(2)切分音三、综合练习:节奏练习切分音练习四、欣赏:《渔舟唱晚》(筝独奏曲)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二、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ⅹⅹⅹ;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D.S.三、欣赏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继续培养学生通过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爱好。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D.S.准确.熟练的用竖笛吹奏曲谱并能完整准确地视唱曲谱教学重点:准确地视唱曲谱,并能把所学的音乐知识运用到视唱中去教具准备:录音机.牧童笛.教学磁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白帆》歌曲旋律进教室2、师生互相问好三、综合练习1、发声练习:音程练习用“MA”来唱2、复习歌曲《白帆》要求学生在跟随伴奏带的演唱中声音要优美,富有感情,以更好的表达我们少年儿童对生活的热爱。3、音乐知识:切分音(通过节奏练习从而来引出本课的音乐知识)4、提问我们以前还学习过哪些切分音,它们都是几拍子的。四、学习歌曲(音像带)1、导言:转眼你们已经六年级了,已经学过很多歌曲有东北民歌.陕北民歌.山东民歌,谁能把这些具有代表的歌曲唱给大家听听呢?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江南小调《采菱》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3、学生在曲谱中找出前面学过的切分音4、从曲谱中找出自己认为较难的节奏型,先由学生自己解决,然后教师再补充。5、学生自学曲谱,教师指导纠正。6、学生跟随伴奏唱谱,教师随时指导纠正7、学生完整的随着钢琴伴奏唱曲谱。8、找个别同学唱五、教师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采菱》的歌曲旋律进教室2.师生互相问好二.综合练习1.发声练习同上一课时2.复习歌曲《白帆》要求情绪饱满,声音放松自然。三.继续学习歌曲1.复习歌曲曲谱2.复听歌曲范唱3.找同学读歌词4.学习歌词: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同学吹奏曲谱,另一组同学唱词。然后两组互换。教师随时进行知道和纠正。5.学生跟随伴奏带唱歌词四.艺术处理:第一乐句因为运用切分音,所以要唱的轻盈.活泼;第二乐句声音要悠扬,尽情抒发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五.通过对歌曲的处理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六.把学生分成两组,才用对唱形式进行对歌曲的巩固练习七.找个人唱八.教师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继续培养学生通过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教学重点:熟悉音乐,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美教学用具: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互相问好二.复习歌曲《采菱》要求学生用亲切优美的歌声表达热爱的真挚情感。三.欣赏《鱼舟唱晚》(课件)1.初听欣赏曲,使学生初步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2.师生共同理解乐曲的标题《鱼舟唱晚》“鱼舟”是渔民捕鱼的小船,“唱晚“是歌唱江南水乡傍晚的美景和渔民充满乐趣的生活3.复听乐曲,谈谈欣赏后的感受同时介绍民族乐器—筝四.分段欣赏:第一部分慢板是柔情性较强的乐段1.欣赏第一部分,带着问题去听,第一部分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2.学生讨论回答上述问题3.教师小结:这一段旋律抒发了对湖滨晚景的赞美之情,是我们仿佛看到夕阳余辉尽染,微波涟漪的湖面上,微风轻拂缓缓移动的鱼舟,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啊。4.欣赏第二部分教师通过这段乐曲中采用了筝特有的花指奏,使我们感到声音华丽流畅,韵味十足。5.欣赏三部分6.教师小结7.学生完整的欣赏全曲五.教学回顾:第三课摇篮曲教学内容:一.歌曲《摇篮曲》二.综合练习1.听辨不同效果的二声部组合,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2.旋律连接(选择)二.欣赏:鳟鱼(童声合唱)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教学目的:一.指导学生用气息支持的连贯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听辨平行三度与四度的二声部效果;学唱曲谱教具准备:录音机牧童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互相问好二、综合练习1、跟琴唱C大调音阶,同时用柯达伊手势表示唱名2、哼鸣练习:要求口腔打开,气息连贯、声音圆润三、复习歌曲《采菱》要求伴随音乐伴奏带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四、听辨和感受两组不同的二声部音响效果,然后再唱一唱,听一听练习曲的二部组合和上面哪一组相似。五、学习新课(课件)1、导言:请大家听两首歌曲,看看它们在节奏、情绪上是否相同。(不同)2、再听歌曲范唱,然后找出歌曲自认为较难的节奏3、师生共同解决难点4、学生用牧童笛自学曲谱,教师指导纠正。5、齐奏曲谱,教师进一步指导纠正6、学生跟琴齐奏曲谱7、学生跟琴齐唱曲谱英语歌曲。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教学重点: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装饰音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互相问好二、综合练习1、发声练习同第二课时2、复习歌曲《采菱》(音像带)要求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3、乐句连接练习学生自由进行。三、学习新课:(课件)1、复习歌曲曲谱2、学生朗读歌词3、学生跟琴先填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然后再唱二、三段的歌词四、教师讲解关于《摇篮曲》创作的轶事有一天,舒伯特十分饥饿,下意识地走进一家饭店,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因身无分文而显得尴尬,他四下张望,希望遇到一个熟人,但店堂里在座的都是陌生人,当他低下头感到失望时,忽然看到桌上的一分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分斯的短诗,便立即把这首诗谱成歌曲,并交给店主,这样才换来了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舒伯特死后三十年,这首摇篮曲的手稿竟以四万法郎高价售出。五、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完整地演唱此歌,采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在情绪上要充满温存与抚爱,以表现妈妈对宝贝的挚爱和催孩子入睡的一片柔情。六、教师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鳟鱼》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情绪与气质的变化。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互相问好二、发声练习同上一课时三、复习歌曲《摇篮曲》要求:用轻、柔、暗的声音及音色来唱此歌,以表现妈妈对宝贝的挚爱和催孩子入睡的一片柔情。四、欣赏《鳟鱼》(音像带)1、介绍舒伯特及被称为歌曲之王的由来2、出听欣赏曲,熟悉歌曲内容3、再听歌曲,说出全曲分为几段4、学生逐段分析,听说出每段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全曲分为三段第1段:描写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第2段:描写渔夫悄悄坐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第3段:描写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混,小鱼受骗上钩。5、说出调式、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上有什么变化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由于调式的变化而形成情绪的对比,力度、节奏等变化加上伴奏等手段而引起色彩变化6、师生共同完成书后听听想想练习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处理、旋律填空练习教学重点:学生能准确、协调并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1、学生听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进教室2、师生互相问好二、综合练习1、发声练习同第一课时2、复习歌曲《采菱》、《摇篮曲》1、学生跟琴齐唱歌曲2、自由讨论,怎样唱好这首歌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小结:歌曲的旋律起伏与力度的变化基本成正比,使婉转起伏的旋律伴随着时轻又渐弱的力度,把我们少年儿童对党的深情林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所以我们用渐弱渐强的力度来演唱,歌曲中的衬词,是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风的关键。所以咬字、吐字的清晰稍快的速度都要处理好,唱好。四、通过对歌曲的处理之后学生完整并富有感情的演唱此歌。五、旋律连接练习首先师生两首短曲的调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创作两小节旋律,然后一部分学生唱题中的旋律,另一部分唱自己创作的旋律,然后两部分互相交换,一一进行视唱,最后由学生讨论哪些连最贯、最流畅、最通顺。同时再让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找出一些规律来,从而获得
本文标题:小学音乐教学第11册教案(人音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0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