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实践和反思
第十三章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实践和反思第一节小组工作在不同人群中的运用第二节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反思第一节小组工作在不同人群中的运用一、小组工作在家庭中的运用1.单亲母亲自强小组•小组设计的理念:我们的基本理念包括两方面。一是权力提升;二是培养一种新视角。•小组的目标:小组的共同目标:重新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信心;鼓励女性说出自己的心声,并从其他姐妹的分享中吸取经验,互相学习;建立互助和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并敢于向社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和需要。2.亲子关系平行小组•小组设计的理念:重建自我认知,增强生活信心。亲情互动形成合力。第一节小组工作在不同人群中的运用•小组的目标:重新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增进亲子沟通及相互理解,坦然面对现实。提高社交能力,学会分享和借鉴。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促进家庭动力形成。二、小组工作在老人群体中的运用三、小组工作在其他人群中的运用1.戒毒小组2.智障人士社交技巧小组第二节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反思一、价值与伦理的反思1.小组工作中外价值体系的差异性思考•源于西方的现代小组工作以尊重人、个别化、案主自决、非判断、保密等作为自己的价值伦理原则。这些原则背后蕴含着西方现代文化中崇尚个人主义和体现自我意识的哲学观念。•中国文化总体是强调家族集体本位,注重静思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关注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世俗社会的积善成德;强调至爱亲情、仁爱、无私奉献、集体至上等价值观。•书本p232案例案例给我们的启示:第一,在中国本土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时一定要考虑到东西文化(包括各地区个民族)差异性,特别是要关注文化的冲突。第二节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反思第二,在一个本土的环境和脉络中可以将各种文化价值观的优势整合起来,去最大限度地助人自助;第三,小组工作的价值伦理既要考虑专业通则(尊重、自觉、守密)在本土环境下的意义,更要考虑本土处境下的独特价值观(仁爱、宽恕等)在助人中的意义。2.几个具体价值伦理的适应性问题(1)工作员未具备有的训练是否构成伦理问题•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包括专业伦理的内化,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及足够的实物和督导经验等。(2)小组组员甄选的伦理问题•甄选组员过程中涉及两个重要的伦理问题:其一,工作人员要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权,当事人有自动参与与退出的权利,工作人员不得阻挠;第二节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反思其二,工作人员有保护其他组员权益的伦理责任,也即工作员要慎重选择组员,以免疏忽而造成对其他组员不利的影响。(3)工作员可否表露自己的价值观并要求组员接受•工作员的价值观会影响组员的价值观是自然的互动结果。所谓“自然”是指工作人员不是为自己的私欲,也不是为防卫自我,而是组员确认该价值观对其成长发展有益或符合个人理念而自主性地接受影响的状态。如果违反“自然”原则,工作员过度地价值观介入,既违反了专业伦理,也会破坏小组关系。(4)对待小组中的特殊组员的伦理问题•小组工作员应有足够的敏感度小心地处理小组中较沉默、退缩的组员,不能任凭其他组员对他逼迫。•一相情愿的“挖掘”是很残忍的。第二节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反思(5)对可否具有双重关系的伦理思考•双重伦理关系定义为:除了专业关系外的一种存在于工作员和组员之间的关系。•双重关系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工作员能意识到可能衍生的问题,我们就不认为工作员和他的组员有社交往来是不合伦理的,而确认会不会因此危机专业关系,则是工作员的责任。(6)保密及妥善管理和运用小组资料的伦理问题•小组工作员本人应该特别注意保密的问题,走漏消息给任何人,都是不合乎伦理的。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比如成员危害到自身和他人时;而且在一些机构中,工作员被要求做记录,且这些是对同事公开的,处理这种情形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告知组员“如果袒露你的行为,你就有较佳的机会赢得成员的合作;假若隐藏自己,就会失去他们对你的信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和征得组员同意的情况下来运用资料是可行的。第二节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反思二、小组工作技巧的反思1.小组沟通技巧反思•什么是理想的沟通情境?良好的沟通状态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许多时候小组的讨论中组员不是将自己放置到对话的情境中,而是不断说服别人,不是聆听、分享、回应,而是压制对方。在小组中尽力使每一个人的声音都能呈现出来。2.小组中冲突处理机巧反思•有经验的工作者都知道怎样利用小组冲突及解决冲突的过程,实现小组目标。•当冲突发生时,工作者往往不是放在外面,而是把自己放进冲突中。第二节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反思3小组工作者角色反思•我们提倡用“同行者”的角色与案主相处,意思就是大家共同经历,在过程中,彼此认识、理解、信任,直到合作实现目标。社会工作者所谓的“同行”核心不是与服务对象长期住在一起而是社会工作者也服务对象相处的身份意识。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路同行,但同性的过程中又扮演着许多可变的具体角色。4.小组活动节目设计反思5.组员和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而这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在案主对工作员的指导性的期望。•非指导性原则是西方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社会工作者是否应该提供这种指导?社会工作者有权利和能力这样做么?第二节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反思三、小组工作的本土化思考小组工作在中国本土发展的可能性思考•小组工作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一,小组为个人成长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第二,小组中工作员与组员之间的伙伴关系。第三,小组的经验是工作员的学习的经验。第四,小组过程对工作员是一个挑战。
本文标题: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实践和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0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