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大家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提纲
二、名词解释1、一边倒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局面。由于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及其以后执行的是从扶蒋反共、助蒋内战到敌视新中国的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确定,新中国在外交关系上,要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战略。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轮人民民主专政》文章中,把“一边倒”的方针正式公之于世。2三反、五反运动建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群众运动。在朝鲜战局稳定、土改和镇压反革命取得重大胜利之后,1951年冬,首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三反”运动进入高潮后,1952年1月,中共中央在各大城市的工商业者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拆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1952年10月三反五反运动胜利结束。对促进社会安定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较大的影响。3《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毛泽东编辑和出版的促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材料书。为了指导各地办合作社,批判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的所谓“右倾保守”思想,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速度,毛泽东亲自编辑出版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书中收集各地办社材料176篇,毛泽东为这些材料写下大量的按语以及2篇序言。书中蕴含着一些宝贵思想,为农业合作化运动指明了方向。但是书中的存在一些冒进思想,成为后来孕育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思想渊源之一。4《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十大关系是指: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已苏联的经验为鉴戒,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准备。5一大二公1958年兴起的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大,一是指规模大,人民公社一般在四千户以上;二是指范围广;公,指公有化程度高。人民公社在分配上,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制度,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同时还实行所谓“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等措施。这些措施,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纠正了公社化的错误。6八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于1957年9月20日—10月9日在北京中南海召开的一次会议。全会提出和规定了改进党的领导、改革经济体制、重视发展农业以及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改进农业生产管理等一系列正确的思想和方针政策,反映了党的八大路线的贯彻和发展。但修改“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结论的意见,对1956年采取的纠正冒进倾向的正确方针作了错误的批判,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偏离了正确的轨道。7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参加者有各方面负责干部7000多人,故名。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七千人大会虽然未能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左的指导思想,但是对于纠正“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动员全党坚决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8《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的一项通知。全称《中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1966年4月由康生、陈伯达起草。《通知》宣布撤销《二月提纲》和原“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常委会;号召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文化大旗,揭露和批判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该通知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发起的标志,也成为十年文革的纲领性文件之一。9一月风暴1967年1月张春桥、姚文元伙同王洪文等在上海发动的夺权事件。“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毛泽东就提出了“向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的错误方针。林彪、江青集团利用了这一错误。1967年1月5日,在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指挥下,以王洪文为头目的上海造反组织篡夺了上海市的党政大权,刮起了所谓“一月革命”的风暴。毛泽东对上海“造反派”的夺权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引发了全面的夺权风暴。10批林批孔1974年初掀起的全国性的批判林彪和孔孟之道的运动。江青等人企图利用这场运动,打倒周恩来和一批中央领导人,从而实现其“组阁”执政的目的。1976年1月18/日,中共中央转发由江青等组织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展开。毛泽东先是支持批林批孔运动,但当他发现江青等人借机进行篡权时,宣布他们是“四人帮”,揭露江青有当中央主席和操纵组阁的野心,是他们的反周“组阁”阴谋失败。11批邓、反右倾翻案风文化大革命后期开展的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批判邓小平的运动。邓小平对各条战线的整顿,是对“文革”以来一些错误政策比较系统的纠正,为毛泽东所不能容忍。1975年9月底,毛泽东决定发动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人帮”污蔑邓小平1975年主持下的全面整顿工作和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是一股“右倾翻案风”,并借机进行篡党夺权活动。这使全国再度陷入混乱,把刚刚恢复和发展的国民经济再度推向停滞、倒退。1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党史问题定论决议。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该决议。该决议对共和国建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官方的全面总结;对这一时期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特别是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官方的基本评价。该决议和1945年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起,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两个最为重要、最为权威的内部历史文献,都起到了对有争议的党内历史问题作出结论、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等一系列作用。三、简答题1、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农业合作化后期,由于指导思想中的“左”的急躁情绪,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和形式过于简单的“四过”问题。一、要求过急是由于毛泽东错误的估计了形势,认为全国农业化高潮将要来临,所以他主张办合作社要加速发展加速前进。他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同时也批评邓子恢等人稳步发展农业合作社的观点,形成一种政治的压力,使运动的发展速度过快。二、工作过粗的现象是指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为了加速发展,不少地方出现了采用行政手段强迫命令农民入社等工作过粗的现象。三、改变过快是指有的地方刚刚成立初级社,甚至根本没有经过初级社,就直接由互助组直接转入了高级社,脱离了农村生产力的水平和群众的觉悟程度。四、形式过于简单是指,没有具体分析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一刀切,一律实行农业合作化;另外,片面地强调社越大越好,造成了生产管理上的困难,以致生产秩序混乱。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的这些问题,对当时和日后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课本答案(我国农业合作化后期,由于指导思想中的“左”的急躁情绪,出现了要求过急,发展太快,工作过粗,强迫命令,形式简单划一,认为全国都是高级社等缺点。更为严重的是,1956年建立起来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脱离了当时的农村生产力水平,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经营,统一劳动评工记分,统一分配,在共同富裕之下,推行平均主义,刮起了“共产风”。这严重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暴露出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建立起来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经济体制的弊端,对日后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恶劣的影响。)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953年年底以前,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54到1955年夏,主要是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这时,国家对资本家的赎买方式为“四马分肥”,即在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本家红利占的比例大体都是四分之一。第三阶段是从1955年秋到1956年,是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1956年底,大部分私营工商业都实现了公私合营,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3、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观点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围绕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论述了十大关系的问题。主要分为经济与政治两个方面。经济:(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要加快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在充分发挥沿海工业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内地工业,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国防建设的目的是保卫经济建设,但只有加快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才能发展起来。(4)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要通过国家的各项政策,统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要扩大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政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坚决贯彻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团结合作的政策。(7)党和非党的关系。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肯定过去的反革命镇压是必要的和正确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反革命已经大为减少,要减轻镇压反革命的力度。(9)是非关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对外国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八届八中全会和全国反右倾运动的严重后果在经济建设上,“左”的错误又滋长起来,高指标又盛行了,反右倾,鼓干劲,继续“大跃进”的浪潮又开始席卷全国,工业比例失调更为严重,农村生产力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出现了从1959年底开始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了严重损害,实事求是讲实话的人被打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扩大了浮夸、说假话的不良影响,助长了毛泽东的个人专断作风和个人崇拜现象的发展。在理论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观点又发展起来了,不少领导干部把经济建设中的不同认识,说成是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说彭德怀是资产阶级民主派,断言“右倾机会主义已经成为当前党内的主要危险。”5、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造成中苏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当权者执行大国沙文主义、大党主义。赫鲁晓夫对中国采取的大国主义作风以及在战略分歧发生后采取的高压政策,在中苏同盟关系破裂中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在意识形态上,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苏两党在围绕如何评价斯大林、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的关系、如何认识社会发展道路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和争论。并把这种两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任意扩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矛盾对两国、两党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之间不同的经历和性格造成了两人间沟通交流的困难,使两人都无法正确理解对方发出的信息,同时也激发了两个性格间的冲突,而这种最高领导人之间的矛盾又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影响和决定了两国的关系走向。国家利益的冲突。1958年春夏开始,中苏之间在国家利益方面的矛盾和争执越来越多,而且逐渐演变为严重的冲突,造成了双方的严重对立。同时,苏联从自身利益出发,把美苏合作主宰世界作为最大的追求,为此不惜损害同盟者的利益,致使美苏关系成为影响中苏同盟的晴雨表。6、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的讲话,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毛泽东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存在复辟的可能,认为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才能有清醒的头脑,才能贯彻党的路线。会上把对“大跃进”时期经济工作的质疑、对“左”倾错误的批判等,都视为阶级斗争的表现。会上还错误地批判了所谓“黑暗风”(指对当时严重困难形势作充分估计的观点)、“单干风”(指包产到户)和“翻案风”(指为一九五八年以后历次运动中被错误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干部甄别平反和彭德怀给中
本文标题:大家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11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