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大批量零部件分类编码方法
1.大批量定制生产模式下零部件分类编码的要求为了满足大批量定制的重用要求,应选择平行编码方案.该方式是由分类码和识别码两个独立部分组成.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后使用.分类码的特性是对零件进行归类,利于实现大批量生产.识别码是用来对不同零件区分和标识,避免通用性强的零件间重用时出现编码混乱的问题.平行编码方案可了解零部件的基本信息,有利于设计重用和组织生产,便于计算机进行处理,有较好的扩展性.(分类码)(识别码)分类码和识别码相互独立另外,要实现大批量定制生产模式下零部件的高效重用,零部件的分类要满足以下要求:(1)要有统一的分类原则。应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规范准则,依据这些规范建立统一的分类规则,并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予以推行实施。这是整个企业高效运作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可大大提高用户的检索精度和检索效率。(2)有很好的分类模型。好的数据模型,能使零部件所有信息单元在PDM系统中有序的管理。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未能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分类数平行编码带有分类信息,没有结构信息,适合计算机处理据模型,致使在管理这些数据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指导原则。(3)有适用与本企业的分类编码系统。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分类编码系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虽然大部分数据在系统中被保存,但每天仍有数据被重复记录,一方面是由于浏览和访问权限被规定,另一方面是由于数据被使用了不同的名称保存而无法区分,因此出现大量的重复件,导致数据库越来越大,搜索到正确的数据对象越来越困难。2.制造企业零部件通用分类过程面向制造企业的零部件通用分类过程,主要由零部件ABC分析、名称分析和分类特性提取、确定类和类层次、构建多重分类树,等几个步骤.2.1零部件ABC分析主要目的是消除二义性,缩小零部件分类的范围,确保分类的成功实施,实现资源的有效重用,提高生产效率。1.零部件ABC分析2.名称分析3.确定类和类层次4.构建多重分类树分类特性的提取ABC分析是按照零部件的使用频率进行归类。使用频率高的C类零件通常为标准件和通用件。B类零件是可通过变型设计得到的那部分零件。A类零件为与订单相关,重用几率不大的零件。大批量定制生产模式下约50%为C类零件,约40%的零部件为B类,只有10%为C类零件。故而,有必要对C类零件再进行ABC分析,分成CC类、CB类、CA类。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建立一个优选库,专门存放使用频率高的零部件,其数量大致为原来的1/3,集中精力对优选库中的零部件进行规范化管理。企业各部门的开发设计工作都基于优选库展开,限制设计人员使用优选库以外的零部件,可大大控制零部件的数量,达到很好的重用效果。2.2名称分析和分类特性提取名称分析是根据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对零部件的名称,功能等管理特征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分析。将各个不同型号产品的零件按名称语义聚合到一块,再与相关的标准逐一比对,建立统一的、无冗余的名称字典。零件名称的正确分析与命名可以支持PDM系统的有效应用,当开发设计人员需要对新的零件进行命名时,只能在该名称字典中挑选合适的名称,PDM系统拒绝接受数据字典中不存在的零件名称。如果需要在数据字典中增加一个新的名称,则必须履行一个严格的标准化过程,再将整理后的零部件进行名称规范化。名称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两部分:(1)对于不同型号产品中名称不同的零部件,可能是因为人为手工输入错误,对于该情况可根据图样判断是不是同一零部件,并进行名称规范化。(2)对于几何相似但名称不同的零部件,可能是设计人员根据不同的命名规则进行命名,导致名称不同。例如,有的设计人员采用几何命名,有的则采用功能命名,实质是同一零件。此时,可由资深的设计人员根据图样进行判断,完成名称规范化分析。在DIN4000和DINV4001中,特性被分为事物特性、几何特性、补充特性、功能特性、算法特性、分类特性和属性特性等种类。其中分类特性是用于区分不同特性数据组成的特性。名称分析的主要依据是零部件分类特性,可通过一定的分类手段,如功能分析、结构分析、几何分析、拓扑分析及参数分析等,提取零件的最本质的分类特性,也可对所有特性进行重要度分析,确定对分类过程重要的几个特性。重要度分析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德菲尔法等。这一部分决定性的工作就是将特性量化,即将特性转化为数值特性,建立判断矩阵,通过正规化计算,获取各特性相应的权重,即可确定出几个最关键的分类特性。注:分类特性的提取与名称分析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应由资深的设计人员与信息化部门和标准化部门协同完成。2.3确定零部件类和类层次在分类问题中,类粒度的选择与设计人员检索和重用的复杂度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合理的定义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际上类粒度的确定方法和模型主要由粗糙集理论、商空间理论和平均值法等。类和类层次的确定过程根据DIN4000的标准,分类层次结构以4层为宜。第一层:是该结构的根节点,为制造企业的零部件。第二层:为了使类粒度的选择更加合理,可寻找行业内已有的分类结构作为参考,或选取相关的国家标准作为参考依据。使类之间的耦合度尽可能的小,便与检索和重用。目前大多数的分类标准都是采用几何结构为依据,因此,可将几何语义作为第二层的分类规则。第三层:由于企业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需要设计的零件具有哪些功能,则去检索是否已存在具有相关功能的零件,此时,如果零部件是按照设计人员熟悉的功能进行命名的话,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由此,可选零部件的功能语义作为分类规则,派生出第三层次。由资深设计师指出各零部件的主要功能语义,并将其映射为合理反映该功能语义的功能特征。在功能特征比较多时,可依重要度进行排序,取前三个最重要的功能特征进行排列组合,类名称则根据排列组合后得到的功能特征进行命名。第四层:根据上述的层次结构,若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名称相同但事物特性不同的零件,可根据其最本质的区别,将其派生出一个新的层次,通常可选取几何语义,并给予相应的类名。2.4构建多重分类树分类树是分类层次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上述的步骤,已经可以得到具有类继承特性的零部件分类树。根据分析发现一个类可以同时继承多个类的特性,因此在建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重分类的情况。如图4所示,零件类D3的特性中,可能有几个特性属于父类C2,同时又有另几个特性属于父类C3,此时,对于零件类D3需建立多重分类。具体实现过程为,先为零件类D3确定一个父类即一检索路径,如A1-B1-C2-D3,那么在A1-B3-C3-D3路径中只需对其建立一索引。构建多重分类树可提高用户的检索精度,实现资源的高度重用。3零部件编码方案分类码由第一层次码、第二层次码、第三层次码及第四层次码4部分组成。第一级有2个码位,即第1、2位数字码,表示第一层次;第二级有2个码位,即第3、4位数字码,表示第二层次;第三级有2个码位,即第5、6位数字码,表示第三层次;第四级有2个码位,即第7、8位数字码,表示第四层次。具体形式为:01-01-01-01。识别码为可变长的流水码,由系统自动产生。4.具体分类
本文标题:大批量零部件分类编码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17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