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大棚番茄病虫害气象条件分析
作者简介:马玉英(1979—),女,回,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工作。E-mail:627454895@qq.com增刊论文马玉英:18997823060温室大棚番茄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马玉英1,辛和平1,马燕1,马洪亮1,李艳霞2(1.阜康市气象局,新疆阜康831500;2.昌吉州气象局,新疆昌吉831100)摘要:本文利用2011-2014年阜康市九运街镇六运温室大棚内观测到的番茄病虫害及同期气象资料,确定大棚内番茄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指标,为大棚内番茄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大棚番茄;病虫害;气象条件;防治阜康市温室大棚生产主要以“春提早”和“秋延晚”为主,春提早(头年12月—次年7月上旬)主要以培育番茄、辣椒为主,秋延晚(7月上旬—11月上旬)主要栽种番茄、豆角等为主,经济效益显著。棚中病害多于虫害,大棚番茄常见的病虫害有叶霉病、晚疫病、枯萎病、早疫病、病毒病、猝倒病、脐腐病、日灼病、青虫、棉铃虫等,现对阜康市九运街镇六运温棚2011年-2014年棚内出现较重的八种病害和两种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进行初步分析。1、观测内容和方法在大棚内安装小气候自动观测站,对大棚内的温度(最高、最低)、相对湿度、地温(5cm、10cm、15cm、20cm)进行24h不间断监测,同时观测主要农业生产措施和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日照数据采用阜康市气象局实测日照时数,根据病虫害发生前期(前5d)、发生期、发生后(后5d)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病虫害与气象条件的关系。2、番茄主要病虫害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2.1番茄主要病害发生的气象条件2.1.1病毒病。番茄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通过蚜虫、田间操作接触传病,夏季病害重,苗期易感病,管理粗放,果实膨大期缺水,土壤中缺少钙、钾等元素易发生病毒病。据观测阜康六运温棚2013年6月10日—11日出现病毒病。病毒病发病期棚内平均温度24.2℃,平均湿度40%,平均地温24.3℃,极端最高41.8℃,极端最小湿度10%,发病前11d最高温度均超过35.0℃,长时间高温低湿环境易产生蚜虫而导致病毒病发生。图1是病毒病出现的前期、发生期及后期温棚内观测到的24h平均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图2是棚内日最高温度与最低湿度变化情况。从图1、图2分析,发病前棚内平均温度23.2℃,平均湿度55%,地温(图略)21.3℃,当棚内平均温度上升(平均温度28.2℃,棚内白天平均温度35.4℃,最高温度41.9℃,平均地温24.3℃)而湿度下降(平均相对湿度40%,白天平均相对湿度30%,最小相对湿度8%)时棚中番茄病毒病爆发,当棚内温度下降(平均温度23.7℃,最高温度36.1℃,平均地温21.6℃)湿度上升(平均湿度49%,最小湿度20%)时病毒病缓慢结束。图124小时平均温度、平均湿度010203040506070809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357911131517192123湿度%温度℃发病前平均温度发病期平均温度发病后平均温度发病前平均湿度发病期平均湿度发病后平均湿度图2最高温度与最低湿度2.1.2番茄晚疫病。晚疫病是毁灭性病毒,如果防治不及时,对番茄造成严重减产。番茄晚疫病主要危害幼苗、叶片、茎和果实。根据观测阜康六运温棚中晚疫病出现的时间为8月初至9月底,晚疫病菌对空气湿度要求高,天气越潮湿,产生的晚疫病菌就越多,而对温度的要求则比较低,最适合的温度是18℃—22℃。2013年8月13日—8月15日、2014年9月8日—9月9日都爆发番茄晚疫病。2013年晚疫病发病期棚内平均温度21.7℃,平均湿度67%,夜间平均湿度79%,极端最大湿度95%,根据阜康市气象局观测数据8月8日-15日为连阴雨天,日照较30a平均偏少30%,湿度大,光照弱,导致棚内晚疫病爆发。根据图3晚疫病发病前、发病期、发病后夜间12h湿度变化图可以看出,发病前平均温度24.6℃,平均湿度62%,平均地温21.9℃,连阴雨天造成棚内湿度持续增大,当棚内平均温度21.2℃,平均湿度69%,010203040506070809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湿度%温度℃高温低湿夜间平均湿度77%,平均地温20.8℃时,棚内番茄出现晚疫病。阴雨天过后,棚内湿度随天气转好开始下降(平均温度19.8℃,平均湿度59%,夜间平均湿度72%,平均地温19.4℃)晚疫病开始减弱。图3发病前、中、后期12h平均湿度变化2014年9月8日—9月10日棚内出现晚疫病。发病期棚内平均温度17.8℃,平均湿度64%,夜间平均湿度80%,极端最大湿度94%,持续高湿环境,致番茄晚疫病爆发。从图4夜间湿度分布线可以看出发病前夜间平均温度21.2℃,平均湿度55%,24h平均湿度64%(图略),平均地温18.7℃,当棚内湿度增加(平均温度17.8℃,相对湿度64%,夜间平均湿度80%,平均地温16.3℃)番茄晚疫病爆发,当潮湿天气过后棚内湿度随之下降(平均温度14.6℃,相对湿度44%,夜间相对湿度60%)番茄晚疫病不在为害。2.1.3番茄枯萎病,学名TomatoFusariumwiltT。番茄枯萎病又称萎蔫病、“发瘟”,多数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发生,局部受害,全株显病。六运温棚3月中旬至4月中旬枯萎病易发病。据观测2012年3月21日—25日棚中番茄发生枯萎病。枯萎病发病前期平均温度16.9℃,平均湿度77%,平均地温15.7℃,3月17日至20日为连阴雨雪天气,日照较30a平均偏少60%,21—25日天气骤然放010203040506070809010012345678910111213湿度%发病前平均湿度发病期平均湿度发病后平均湿度晴,日照强烈,棚内温度迅速上升(平均温度18.6℃,白天平均温度27.8℃,极端最高温度35.2℃,平均相对湿度73%,平均地温16.1℃)棚内番茄发生枯萎病。2.1.4叶霉病。番茄叶霉病又称黑霉病,俗称黑毛,是大棚番茄的重要病害。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果实等。阜康大棚2013年3月3日-3月7日,大棚番茄出现了叶霉病。叶霉病发病前期棚内平均温度15.3℃,平均湿度80%,平均地温13.6℃,番茄叶霉病发病期棚内平均温度19.3℃,平均湿度87%,夜间平均湿度91%,极端最高湿度95%,平均地温13.2℃,棚内过高的湿度致使叶霉病发病,当棚中湿度呈下降趋势(棚内平均湿度80%,夜间湿度82%,平均温度16.0℃,平均地温14.1℃)时,叶霉病开始逐渐减弱。2.1.5番茄早疫病(TomatoEarlyBlight)又称为“轮纹病”,是危害阜康大棚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2013年6月20日—23日六运大棚内出现早疫病。发病期棚内平均温度23.6℃,白天平均温度31.5℃,极端最高温度41.1℃,平均湿度68%,夜间平均湿度83%,极端最高92%,平均地温19.1℃,棚内高温高湿环境导致早疫病发病。早疫病发病前期棚内平均温度22.0℃,平均湿度54%,平均地温18.2℃,当棚内温度上升(白天平均温度31.5℃,平均地温20.5℃,夜间最高26.7℃)湿度较高(夜间平均湿度83%,极端最高湿度92%)番茄早疫病爆发,虽然后期棚内温度继续上升(平均温度26.5℃,平均地温19.4℃)但大棚通风降湿后,平均湿度下降(平均湿度53%)棚内早疫病逐渐不再危害番茄生长。2.1.6番茄日灼病。番茄日灼病属生理性病害。果实生长发育后期,遇高温、干旱或强烈日光照射,保护地果实靠近塑料膜处温度过高时,果实表面水分消耗量大形成灼伤。据观测,阜康六运大棚4-6月都易出现日灼病。2012年5月28日—30日棚内出现日灼病。棚内番茄日灼病发病期棚内白天平均温度30.7℃,平均湿度20%,极端最高温度35.8℃,极端最小湿度9%,连续4a最高温度超过33.0℃,平均地温19.0℃,日照时数较30a平均偏多30%。长时间持续高温干旱强光照使棚中番茄发生日灼病。番茄日灼病发病前,棚内平均温度21.9℃,平均湿度42%,白天平均温度27.2℃,平均湿度28%,当棚中白天日照强烈,时间长(日照时数达13.6h/d),棚中气温、地温持续升高(平均温度30.7℃,地温19.0℃)棚中番茄向阳果面出现日灼病,当发病后期采取遮阴降温措施后(平均温度25.4℃,平均湿度41%,平均地温20.0℃),番茄日灼病逐渐得以控制。2.1.7番茄猝倒病。番茄猝倒病,是番茄种植初期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危害的真菌终极腐霉,属于鞭毛菌亚门类型的真菌。主要表现为在种植初期幼苗颈基部出现大量水渍型病斑,从而引起幼苗枯死等症状。2012年1月9日—12日棚内番茄幼苗出现猝倒病。发病期棚内平均温度16.3℃,夜间平均温度15.3℃,极端最低10.9℃,平均湿度60%,夜间湿度64%,平均地温10.1℃,日照较30a平均偏少69%,番茄幼苗在定植期因长时间的低温高湿,光照少的情况下猝倒病发病,后期天气转好,光照强,田间采取增温保暖措施,猝倒病得以控制。2.1.8番茄脐腐病。番茄脐腐病,又称蒂腐病,是大棚番茄常见的病害之一。保护地、露地均有发生,但保护地重于露地。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果实黑斑、腐烂,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2014年4月1日—5日六运大棚番茄出现脐腐病。发病期棚内白天平均温度26.6℃,极端最高36.1℃,平均相对湿度24%,最小湿度11%,平均地温23.4℃。连续高温干旱环境使番茄发生脐腐病。2.2番茄主要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2.2.1番茄青虫害。青虫又叫番茄烟青虫,学名HeliothisassultaGuenee,危害特点为幼虫集中为害嫩叶、果实,造成孔洞。据观测,阜康大棚番茄青虫主要出现在5月底6月初。青虫为害初期棚内平均温度17.8℃,最高平均温度20.4℃,最低平均温度13.7℃,日最大温差21.4℃,平均相对湿度63%,最大平均湿度76%,极端最高94%,平均地温17.1℃,最低地温12.5℃,低温,高湿,昼夜温差大适宜青虫产生。据观测数据显示,阜康温棚番茄2014年5月19—25日出现青虫为害。图5是青虫出现的前期、发生期及后期温棚内观测到的24h平均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图6是棚内地温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虫发生前期平均温度为20.4℃,平均湿度是29%,平均地温16.7℃,当平均温度下降(发病期棚内平均温度17.8℃,平均地温15.3℃),而湿度明显上升时(发病期棚内平均湿度63%)时青虫爆发,等到棚内温度上升湿度明显下降时(平均湿度37%,平均地温19.8℃),青虫不再为害。图424h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变化图524h平均地温变化2.2.2番茄棉铃虫。棉铃虫学名HeliothisarmigeraHubner为害特点棉铃虫是茄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也为害嫩茎、叶和芽。棉铃虫出现初期棚内平均温度25.8℃,平均湿度36%,极端最高温度40.1℃,最低平均温度14.8℃,最低平均湿度7%,日最大温差27.4℃,极端最低湿度8%。此时棚内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低,白天温度升温迅速,湿度偏小等条件导致番茄棉铃虫发生。010203040506070809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357911131517192123湿度%温度℃发病前平均温度发病期平均温度发病后平均温度发病前平均湿度发病期平均湿度发病后平均湿度0.05.010.015.020.025.03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温度℃发病前地温发病期地温发病后地温据观测2014年6月7、8、9日为连阴雨天,10日天气放晴后,棚内迅速升温,阜康市六运温棚2014年6月11日—15日棉铃虫为害。图6棉铃虫为害前期、发生期及后期温棚内观测到的24h平均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从图6中可以看出,棉铃虫为害前期棚内平均温度22.5℃,平均湿度43%,平均地温20.3℃,当棚内温度迅速上升时(平均温度
本文标题:大棚番茄病虫害气象条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2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