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山东省枣庄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枣庄市2013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1.表格中的言论集中体现了:汉文帝“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侍以生也”宋朝李靓“民之大命,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①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②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③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④农本思想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答案】C【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战国到明清时期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汉文帝强调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百姓的生存之本,宋李靓农业是百姓的生命,赋税是立国的根本。二者体现了农本思想,和农业是国家税收的来源。体现不出精耕细作,②说法错误。2.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出土省份出土地点陕西米脂、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平陆枣园内蒙古和林格尔江苏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C.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答案】A【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和学生的逻辑判断,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仅从牛耕图画像石的分布情况看不出BC,其出土集中在几个省份,不能说明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只能说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3.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D.保证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答案】C【解析】汉武帝将一些经济特权收归国有,实质反映国家统治的强化,其根本目的还是强化统治秩序,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4.《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基本仍属小农经济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②③B.①②③C.①③D.①②【答案】D【解析】本题以古代登州经济为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中古文的含义,从纺织品自用、男妇皆从事纺织可以看出此时登州仍属于小农经济,手工业以家庭生产的方式出现,由此可见①②是正确的反映了当时登州情况,③明显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区域分工的情况。5.文明史观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下列能体现文明史观的选项是A.农民的反抗斗争贯穿古代社会的始终B.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C.封建统治者将沉重的赋税转移到农民身上D.中国小农经济日趋落后于西方农业文明【答案】B【解析】考察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结合文明史观含义,可排除AC,D项说法应该改为中国农业文明日趋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6.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A.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B.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C.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答案】B【解析】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台湾告平,清廷方开海禁,先后于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间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分别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康熙年间的开海,是全方位的开海,不但东西两洋,而且一向严禁的赴日贸易也在开放范围之内,较之明代隆庆年间开始的局部开海范围和作用都要大的多,但是,仅仅过了三十多年,全面开海的政策就开始收缩,面对日益严重的“海寇”活动和西方势力在东亚海域的潜在威胁,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十月二十五日,康熙召见大臣,提出禁海问题,次年,规定拟定,正式实行禁海。7.马克思: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殖民活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考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从材料看主要讲西方殖民侵略的影响,殖民扩张中先进技术的运用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社会的进步,故选D。8.《剑桥欧洲经济史》:“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B.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产业工人工作的纪律性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D.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答案】B【解析】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材料仅仅围绕着“纪律”说明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生产模式的影响。他们指无产阶级,所以选B。9.“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答案】A【解析】考察工业革命。国家工业结构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是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10.右图是永生老牌收音机的广告。它最早可能出现在A.19世纪初期B.19世纪60、70年代C.20世纪20、30年代D.20世纪50、60年代【答案】C【解析】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关键把握“无线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1.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答案】B【解析】考察洋务运动和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而作自强之气”,体现了洋务派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抵御外侮自强求富,维护封建统治。12.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答案】B【解析】考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从三大改造到一五计划再到大跃进,贯穿的主线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3.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后的企业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C.提高劳动生产效率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答案】A【解析】考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公私合营后企业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归全民所有,提高了工人劳动积极性。14.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B.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答案】B【解析】考点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8年党过于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在经济领域犯了左倾冒进错误,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错误的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1962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真,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15.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答案】A【解析】考点一五计划。工业结构主要指轻重工业各自所占比例,材料描述了轻重工业在一五计划期间的增长情况,没涉及农业和工业的比较,排除CD,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而不是实现了工业化。16.右图是1978年12月小岗村l8户农民按下的“红手印”。他们立下生死状,约定分田到户。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人民公社被撤消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C.18户农民分田到户具有很大的风险D.小岗树分田到户拉开改革开放序幕【答案】C【解析】考点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学按手印,立生死状,说明分田到户有很大的风险性。17.下表是美国、日本和中国部分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变化(单位:%),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A.美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在逐步拉大B.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呈负增长C.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D.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答案】D【解析】考察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结合史实读表,从美日年平均增长率变化,看不出美日经济差距拉大,日本经济也没有呈现负增长,美国经济衰退有其自身原因导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的体制变革。18.《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导致苏俄经济的凋敝D.是苏俄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答案】D【解析】考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挫折。“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反映了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它是苏俄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19.有人指出:“赫鲁晓夫不受教条束缚,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个务实主义者;但奇怪的是,他是个不切实际的务实主义者……往往只凭心血来潮而不是深思熟虑。”与这种观点最为贴切的事例是A.鼓励农民发展副业B.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C.开展种植玉米运动D.部分承认企业的物质利益【答案】C【解析】考点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改革同时又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发展经济中忽视客观规律,不顾气候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种植玉米运动。20.有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A.可以缩小贫富差距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C.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D.富人乐于输纳【答案】A【解析】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夫人和穷人的实际收入差距缩小,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21.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A.马歇尔汁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关贸总协定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案】B【解析】考察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特殊地位22.20世纪90年代前,同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差不大,但是自1992年后,逐渐拉开了差距。依据下图判断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中国比印度更早实行对外开放B.印度依然是国际“资本洼地”C.中国在资本市场竞争中超过印度D.中国的计划经济比重比印度更大【答案】C【解析】考察学生的阅读分析判断能力。通过柱形图可以看到自1992年利用外资差距距离拉大,说明中国在资本市场竞争中超过印度。AB无体现,D项材料中看不出来。23.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
本文标题:山东省枣庄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4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