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山东省潍坊市2015高三阶段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5高三阶段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班级、考试科目、座号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C.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3.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4.弗朗西斯•福山曾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5.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这段话A.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B.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C.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6.“……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7.《十二铜表法》规定,借贷的固定年息最高为8.33%,给予无力还债的债务人以30天的“宽限时间”,监禁时不能使其挨饿以及在“市集”期间,可将债务人带至广场,允许别人赎取。这些规定最能体现其A.有习惯法痕迹B.保护平民利益C.保护私有财产D.维护贵族利益8.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对权力的监控B.对君主的制约C.强调主权在民D.突出法治9.美国南北战争后在南方重建的一段时间内,国会通过各种常设委员会控制着诸多行政部门,其权威达到顶峰,形成所谓的“国会政府”。“国会政府”有违于1787年宪法的A.联邦制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C.共和制原则D.总统制原则10.“(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11.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提到:“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这段话从侧面反映了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12.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13.右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发生B.红色政权的建立C.解放战争的胜利D.抗日战争的爆发14.“冷战时期,西方曾对列宁有过一种错觉,以为他最擅长的手法乃组织突袭。殊不知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人唯一的真正财产,在于能认识及把握群众的需要,并能追随群众,进而领导群众”。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列宁“认识及把握群众的需要”的是A.提出《四月提纲》B.推翻临时政府C.建立苏维埃政权D.颁布《和平法令》15.“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A.民主集中制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柏林墙的修建尼克松访华不结盟运动标志A.“冷战”下的世界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D.第三世界的兴起17.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到:“美国采取措施以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这也就是保护美国的安全——它就是保护自由!”为此,美国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组织D.发动局部“热战”18.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B.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C.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19.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B.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20.“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B.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D.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21.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B.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C.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2.明清时期文人的作品逐步具有了商品属性,郑板桥公开开出自己的书画价格(时称“笔榜”)。袁枚给某盐商题跋22个字,得了2000两银子,成为最善经营文化产业的文人。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人开始重视文化修养B.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C.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D.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23.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大致经历了煤炭替代传统生物质能(木材)、石油替代煤炭以及目前的化石能源为主、多种新能源互补三个阶段。导致“石油替代煤炭”的决定性因素是A.汽车和飞机研制成功B.蒸汽机的广泛使用C.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D.电力的广泛应用2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通商口岸从沿海深入内地②侵略者从一国到多国③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5.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卡上。2.必须在答题卡规定的相关区域内答题,否则无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涖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宋史》(1)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突出特点。(6分)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2)据材料二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3分)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凤凰网》(3)据材料三,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3分)27.美国的内外政策随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
本文标题:山东省潍坊市2015高三阶段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5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