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山东省莱芜市高中地理第1单元第3节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鲁教版必修2
用心爱心专心-1-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用大量篇幅讲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以及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分布,通过搞清楚人口分布的大势及成因,为更好地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作一铺垫。第一“世界人口分布”。教材以图解的形式分析说明了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口分布的描述应包含人口平均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两个方面。其次以活动的形式,利用一组图表呈现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不仅培养了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探讨成因奠定了知识基础。第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材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三个层面详细地阐述,对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也起到了总结的作用。由于已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而教材主要以文字形式直接陈述。第三“我国的人口分布”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知识窗是对正文内容的进一步说明。教材以插图地形式给出了最近两次人口普查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人口增长地差异,说明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第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稳定的双重性。指出我国必须谋求合理人口的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起到了点睛的作用。知识与技能最后教材选择热点话题“三峡移民”这一具体实例设置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运用自学法来启发学生分析相关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事例,分析理解概念,并进一步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用心爱心专心-2-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和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不很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我国和世界的人口分布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初步了解人口分布规律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导入新课: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这是中国的情况,那么世界人口分布是个什么样子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用课本16页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点拨:(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即人口密度)来表示。我们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反映了其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如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3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2)人口密度不能反映人口分布格局思考: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解惑:如图1.3—1所示,图中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都是1平方千米,总人口数都是5,根据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可以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都是5人/平方千米。但从用心爱心专心-3-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左图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右图人口分布均匀。由此可见两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同。学生明白联系与区别后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实例练习,六人一组,分工合作。并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有一定的了解。探究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有哪些?让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该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得结论。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1)为什么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2)自然环境因素有哪些?(3)中国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4)从中国的人口分布推断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及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探究三: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教师简单介绍世界人口分布格局,然后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教师明确:主要制约因素——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重要制约因素——科技发展水平重要制约因素——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确定是温饱型、小康型还是富裕型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提示: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不确定性: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相对确定性: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来掌握。(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那么,这些情况如何进行统计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用地理统计图。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学习如何统计。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标准: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用心爱心专心-4-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现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特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值,警戒值2.人口合理容量:理想值3.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悲观派、乐观派、中间派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十、教学反思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有目的地和学生交流,对探究方向偏离过远的学生加以引导新课程倡导案例教学,新颖、详实而富有时代感的案例进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学生借助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解读材料、生疑质疑、组织答案、踊跃发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的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应该善于捕捉适合学生发挥的内容、引发讨论。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引导学生针对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辩论。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和大势;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2: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因素、特点及实现人地协调的途径;3: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4: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二、预习内容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一般以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格局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人口格局。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半球的20°—60°;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距海岸千米范围内;近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米的范围内。用心爱心专心-5-各大洲中,洲人口最多,洲至今没有常住人口。人口分布密集区:东亚、、和国东北部。人口分布稀少区:高山和寒冷地带、地带和地带。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平原人口,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稠密。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和片状分布。不同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影响到人口分布。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分布也影响人口分布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3.政治文化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的人口与发展政策、战争和历史因素等。政治因素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知识点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人口的总特征:数量最大,密度高,分布。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东西差异:多少;自然差异: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少;经济差异: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少;民族差异:多少知识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与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2、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本文标题:山东省莱芜市高中地理第1单元第3节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鲁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5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