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天津市教育学会课题研究报告3
《提高农村小学语数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提高农村小学语数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组关键词: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教学行为有效性教学模式内容摘要:本课题于2011年11月被天津市教育学会立项为天津市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的教学行为。我们课题组各位教师直面教学现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进行专题研究,努力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同时逐步构建语文、数学学习框架,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变“学会”为“会学”,使课堂教学省时而高效。通过两年的研究,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的教学行为有效性得到了提高,同时编辑了教学论文集、实录集。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的政策、实践和理论的依据。1、政策的依据。(1)《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中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教育风格。(2)面对应试考试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国家及时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措施,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尚的思想品德,渊博的专业知识,前瞻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等。在这些新课改理念的感召下,有效的课堂教学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的焦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农村小学教学呈现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课堂教学低效”。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2、现实的需要。从我校的现实情况而言,虽然学校这几年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各级各类的培训,可许多教师的思维定势仍停留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新理念的把握落实不到位,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呈现出低效、耗时的特点。尤其是占我校教师总数50%的45周岁以上的老教师,虽然他们的教学经验丰富,然而教学理念、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素养等方面尚达不到专业化标准。因此如何从实践层面上切实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摆在我校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提高农村小学语数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3、理论的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在关于学习方法中提到: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2)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3)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二)研究主题的本质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有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新课程教学观念向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的转化,解决了教师教学艺术、技巧和方法问题,从而构建农村小学理想的课堂模式,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益,培养出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从而提升了我校的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真正践行我校“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对指导本校课改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其他学校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三)研究课题的界定1、课题本质问题的界定: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具备以下几点:(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到位。(2)维护良好、有效的学习环境,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3)促使学生理解知识,锻炼思维,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自我评价。2、辅助问题的界定:(1)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2)所谓“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四)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学领域的人们在不断地进行着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教学行为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教学的基本构成。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效教学的理念也为我们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2、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崔教授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一是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二是研究并理解学生;三是明晰目标与组织内容;四是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五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六是持续的教学反思与创新。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专家们的关注,引领我们要直面教学现状,努力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联系: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同行一样,其目的都是总结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重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区别:本课题将以提高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为研究宗旨,不断更新教师观念,广泛收集整理有效教学方法,在重新审视教学现状,反思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科学借鉴、实践比较、注重创新、形成适应小学课堂教学实际,针对各学科特点,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一套较为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二、研究目标(一)课题研究的理论、实践目标1、理论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对有效课堂进行探索与实践,丰富对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以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从而改善了我们的低效教学的现状。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课堂教学与管理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找到一种适合教师自己、学校本身的有效性的课堂教育教学操作策略、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形成科学的语数学科的评价标准。2、实践目标:(1)解放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课堂真正具有发展人的功能,通过教师的创造性的劳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创造之悦,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2)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教师树立积极的学生观和先进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发展)负责;教师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教师抛弃了往日知识权威的面具,充当学生亲密的合作伙伴。教师不仅要善于“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激励、唤醒、鼓舞”,他集导师、朋友于一身,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对话者,既是聆听者又是促进者。(二)指标达成分析通过课题研究一是进一步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在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变“学会”为“会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找到促进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形成的途径和策略,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农村小学有效教学模式,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此课题研究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完成预期的任务,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研究对象与研究队伍(一)研究对象:课题组成员教师及北淮淀小学一至六年级非课题研究语数教师。(二)研究因素和非研究因素具体控制方法。1、通过调查总结出影响教师行为有效性的因素:一是教师自身,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学策略;二是外部因素:包括学生、教材、学校管理文化和学校评优等。2、控制方法。教师自身:(1)学习理论知识,更新教师观念,把这些理论转化到教学情境中去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2)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3)通过研究、实践总结出有效课堂的模式,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外部因素:(1)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变“学会”为“会学”,使课堂教学省时而高效。(2)充分备教材,为有效教学打下基础。(3)学校创设有利于教师教学合作与竞争的良好管理文化,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源泉。(4)学校的评优、绩效机制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三)研究对象与队伍数量、水平、特点。郑永太校长课题总负责人,负责课题的运作与组织、最终研究报告的撰写;李明霞主任负责课题全程策划、方案制定及语文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价的研究;闫华东副校长负责课题监督与指导及语文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价研究;郑治环主任负责教学业务管理及数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价的研究;郑俊生主任负责数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张国良数学子课题负责人承担数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价研究;张文珍语文子课题负责人承担语文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价研究;李克凤年级组长负责语文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及档案管理;王华负责数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及各项活动记录;李克巧、李俊洁、徐丽娜、李立英、崔桂海、王长江、郑永艺负责语文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研究;李吉利课题的调研工作及语文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研究;李娜负责数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研究。郑永太,天津市小数学会会员,长期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对学生学习规律、认识规律等心理特征以及教育教学规律都有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研究更是深入、透彻,多次成功指导青年教师执教县级研究课。李明霞,天津市小语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工作,多次代表淮淀乡参加宁河县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成功指导多个青年教师执教县级、片级研究课。曾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基
本文标题:天津市教育学会课题研究报告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6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