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奉节县牛羊产业调研报告
奉节县牛羊产业调研报告一、产业发展现状(一)全县产业存出栏情况及生产发展趋势2011年底,全县肉牛存栏64630头,出栏24361头,同比增长8.8%、8.7%;肉羊存栏185436只,出栏248187只;同比增长6.5%、12.9%;牛羊肉产量6890吨,产值3.58亿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29.5%;全县养羊户达46431户,户均产值4169元,30只以上的农户达657户,出栏49990只,占全县出栏的20%;养牛户达6572户,户均产值25058元,10头以上的场户达619户,出栏11744头。牛羊产业总的发展趋势是:一是草食畜牧业产量稳定增长,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增强。草食牲畜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22.5%上升到29.5%,上升了7个百分点;二是畜禽生产方式逐步转变,表现在畜牧业正在从分户散养向规模养殖方向转变,传统饲养向标准化方向转变,规模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全县牛羊规模养殖户达到了1200多户;三是牛羊养殖效益突显,特别规模养羊户,凡出栏达50只以上的纯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二)主产区分布情况,包括主产区产量以及上全县比重我县肉牛产业主要分布在中山及中高山地带,以太和、兴隆、云雾、龙桥、青莲、青龙、甲高、竹园、平安为主产区,约占全县出栏量的80%左右;肉羊产业区主产区分布在中山及中低山,以甲高、康坪、安坪、永乐、青莲、红土、鹤峰、草堂、岩湾、汾河、白帝镇为主,出栏量给占全县的70%左右,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牛以役用向肉用方式转变,肉牛养殖的区域性增强,规模户明显增多,散养户大幅度减少;由于我县山大坡陡,农隙地多,养羊除上述重点乡镇外,还有不少规模养殖户分布在其它乡镇,养羊劳动力较轻,适宜放牧,对粮食的依赖情不强,再加上这些年羊价一路上扬,农户养羊的极积性高涨。(三)种场建设(冷链体系)及种畜(冻精)生产销售情况;品种改良情况2010年,随着万元增收工程的实施,我县启动了牛羊16个县级、2个市级牛羊良种繁育场建设,截止2011年底,已全部峻工。已建成11个存栏能繁母羊300只的山羊良种繁育场,其中:纯种波尔羊场1个、黑山羊繁育3个、南江黄羊繁育场1个、波杂羊繁育场6个,为山羊的发展提供了种源,特别我县生产的波杂羊母羊在巫山、巫溪、云阳深爱欢迎,波杂母羊的售价达每公斤32元;7个肉牛良种繁育场,每场存栏母牛200头。2009年,由云龙牧业肉牛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市级万元增收直补资金的支持下,建起肉牛冻精贮运中心和三个改良站点,全县的规模养殖场基本使用合作社的冻精,年均使用冻精2000只左右。(四)标准化规模养殖情况我县牛羊养殖起步早,受市场、投入资金的制约,发展慢,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的稳步上升和万元增收工程项目资金的投入,农户饲养的积极性逐步提高,2011年底,我县存栏肉牛10至49头的有563户,50头至99头的有46户,100头至499头的有10户,其中:标准化规模养牛场只占10%左右;肉羊存栏30至99只的有522户,100至499只的有132户,500至999只有3户,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占30%左右,但圈舍标准化达80%,只是在饲料营养、饲养管理、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方面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目前金千养羊专业合作社和瑞丰养牛专业合作社正在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五)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奉节县虽是牛羊养殖大县,但迄今为止暂无加工型龙头企业。重庆佰祥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争取到加工用地,筹建年屠10万只山羊的生产线,目前已完成地灾评估、矿床压缩评估、测汇、制图、国土预审、规划预审、环保预审工作,目前正在征地,预计2012年动工建设,2013年底投产。(六)牧草种植及秸秆青贮等加工利用情况由于爱传统养殖模式的影响,大部份养殖农户没有贮存干草和青贮秸秆的习惯,种植的牧草数量和青贮的秸秆与存栏牛羊极不匹配。2011全县人工种植牧草8.1万亩,青贮秸秆2.5万吨。(七)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情况与发展模式2011年底全县1700多个专业合作社中,养牛专业余合作社64个,养羊专业合作社105个,养牛龙头企业1个,养羊龙头企业2个。发展模式都是合作社加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运作。但我县合作社多是万元增收工程项目补助政策催生的产物,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总体规模偏小,制约着合作社作用的发挥。二是资本“集中化”现象严重,普通成员权益缺乏保障。农户不出资就可以加入合作社,这种低门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农户参加合作社,但形成的结果是普通成员对合作社经营根本不关心、缺乏参与民主管理的动力,少数出资者控制着合作社成员大会、理事会,普通成员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目前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机构或者不完善或者形同虚设,合作社理事长、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四是过度依赖于政府的扶持和支持,自我发展能力有待加强。(八)开展草食牲畜技术培训情况近年来,我县以各种方式组织资金对农户进行培训,有万元增收工程培训、扶贫创业培训、移民培训、阳工程培训、劳动就业部门的劳动就业培训、业务部门生产指导培训等,其中针对牛羊专项培训达20余期,2000人次,送到大专院校培训达50余人。(九)养殖模式以及不同模式的养殖成本收益情况、规模养殖情况、饲草料结构情况目前,我县牛羊分三类:养殖分散养户、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不同规模养殖类型其草料结构和成本收益各不相同。1、散养户成本收益情况。散养户一般养羊十几至二十几只,养牛10头以下,普遍1至2头,基本不存缺草料的问题。这部份群体主要是不能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人,他们把养殖当成一种副业,畜粪当成肥料的来源。他们的饲料主要以自产的农副产物为主,基本不外购饲料,精料以玉米、红苕、洋玉、糠麸等为主,饲喂精料主要以幼畜、孕畜、出栏前追肥为对象,一般不补精料,全部放牧,草料除自产的红苕藤、玉米壳叶、豌豆秆和稻草外,贮存青干草和青贮。由于牛羊价高,养殖起来比猪节损饲料、人工,大多放弃养猪,这部份人养殖效益最高,草料、人工不算钱,一只母羊年提供3只商品羊,可获利2000元左右,十几至二十几只的羊群年可获利1万元左右。喂一头架子牛年可培重200至400斤,可收入1500元至2500元左右,1头母牛年收入也在1500左右。但这部份群体,市场行情不好,他们就会放,另外有疫病不原投入治疗,极不稳定。2、养殖大户的成本收益情况。养殖大户养羊一般在50至100只,养牛10至20头,这部群体基本靠养殖挣钱,有专人负责养殖,养殖方式以半舍饲半放牧,精料补饲:羊年补饲精料有100斤左右,牛在冬春季补饲,年补饲精料在200斤左右,基本不搞青贮,夏秋以放牧为主,冬季以农副秸秆搭配青菜萝卜为主。羊出栏率大概在150%,死亡率在10%左右,牛出栏在50%,死亡率在2%以下;不计人工,自繁自养,每只羊的饲养成本在300元左右(含分摊母羊的成本、药品费),每头牛的饲养成本在1500元(含母牛的成本、药品费),养羊年收入在2万至5万元之间,养牛在1.5万元至3万元之间,加上人工赚头不大,相当于外出打工,只是在家自由,能照顾老人和孩子。3、规模养殖场的成本收益情况。养羊在100只以上,养牛在20头以上,羊采用半放牧半舍饲方式,牛全用舍饲。这部份群体有两类,一类是养殖大户发展壮大而成,他们自已种植部份牧草,有经验有技术,管理技术到位,收贮一定的青干草,一只羊年补精料在200斤左右,加上干草成本,饲养成本在400元左右,出栏率在200%,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但养牛就只有在50头以下,酿酒喂牛的有钱赚而外,其余基本没有赚头,因为每头牛全靠买草买精饲养,每天的饲料成本在10元以上。另一类是民间资本投资,门外汉,基本都当甩手老板,饲料饲草基本靠买,雇用专人养殖,养殖基本亏损。二、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好经验和做法1、良种先行,培育种源基地。针对牛源紧缺,农户外出购牛羊死亡率高的问题,县财投资一千多万元兴了17个牛羊良种繁育场,建立了波尔山羊纯繁场、南江黄羊纯繁场、金堂黑山羊纯繁场、渝东黑山羊纯繁场、波杂羊繁殖场等,肉牛繁殖场引进了西门达尔牛、夏洛来、黑安格斯、利木赞等品种,繁育场的建立,为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激活发展主体,创新产业模式。一是政策驱动。先后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牛羊良种繁育场的决定》、《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对牛羊养殖场、专业大户在用地、用电、检疫、办证、信贷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二是典型带动。县、乡两级政府在牛羊产业的发展上充分发挥“引”的功能,积极培育典型,并通过组织农户外出参观学习、算帐对比等方式引导农户投资牛羊饲养业。羊产业方面引导农户养母羊,自繁自养;牛产业方面引导农户养母牛、繁小牛、培育架子牛,龙头企业育肥优质牛,走小群体、大规模、高效益的路子。这种“因地制宜、分段饲养的”模式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顺应了现阶段农户发展适度规模饲养的客观要求,展现出很强的生命力。3、培植和发展畜牧龙头企业和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产业发展。先后培植了云龙牧业专业余合作社、科亚牲畜养殖公司、佰祥畜牧发展有限公司、金千养羊专业合作社、瑞丰养牛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牛羊生产、经营。建立了肉牛交易市场。在具体生产中,合作社围绕解决社员的“购种难、购种贵、买料贵、销售难”等问题,开展了五项服务:一是实行统一购种,降低购种成本。二是实行统一供应饲料。三是统一提供饲养管理技术。四是统一销售商品牛羊。五是统一利润分红。4、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借鉴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提高“产研”结合,开展生物发酵床养殖肉牛等技术的创新研究,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实行生物发酵床养牛,达到“六省一增”:一是省地。实行生物发酵床养牛技术,无需建设污水池、发酵池、粪场等污粪处理场所,比传统养殖模式可减少25%的土地投入。二是省工。实行生物发酵床养牛,一人能养肉牛200头,比传统养殖模式可减少50%的劳力。三是省力。省去了传统养殖模式下天天冲刷、天天出粪的工序。四是省料。实行生物发酵床养牛,牛肉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节约饲料。五是省药。实行生物发酵床养牛技术,给牛提供松软的牛床,同时发酵床表面的温度可有效杀死病菌,降低了肉牛发病率,减少了药物投入,饲养肉牛不得病,提高了健康水平。六是省水。平均节水90%以上。一增:即增加经济效益。实行生物发酵床养牛技术,由于空气和环境条件改善,肉牛体况和健康水平提高,生长速度快,肉牛产品达到绿色、环保、无公害的要求,商品牛卖家高,每头增加经济效益300元以上。垫料一次利用可到2-3年,是生产无公害果蔬、粮食难得的有机肥料。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调研中我们发现,制约牛羊产业发展的问题也比较突出。1、优质牛羊肉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建立,品种改良更新迟缓。奉节县是肉牛主产区,肉牛改良体系尚未建立,由于无专项资金投入,冷配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09年摊痪状态,2010年云龙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三个冷配站,但政府无资金投入,合作社运作举步维难,且改良覆盖面有限。全县肉牛良种化率不到50%,安格斯、西门塔尔等国外优质肉牛改良覆盖面较低,肉牛生产缓慢,养殖效益不高。肉羊虽良种覆盖率达80%,但优质羊肉生产技术尚未建立。2、饲养管理水平粗放,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封山禁牧后,牛羊业由传统的放牧型转变为舍饲圈养,许多养牛羊农户还不适应这一转变,仍处于粗放经营状态,配合饲料、标准化饲养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都不高;缺乏规范化、优质、无公害牛羊生产技术标准。3、草畜发展不平衡。牛羊肉产业的发展基础是草产业。目前,我县种草和养畜没能有机结合起来,草畜搭配不合理,以草定畜、以畜促草、草畜转化的进程比较缓慢,有草的地方无人养畜,牛羊发展较快的地方又缺少饲草,夏秋饲草相对过剩,冬春饲草严重缺乏的局面,有限的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4、养殖与加工、销售脱节,市场规范不够。由于养殖农户与加工、销售企业之间缺乏直接的利益联接,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造成企业吃不饱、农户没热情、企业和农户不守信的尴尬局面。很多畜牧龙头企业组织外销,
本文标题:奉节县牛羊产业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8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