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奶牛酮病的诊断及预防
奶牛酮病的诊断及预防临床特征酮病症状常在母牛产犊(延长母牛的产犊时间将会影响牛奶产量后几天至几星期出现,包括食欲缺乏,便秘,粪便上覆有黏液。精神沉郁,凝视,体重显著下降,产奶量也降低,乳汁易形成泡沫,类似初乳状。有与呼吸、排尿相同的酮气味,加热更明显。病牛迅速消瘦。病牛呈拱背姿势。大多数病牛嗜睡,少数病牛可发生狂躁和激动,但还能饮水,表现为转圈、摇摆、舐嚼和吼叫,感觉过敏,强迫运动及头执拗。这些症状间断地多次发生,每次持续1小时。往往呈现低糖血症、酮血症、酮尿症和酮乳症。尿呈浅黄色、水样,易形成泡沫。诊断对于临床上比较典型的酮病病例,可根据其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特有的酮体气味作出初步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可用快速简易定性法检测尿、乳中有无酮体存在。其方法是取硫酸铵100g、无水碳酸钠100g和亚硝基铁氰化钠3g,研细成粉末,混匀;然后取粉末0.2g放于载玻片上,加尿液或乳汁2~3滴,加水做对照,出现紫红色者为酮体反应阳性,不出现红色者为阴性反应。牛酮病的实验室诊断,血液酮体简称血酮,指血液中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BHBA)之和。奶牛血糖含量在500mg/L以下,血酮升高到200mg/L以上及出现临床症状可诊断为临床型奶牛酮病,血酮在100mg/L~200mg/L为亚临床酮病,60mg/L~100mg/L为可疑酮病。鉴别诊断由于子宫炎、乳房炎、创伤性网胃炎、皱胃变位等引起食欲下降时,血酮水平亦可增高,注意鉴别诊断。临床病理检查血糖水平由正常的50毫克/100毫升下降到20~40毫克/100毫升。由于其他疾病继发的酮病,血糖水平在40毫克/100毫升以上,并往往在正常值以上。血酮水平由正常的10毫克/100毫升以下,升高至10~100毫克/100毫升,而继发性酮病虽亦增高,但很少高于50毫克/100毫升。尿酮定量试验,由于尿浓度变动范围很大,测定结果可能不满意。正常母牛,尿酮可高至70毫克/100毫升,尽管通常低于10毫克/100毫升。奶中丙酮水平很少产生变动,由正常3毫克/100毫升到有病母牛平均40毫克/100毫升,糖元水平低,葡萄糖耐量曲线正常。治疗替代疗法即葡萄糖疗法。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0~l000mL,反复注射。激素疗法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肌肉注射200~600IU,或可的松10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其他疗法神经性酮病水合氯醛内服,首次剂量为30g,随后用7g,每日2次,连服数日。解除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500~1000mL,静脉注射1次。每天补充100mg硫酸钴,可用于辅助治疗酮病。静脉注射促反刍液:10%氯化钠溶液500ml,10%葡萄糖酸钙100~150ml,10%安钠咖30ml,VB1注射液30mL,一次肌肉注射。亚临床酮病奶牛在产后6周~8周内每天每头饲喂丙二醇250g~500g。预防1.防止奶牛产前过肥或过瘦。对于过瘦的奶牛,提前干奶期1周~2周可有效预防酮病的发生。超过3个月干奶期即使奶牛只采食玉米青贮也容易导致肥胖,因此奶牛适宜的干奶期是45d~70d。2.增强奶牛食欲。饲喂全价日粮可在围产期增强奶牛的食欲和增加对干物质的摄入量。3.避免劣质饲料。在奶牛干奶期应给予优质的纤维饲料,促进瘤胃的消化能力。奶牛分娩后的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应不超过16%,消化能在12.958MJ体重,从产前4周~5周应逐步增加能量供给,直至产犊和泌乳高峰。4.在日粮中添加脂肪和饲料添加剂。a.脂肪:在日粮中添加3%~5%的保护脂质,可提供较高的血糖水平和较低的血酮水平。b.尼克酸:每日添加3~6g尼克酸,可有效降低血中B-羟丁酸盐水平;尼克酸可影响瘤胃代谢并增加丙酸盐水平,增加菌体蛋白产量,同时显著提高产奶量。c.离子载体:在日粮中添加离子载体如莫能霉素和拉沙里菌素,可改变瘤胃的新陈代谢,降低乙酸生成、增加丙酸盐产量。5.避免应激因素。在管理中,分群和合理的饲养空间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分群饲养青年母牛可分别提高采食量14%和产奶量9%,长度大于0.5m的饲槽对奶牛的采食行为和采食量没有影响,0.2m~0.5m的饲槽对奶牛的采食行为和采食量有不同影响,小于0.2m能够降低奶牛的采食时间和采食量。高热和潮湿等环境应激对奶牛采食量、免疫系统、繁殖性能和产奶量均有负面影响。6.其他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管理和肢蹄状态,及预防产后低钙血症。7.建立酮病监测和预测制度。奶牛场应在奶牛妊娠7~8个月时,通过测定血糖检出血糖降低奶牛早期亚临床酮病,在奶牛酮病高发期(产后2周~7周),每周用酮粉法检测尿液中酮体,也可检测血糖浓度,及时发现酮病奶牛并用丙二醇合剂进行治疗。
本文标题:奶牛酮病的诊断及预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8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