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河师大附中闫新全一、“好”的课堂教学标准概述(一)叶澜教授认为,一节好课应做到“五实”,即是一节有意义的课→扎实有效率的课→充实有生成性的课→丰实常态下的课→平实有缺憾的课→真实(二)李政涛博士认为:一节好课应做到“八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目标的弹性化•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学习行为的主动化•教学行为的互动化、教学互动的有效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学评价的互动多元化(三)也有人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尽可能深入的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主要关注学生是否在学,是否会学,是否把外在的要求转变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四)郑金州教授认为,好课的标准为“十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学策略的综合化•教学对象的个别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五)崔允漷教授认为:“好课”标准为: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六)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王光明、张春莉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主要考察: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七)文喆研究员认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是学习者是否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好课”的五项标准:1、学习内容要适切2、学习环境力求宽松3、学习形式应多样4、学习组织过程要科学5、学习活动评价应有较强的包容性(八)美国“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CREDE)”提出的“有效教学”标准:1、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劳动2、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情境性学习:教学联系学生真正的生活,促进创造性学习的理解4、挑战性教学: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5、教育性对话:教师通过对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九)朱永新教授认为,构建理想课堂应重视六个度:参与度、自由度、延展度、亲和度、练习度、整合度。1、参与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2、亲和度: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3、自由度:理想的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4、整合度:理想的课堂,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为鸡零狗碎,学生得到的只是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5、练习度:真正让学生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6、延展度: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好课”的标准是相对的,不同的评价主体与客体、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都会形成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差异中有共性,反映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趋势:1、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2、教学评价既关注“有效教学”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3、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从静态性走向生成性;4、教学评价的效用主义倾日渐凸显,开始从关注教学效果转向追求效果与效率的统一。二、我对一节“好课”标准的认识难以用统一的标准去量度评价某一节课,因为一节好课应是一节最合适的课,是教师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场合、采取合适的做事方法,取得了合适的效果,它会因人、因事而异。比如,同一节课,由新教师上还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上,评价标准应有区别;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的“好课”标准一定会有区别;按课型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的“好课”标准也不同,即使都是复习课,平时复习课与高三后期的综合复习课一定有所区别。(一)但一节“好课”还是有共性的东西,是有一定的参照标准的。1、从教学流程上讲: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倾心投入,良性互动→教师总结提升,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建构能力体系2、从教学目标上讲:渐次提升、循环往复知识→技能→技巧→能力→思想→智慧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情感、启迪智慧、陶冶品德3、从教师的角度,一堂“好课”,教师要做到:心中有人,眼中有物;言之成理,个性解读;感之以情,情意共生;师生互动,思维激荡;诱思探究,能动生成;遵循常规,又富有创新。4、从学生的角度,通过“好”的课堂学习,学生能兴趣浓厚,信心倍增;主动建构,掌握知识;灵活巧变,发展能力;体验感悟,培育情感;转识成智,积智成德。5、从师生交往的角度,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渡的一段生命历程,教师作为师生平等关系的首席,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指导、帮助、促进和合作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要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的意义,帮助学生迈入学科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殿堂,让学生感受到和谐、奇异之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主动、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体会学科价值,感悟学科的科学与人文之美,以饱满的激情投身于体验、思索之中,享受着幸福的时光;通过课堂教学,师生面对共有的文本,分享经验,分享理解,分享快乐,教师和学生一道成长,共同进步。6、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好奇→兴趣→乐趣→志趣→一生追求(真善美)7、理想的课堂教学,应使学生达到“四会”:会读书会思考会应用会创新↓↓↓↓(爱读书)(勤思考)(善应用)(生智慧)8、理想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做到:思想统领→感情先行→方法引路→固本强基→丰富体验→掌握结构→内化外化9、创新性的课堂教学,师生应做到: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创造信息↑↑↑↑占有梳理联系输出10、理想的物理概念教学,应是研究物理现象→抓准物理本质→实施简约化表述→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形象抽象数学语言回归实践11、理想的物理规律教学,应是:(1)已知物理事实与知识→新情景下的困难与繁杂→逻辑推演出简约化的表述→新情景下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应用(2)众多物理现象与过程→抽象共性本质→提练精确表述→外化应用12、理想的物理习题课,应引导学生:(1)解读情景,建构模型,模型解构,回应要求(2)读、审、联、建、解、议(3)对象、受力、运动、方程、求解、讨论13、理想的物理复习课,应和学生一道:重组(知识、方法、技能、规范)→归整至上位学习→达到知识成网,方法成串,能力多方位14、理想的试卷评析课,应是依据评卷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打破试卷编排的自然顺序,从知识缺陷、方法缺失、能力不足和规范失当等方面,重新整合试题,既可一题多解,又可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即可小题大做,也可大题小作;既讲常规思维方法,又讲特殊思维方法,让师生面对共有的载体(试题)多元解读、深刻解读,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目的。三、如何上好一节课(一)要对自己有信心,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1、信心是成功的一半2、信心来自实力,实力在于打造(1)加强学习,提高文化底蕴,增强教育实力i向经典学习,固本强基ii向同行学习,从经验中借鉴方法iii向自己学习,从反思中取得智慧(2)用心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能力(3)加强反思,在总结提练中提升自己3、信心来自勇气(二)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扬长避短,形成独有教学风格1、语言占优型:2、板书占优型:3、教态亲切型:但不管怎样,教师上课时都要表现出热情、期待和可信任感(三)不打无准备之仗——将课备好1、备教材2、备学生3、备方法(四)万事开头难——设计好开头1、开门见山引入2、复习旧课引入3、实验引入4、情景冲突中引入5、质疑式引入(五)以“学科的心理学化”进行教学遵循学科自身的逻辑规律遵循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做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六)话到嘴边留半句——诱思探究相结合讲透?→留下思维空间探索→自主建构,能动提高(七)把握“三忌”,追求效益最大化忌多——贪多不化忌深——过难无用忌快——欲速则不达做到质与量的统一,浅与深的统一和快与慢的统一
本文标题:如何上好一节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8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