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学前儿童教育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153-第三篇学前儿童教育科学教育活动设计-154-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述本章将帮助你:1、初步明确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儿童的科学?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2、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目标。从而全面了解、深刻领会科学教育目标的精神。3、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及其内容的生成,学会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4、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自主探究,并能结合具体内容、对象及教学条件设备等灵活的、创造性的加以运用。5、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途径。核心概念:科学、儿童的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生成课程、自主探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下简称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幼儿园常识仍沿用50年代的教材教法,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已显得有些陈旧,无法满足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全国许多幼儿园都开始了常识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实验,经过10多年的实践,“科学”逐渐取代了“常识”。2001年,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科学”第一次正式列入幼儿园教育内容之中。“科学”被除去了神秘的外衣,并成为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是一个进步。具体比较“科学教育”与“常识教育”,我们发现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如科学教育在目标上更注重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方法上强调学前儿童自己探索与发现;在内容上考虑到数学是科学的本质,是科学的工具,两者是有联系的,能够互相渗透的,因而将数学并入科学领域,统称为科学教育。-155-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一、科学是什么对于常人类似说,科学是什么?说远点,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是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研究。说近些,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斗转星移,这些事物和现象无一不和科学联系在一起,无一不是科学探索的对象。总之科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那么,科学的含义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们综合各家论述给科学的内涵作一个解释: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对于儿童来说,科学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我们教师与家长深思的问题,儿童眼中的科学不是什么牛顿定律、三角函数,也不是密密麻麻的科学公式。科学是他们生活中有趣的发现,是他们眼中好奇的现象。我们可以先从具体例子来讨论。例一:科学区中,两位小朋友在玩磁铁,他们一会儿吸吸这个,一会儿吸吸那个,玩得很高兴。这时,幼儿A发现旁边有一辆小汽车,就拿着玩起来,然后把它放到一块薄木板上,他想让小汽车在木板上跑起来,就用磁铁在前面吸、后面吸,各个方向吸,想让小汽车跟着磁铁走,可是小汽车被吸到磁铁上,并没有跑起来。幼儿A去找幼儿B帮忙,两个人一起忙活起来,可是忙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两人有点泄气了,他们放下磁铁和小汽车,不想玩了。这时,教师走过去,拿起磁铁和小汽车说:“这辆小汽车真漂亮!我们想办法让小汽车在路上跑起来吧!”两位小朋友听见了,都围拢过来,我把磁铁放到木板的下面,在小汽车的正下方,然后把磁铁贴着薄木板向前移动,小汽车跟着磁铁动起来了!“小汽车开了!小汽车开了!”两位小朋友欢-156-呼起来,他们玩小汽车玩了很久。显然,这两位儿童经历了一次典型而且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起初,科学区投放的磁铁和小汽车引起了儿童摆弄的兴趣。而摆弄的过程又引起了儿童的发现:磁铁能把东西吸过来,它能不能让小汽车跑起来?这个问题引发幼儿A去不断重复操作,但是都没有成功。这一发现又引起了梦龙更进一步的问题:为什么小汽车每次都被吸住,却跑不起来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寻求幼儿B的帮助,但是直到最后,他心中的疑问也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这就是“儿童的科学”――儿童对事物表现出好奇、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寻求解释,尽管他最后并没有得出在成人看来“正确的”结论。例二:早晨,两位小朋友在街心公园跑步,树枝、草叶上挂满了露珠,长椅上也是湿漉漉的。幼儿A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问幼儿B:“你说是白天热还是夜里热?”“当然是白天比夜里热?”幼儿B回答。“我认为正好相反。你看,昨夜热得树木、花草出了那么多汗。”在这个例子中,儿童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探究行为。似乎他们很满足于自己对问题的回答。当然,我们深信这个儿童的认识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和他平时有关出汗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他至少认识到出汗和热这两个现象是有关联的,只是不能区分汗珠和露珠。这也是“儿童的科学”――儿童在思考并试图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他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也许是贫乏的生活经验)和当前观察到的事实,对自然现象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尽管是错误的判断。例三:某5岁女孩有一天突然对妈妈说:“我知道天上的星星为什么眨眼睛了。”妈妈很奇怪,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而儿童的解释则更令她奇怪:“因为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人,拿手电筒对着我们一会儿开、一会儿关。我们在地球上看,就好像是星星在眨眼睛。”这位妈妈不知道怎样对待孩子的解释,只得对她说:“你想的真好!不过,事实上并不-157-是这样的。真正的原因等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例四:一天,女儿忽闪着眼睛问我:“爸爸,人是怎么来的呢?”我想了想,就尽量用通俗明了的语言说道:“青青,是这样的,人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是人的祖先,就是猴子……”女儿咯咯笑着说:“爸爸说话好啰嗦呀!”我笑着继续说:“猴子很聪明,又特别喜欢干活,过了很久很久,猴子学会了站着走路,也学会了说话,然后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人,懂了吗?”半天,女儿点点头说:“噢,怪不得猴子越来越少了,原来都变成人了。”啊?我吃惊得张大了嘴巴。她扫了我一眼,继续补充说:“爸爸,我明白了,动物园里的猴子都是懒猴子,我们和妈妈都是聪明的猴子。”这两个儿童的行为似乎离科学更远了:与其说这是科学,还不如说是幻想。然而,科学和幻想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这正是“儿童的科学”――儿童同样对自然界的现象表现出好奇,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了一个解释,尽管这个解释没有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而是主观想象的结果。例五:一次科学活动《快乐的旋转》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会旋转呢?孩子们议论纷纷:旋转是接送车转动的轮子、是司机叔叔手中的方向盘;是妈妈买来的陀螺、是幼儿园里好玩的呼啦圈;是洗衣机里的大漩涡,是电视里威力无比的龙卷风……各种各样的旋转吸引了孩子们,他们睁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生活中有这么多神奇的旋转,那我们自己呢?孩子们兴奋地发现:原来我们自己的身体从上到下都会旋转——头、眼珠、嘴巴、手臂、腰、膝盖、脚……甚至整个身体都会旋转,更神奇的是我们的身子能跟着音乐节奏旋转,还能好几个部位同时旋转呢……渐渐地,孩子们不满足于发现旋转了,他们开始探索:这些东西为什么会旋转呢?孩子们到自己熟悉的各个角落去寻找、做记录,惊喜地发现原来旋转原因有好多:有的靠电力旋转、有的靠风力旋转、-158-还有的靠人力旋转的……孩子们还大胆想象:还有靠引力、靠机器人的力量旋转的……可是为什么他们旋转的速度会不一样呢?细心的孩子们开始学会在游戏中比较观察:原来,接触面的光滑和粗糙、物体本身是否平衡、用力的大小等等都会影响旋转的速度。旋转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和危害呢?实验课上,孩子们品尝了果汁机榨出来的鲜果汁,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了洗衣机里转动后变的干净衣服;也看了电视里、图画中被龙卷风刮得东倒西歪的房子树木,也知道了因为有漩涡,地球上还有轮船不能经过的海面……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孩子们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些发现——他们拿来了纸笔画下了自己发现的旋转物体,在实验课上跟老师一起制造旋转,和老师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动手设计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旋转玩具,组成了大A班的神奇的“旋转王国”。不仅如此,在班级的“宝贝生日会”上,还和爸爸妈妈一起跳起了快乐的“圆圈舞”,把爸爸妈妈都逗乐了……快乐的旋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旋转,许多被大人忽视的现象,在儿童眼里是那么的好奇和有趣。这就是儿童的科学。所以,幼儿都是科学家,幼儿的生活就是科学,无处不在。是经验性的、诗意性的、想象性的。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什么通过对以上的概念的了解,我们可以认识到:科学教育不应等同于以往的常识教育,也不应该只是加上些新内容和动手操作的教育。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具体的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以解释为:是对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过儿童自身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是儿童获取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初步学习科学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的过程;是发展幼儿好奇心,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培养儿童良好科学行为、习惯的过程。-159-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目标是教育的核心。科学教育目标是时代、社会对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进行科学教育的指导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深刻领会科学教育目标的精神、实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目标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纲要》中,“科学教育”明确列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之一。《纲要》规定的科学领域的目标是: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物、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纲要》中的科学教育目标,和过去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已成为新世纪科学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目标解读完整意义的科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作为科学探究结果的科学知识,贯穿科学探究过程的科学方法,和以科学探究态度为核心的科学精神。而在《纲要》中,科学领域共提出5条目标。第4条是关于数学教育的目标,第l和第5条是关于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另外第2和第3条是关于科学方法和过程方面的目标。如何理解这4条目标(不含数学目标)的内涵?以及如何理解知识目标的“缺失”?我们试图对其作一解读。(一)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解读在《纲要》中,情感方面的目标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1、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160-《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第l条就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目标的具体内涵是:发展儿童对周围各种事物(包括自然事物和科技产品)和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科技制作活动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这一条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好奇心和学科学的兴趣。儿童的好奇心常常表现为对新异刺激的注意、提出问题,操作、摆弄等行为倾向。科学需要好奇心吗?需要。好奇心是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它激发我们去探索;好奇心是问题的来源,它能使我们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可以说,没好奇心,就没有发现;没有人类的好奇,就没有科学的进步。儿童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吗?有,他们是天生的“科学家”。两三岁时是儿童提问的高峰期。甚至一些对成人来说习以为常的事情,也会引起儿童的好奇和疑问。有人做过统计,儿童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是和科学有关的,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儿童的科学探究的活动。但是,儿童的好奇心好比是星星之火,还需成人的支持才能燎原。成人该如何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呢?不同成人有不同的想法和措施,其中有一点是相同的——如果成人能够理解儿童的好奇心,并且加以鼓励和引导,就能把儿童导入科学探索的道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否则,成人对儿童的问题敷衍了事、不耐烦,会慢慢地磨灭儿童的好奇心。和好奇心相联系的是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科学的强大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儿童科学兴趣的目标,就是使儿童儿从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教育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0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