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日照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一轮生物复习学案六必修1——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整理:鲍丰英朱爱莲2007-9-12考纲要求:酶在细胞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理解)知识点分析与应用: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着的许多,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2.酶的作用: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可以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作用,同时还证明了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的特性。3.酶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1).实验设计及现象分析(2)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3)实验结论①酶具有作用,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②酶具有,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练习:1.下列对“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最快,是因为20%的肝脏研磨液的浓度高于3.5%的FeCl3溶液B.3.5%FeCl3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慢是因为其浓度过高,影响了活性的正常发挥C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快,是因为酶的催化效率比一般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D.如果将四支试管都放在900C水浴中,第4支试管(加肝脏研磨液的试管)反应速率仍为最快2.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最根本的原因是()①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②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③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④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自由能⑤本身的数量和性质不改变,可反复利用A.①④B.②③C.④⑤D.②⑤3.向过氧化氢溶液中投入哪种猪肝能产生大量气泡()A.冰冻猪肝B.煮熟猪肝C.新鲜猪肝D.醋渍猪二、酶的本质1.酶本质的探索过程(1)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2)争论:A:巴斯德(法国)1857年提出:只有参与才能进行发酵.B:李比希(德国)认为:酵母细胞死亡裂解后释放出,引起发酵(3)毕希纳(德国):获得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但未能分离鉴定出酶。(4)萨姆纳(美国):1926年用丙酮提取出了刀豆种子中的,并证明了脲酶是。(5)切赫和奥特曼(美国):20世纪80年代,发现少数也具有催化功能。2.酶的本质:酶是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少数酶是。(1)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2)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①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实验组:待测酶液+→是否出现反应。对照组:已知蛋白液+试剂→出现色反应。②证明某种酶是RNA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对照组: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特别提醒利用酶的专一性也可探究某种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将某种酶液用蛋白酶或核糖核酸酶处理,根据酶液是否被水解予以判断思考感悟:证明酶是蛋白质的证据:①酶经酸、碱水解后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②酶是具有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凡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可使酶变性失活。③酶是两性电解质,在不同的pH下呈现不同离子状态,在电场中向某一电极泳动,各自具有特定的等电点。④酶和蛋白质一样,具有不能通过半透膜的胶体性质。⑤酶也有蛋白质所具有的化学显色反应。⑥与蛋白质的分子量相似,结构相似。⑦在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也可变性沉淀。⑧做元素分析,与蛋白质的元素含量相似,可以用氨基酸人工合成。练习: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酶都是蛋白质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RNA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酶在代谢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起催化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⑦C.③⑤⑧D.④⑤⑥5.下列关于酶本质的研究,按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证明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②酒精发酵需要活细胞的参与③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④人们认识到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⑤用不含酵母菌的酵母提取液进行发酵获得成功,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在体外进行A.④②⑤①③B.③④⑤②①C.①⑤④②③D.③④①②⑤6.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此种化学反应即刻停止。由此可以说明()A.RNA是核酸的一种B.RNA也可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C.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D.RNA是该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三.酶的特性1.: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化学反应。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的条件下进行的,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而在低温下,酶的活性,但不会失活。练习:7.(原创题)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性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D.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酶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但反应前后其性质会改变B.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C.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其催化作用不受温度、pH影响D.酶不仅能缩短反应时间,还能改变反应平衡状态9.(1)甲、乙两支试管内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的目的是。(2)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则步骤4可以选用或两种不同类别的酶。(3)如果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分析A,B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现象:。原因:。(4)出现(3)中现象的原因是该实验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注:可直接用上表步骤中的数字表示,需增加的步骤用文字表述):。四.“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分析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原理解读②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2)实验设计思路特别提醒本实验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而该实验需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2)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①原理:b.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氧气生成量的多少。②实验过程:③实验结果预测在pH为6.5~8.O之间,卫生番的燃烧情况较好,其他pH条件下,燃烧情况较差。④实验结论tpH影响酶活性,酶活性有一定的最适pH范围。特别提醒:①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加入酶之前,应先让底物与别在相应温度下处理至少5min,确保二者温度一致。②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是确保底物在与酶混合前,其pH已经调好。练习:10.把酶放在O℃和100℃的温度条件下处理后,酶去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B.经过10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C.经过0℃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遭破坏D.经过0℃处理的酶被水解成了氨基酸11.如图所示,下列4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另外A、C内分别注入2mL清水,B、D内分别注入2mLa一淀粉酶。甲乙两水槽水温分别为37℃、65℃。保温5min后,再向4支试管内分别滴入碘液,不变蓝的是()12.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操作步骤: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O.5%的淀粉溶液2mL。②加完淀粉溶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00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OO。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o.5%的唾液1mL,然后放入37℃温水中恒温水浴。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请回答:(1)实验过程中选择37℃恒温的理由是。(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明。(3)如果反应速率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处理?。(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四、与酶有关的曲线解读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1)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度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2)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度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1)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渐减弱。(2)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3)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练习:13.下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曲线A上的b点对应的为该酶的最适温度B.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力曲线与B相似C.曲线B、C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D.血浆中的凝血酶原的活力曲线与C类似14.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研究性学习:实验设计的评价和修正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常出现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与修正类的题目,下面对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作简要介绍:(1)实验评价类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五看”评价法(2)实验设计修正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实验设计的修正,就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正确的方案。发现问题是基础,修正是目的。解题时对自己的修正方案要注意反思检查,有没有科学性的错误,包括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等。练习:15.为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按下列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请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1)实验目的:(略)(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实验方法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注入2mL浆糊;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③向A试管内加入2mL唾液;④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⑤将两支试管振荡后放在37℃水中恒温10min;⑥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4)实验结论: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练习: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A.有些酶是核酸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C.酶的活性与pH有关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2.如图为发生在哺乳动物消化道内的某项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图中的y最可能表示()A.蛋白酶B.淀粉酶C.脂肪酶D.麦芽糖酶。3.下列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在有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质中的相关酶系合成ATPB.吞噬细胞摄入抗原,经处理后合成相应的抗体C.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D.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或RNA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酶催化,而细胞内的其他化学反应不需要酶催化D.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5.有工厂利用酶将废弃动植物油脂与甲醇等反应生产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A.胆碱酯酶B.固醇酯酶C.脂肪酶D.磷脂酶6.下列有关生物新陈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全过程需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B.呼吸作用必须有氧气参与C.生物新陈代谢是由酶催化的一系列反应组成D.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于有机物氧化分解7.某海洋动物的体温一直保持在40~C左右,现将其组织细胞离体培养,测定细胞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速率,并绘出相应的曲线。该曲线应为()8.在生物体内,下列哪种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中有水的生成()A.ATP合成酶B.谷丙转氨酶C.肠肽酶D.脂肪酶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
本文标题:学案六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1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