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课标解析】:本节课需要落实的课标内容: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从课标要求看,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呈现出圈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课标的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这也是根本要求。本模块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学习了有关“宇宙中的地球”之后,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自然环境。为此,教材设计了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课标将本条标准的行为动词定为“说出”,要求较低,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课程标准:第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第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还有介于内部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本条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结构的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但是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在对这一部分自然环境学习的基础上,可知人类通过长期活动创造了人文环境(也有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组成地理环境。由此得出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与自然环境是一致的结论。【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尝试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3、运用图表了解地球表层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2、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从宏观和微观、从整体和局部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2、培养树立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4、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外部圈层教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了宇宙中的地球,那么我们从宇宙视角看地球上有什么呢?(放PPT上的图片)学生:有云,有海,有陆地。教师:大家都说的很好,从宇宙看地球,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大气。大家通过阅读课本第22页,告诉老师什么是大气圈?板书:大气圈学生: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教师:那么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呢?学生:氮和氧。教师:很好。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16000千米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离地球数万千米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水圈由地球表面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在不断地循环运动之中。板书:水圈同学们阅读22面最后一自然段告诉老师,什么是生物圈呢?生物圈又有什么特点呢?(放PPT上图片)板书:生物圈学生: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教师:大家说的很好。我们的地球外部圈层就是包括我们刚刚所说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配合图片说明)。板书: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二、地球的内部圈层教师:我们“谈天”是为了“说地”,刚刚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现在我们来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板书: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钻探是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直接手段,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看。我国地处江苏省东海县的亚洲第一井也就深5000多米,目前挖出来最深的井为12000m,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矿山的采挖就更浅了,目前最深的矿井可达3000m。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外太空遨游,宇宙探测器甚至能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然而对于我们脚下6371km半径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讨论】啄木鸟如何知道哪种树生病了?哪棵树里有虫子?人类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学生:啄木鸟是通过敲击树木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实心树木与空心树木发出的声音不同。教师:那么同啄木鸟一样,人类是不是可以用地球内部产生的振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一般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是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大家阅读新闻应该都知道,9月17日在智利中部沿岸近海发生了8.2级地震。现在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先阅读书本21页第一自然段以及观察老师PPT上我国地震信息网所给出此次地震的地震波传播过程动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好,五分钟过去了,我想请一个同学告诉我,什么叫地震波?(播放PPT上动图)板书:地震波学生: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板书:弹性波教师:那么地震波分为哪几种呢?学生:横波和纵波。板书:横波、纵波教师:好,那么我现在请一个同学结合动图来给我说说横波和纵波有什么特点?学生:纵波传播的速度快,横波传播的速度慢。他们都是弹性波,并且横波到了一定深度后就消失了。教师:现在大家看看PPT上的另外一组动图,我们可以发现:纵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横波的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横波和纵波的共性和特性。板书:共性: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波速会发生变化。特性: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思考一下几个问题:1、当地震发生时,震中的人先是感觉到上下颠簸,还是先是左右摇晃?2、如果此时我们在一个湖上泛舟,突发地震,我们所感觉到的震动是什么样的?讲解一下,“黄金12秒”。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即地震发生后,若能镇定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那么这12秒是怎么来的呢?我们首先到达地表的是纵波,因为它是上下抖动,纵波对于建筑物的破坏要小于横波,这12秒里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层。地震波通过性质完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界面时,波速会发生突然变化,出现不连续界面。读教材图1.2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不连续面?(2)据图分析第一个不连续面在何处?在此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此面名称是什么?(3)在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这个不连续面叫什么?(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成哪几个圈层?(5)画一画: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在图中合适的位置标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1)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2)在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纵波与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面。(3)在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面。(4)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板书:(板图边讲边绘边讲述)【难点讲析】现在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阅读22页的图1.26以及图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地壳的特点地壳的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就好像建房子,高楼必须挖深地基一样。(2)岩石圈是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壳?不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两部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3)横波如何通过软流层?误区:软流层给人“液体”印象,但为什么能通过横波?解析:软流层所在深度温度、压力极大,强大的压力下,岩面处于一种潜在融熔态,就像烧红的玻璃,既不是液态,又有可塑性,以岩浆形式喷出时,由于压力减小,这种可塑性岩石转化成液态。【课堂练习】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本文标题: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3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