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1、地缘:以地理位置、综合国力和距离等地缘要素为基础所产生的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地缘文化等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2、地缘政治学:以全球战略的观点,分析地理现实与人类事物间的联系,探究每种能表明世界历史中某些地理因素的规律,为治国战略制定服务的理论。3、心脏地带::20世纪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他把欧亚大陆称为世界岛,从东欧到中西伯利亚的中部地区称为心脏地带。他认为心脏地带是世界政治的枢纽区,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并远离海洋,几乎与世隔绝,海权国家的势力无法进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堡垒。4、马汉:美国地缘政治学家,考察了海权的作用,首次提出了近代海权理论,从而奠定了海权作为国家治国方略的地位。他探索了海权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具体关系,认为海权是阐释国家成功原因及拥有国际政治权力的最重要因素。谁能控制海权,谁就会成为世界大国。5、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在《历史的地理枢纽》首次提出“心脏地带”这一战略概念。他把空间和位置结合起来,将强烈的主体意识带入了地理学,开创了政治地理和人文地理学的一系列新概念,如世界岛、心脏地带、枢纽区域、内新月形地区和外新月形地区等。麦金德的思想在二战前成了德国地缘政治学的指导思想,战后成为英美等国全球战略理论的启迪。6、内新月形地区:20世纪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的,他把欧亚大陆称为世界岛,从东欧到中西伯利亚的中部地区为心脏地带,其外围则依距离的远近分为内外两个新月形地区。其中内新月形地区是指欧亚大陆边缘的那些国家,如德国、土耳其、印度和中国。7、战略:是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和地区霸权所依据的基本战略思想,是利用国家间的地缘关系获取国家利益的谋划,和谋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方略。8、边缘地带: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提出。他对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欧亚大陆的边远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工农业生产条件,一般都比心脏地带要优越。一个国家为了实现扩张的需要,总是要寻求进入海洋的通道,支配接近交通要道的战略要点,控制大陆的边缘地带。简答:一、简述空权论的内容1,“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2,制空权的获得是取胜的关键。3,空战中进攻作战是最重要的。4,要攻击敌方的交通要道、供给和生产中心以及居民中心。5,鉴于空军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所有资源应分配给进攻性的空军,分配给陆军和海军的资源只要能进行适当的防御就够了。6,空中航行无疑是一种文明进步的手段,它为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二、简述海权论的内容1、地理位置,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海权必须在地理位置上便于进入世界的海洋。2、自然结构,发展海权的动力来源于一个国家内陆的生产力水平,只要一个国家具有无数得到保护的优良港湾和深入腹地富庶地区的大河,这个国家发展海权就具有相对的优势。3、领土范围,一个国家领土范围的大小对发展海权至关重要,国家领土范围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人口数量,另一方面决定了海岸线的长度。4、人口数量,要想建设一直持久有效的海上力量,一个国家就必须拥有充足的人口。5、民族素质,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不单只靠一些人的意愿,关键还在于全体公民对海上商业利益的渴望和需求。6、政府性质,海上权力发展的保障就源于政府提供,以及政府是否有发展海上力量的决心三、简述国家有机体论的内容1、一个特定社会的人群集团或民族在特定的土地上所形成的组织——国家是一种单细胞的国家有机体。2、国家是置于土地的基础上的,国家属于土地的有机体,国家就是一群人和一片土地的有机体。“所谓生存竞争,即是争夺空间的竞争。”国家的发展也就是国土地域的发展。3、把国家比作人体。国家的向上发展,就是土地与人民结合关系的增长。4、同时,国家又属于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有机体是生长的,国家也是不断生长的,一个国家必然和一些简单的有机体一样的生长或老死,而不可能停滞不前,强大的国家必须有生长的空间。5、国家的发展或生长表现在土地的“国家境界”、“国家领土的定着”、“地域扩大原则”三种形态上。四、简述生存空间论的内容生存空间理论最初出现于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论中,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是一个需要生存空间的有机体,为了生存和强大,国家扩张其领土是必然的,没有正确的空间观念必将导致国家的衰落。生存空间论是由德国地缘政治学的代表人物、纳粹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弗提出来的。豪斯霍弗的生存空间论,其实是在歪曲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和生存空间概念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他非常强调生存空间的价值,认为国家在永恒的生存中有很多需要,但最基本的需要是生存空间的需要,国家有机体的生长和发展依赖于生存空间的获取。而国家获得的这种大空间反过来又会给予国家以更大的动力,而传播民族文化是征服空间的最有效的方法。五、简述你对航空母舰价值的认识1、航母作为必不可少的战略进攻性武器,可以实施有限的局部饱和攻击。它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对于周边国家有强有力的威慑作用,为国家在保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提供了更强大的实力保证。2、对我国来说,航母使海军从防守进攻型转变为控制进攻型,有利于提高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准。航母战斗群将与导弹核潜艇部队组成一支强大的海军战略力量,全力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和全球利益。3、它可以保护我国的海上运输安全以及海外利益,减少类似于亚丁湾、波斯湾的海盗抢劫行动,可以进行海外援助,可以针对我国的恐怖活动进行打击,帮助友好国家打击分裂、暴力,保持社会稳定。4、建造航母,有利于解决有争端的海洋权益。在中国具有航母的情况下,主动权和话语权就会向中国倾斜。中国在南亚、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利益就便于维护,也更容易解决东海和南海问题。总之,航母还是为了维护战略利益,并非完全军事考虑。六、简述你对无人机作用的认识1、国家海洋局使用无人机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实施监测,作用很大。它可以第一时间清晰地看到有无别国军舰进入我国领海海域,以及出动多少艘军舰,或者有无别国人员登岛活动等。2、无人机有作为靶机,侦察监视的作用。可用于地面防空和空中格斗的实验和训练,可以深入阵地前沿和敌后一二百公里,完成各种侦查和监视任务。3、无人机还有骗敌诱饵、实施干扰的作用,对敌方系统进行干扰,使其通信中断,指挥失灵。对地攻击,它能携带多种对地攻击武器,飞往前线对地面军事目标进行打击。4、无人机遥感监视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扩大监测内容和范围,全面加强对包括黄岩岛、钓鱼岛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附近海域在内的我国全部管辖海域的综合管控。总之,无人机对我国加强海洋监控有重要意义。论述:1、二战后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二战后,西欧受到重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成由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两极格局。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使得美国致力于构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制定全球争霸战略。1)牢牢控制欧洲。欧洲是美国大西洋联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在经济上,美国制定了“欧洲复兴计划”,大力扶植西欧经济复兴;在政治上,欧洲国家是美国实行“民主扩张战略”的桥头堡;在军事上,北约是美国在欧洲的战略支撑点;2)战略向亚太地区倾斜。冷战期间,美国大力扶植日本遏制苏联经济。冷战结束后,随着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及其在全球事务中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越来越关注亚太地区,其军事政治活动也随之展开,如频频在亚太地区进行军事演习,增兵亚太,加强与日、韩、澳等亚太军事同盟的关系等。3)控制中东。美国推行的“经济私有化、政治民主化和市场自由化”不但把伊拉克纳入了其战略轨道,也进一步加强了其对伊朗的遏制,推进了其向中东的渗透步伐,实现了对俄罗斯等大国的战略围堵。4)稳住拉美。二战结束后,为了遏制苏联,美拉之间形成了战略联盟。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拉之间的冷战联盟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美国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战略,继续把拉美国家纳入以它为首的新体系内。美拉之间在经贸合作上取得了巨大进展,在安全领域也加强了合作,如美国与哥伦比亚的安全合作。5)关注非洲。出于长远的战略考虑和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美国对非洲的关注日益增强。二战结束后,尤其是近两三年来,美国高举经济私有化、政治民主化、市场自由化的大旗,力图在非洲打出一片天地。2、冷战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冷战结束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迅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及时适应地缘政治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地缘战略为核心,积极参与多极化世界地缘政治结构的构建,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机遇。其地缘政治战略主要有1、地区主义的地缘战略。中国与周边主要国家确立了不同形式的战略合作关系框架,寻求解决争端、推进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设,加强多种形式和多种领域的交流合作。中国以一个“合作共赢”的世界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构建地区合作机制。具体体现在:1)在中亚,1996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建立了“上海五国”机制,就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三股恶势力”等安全问题展开密切合作。2)在东北亚,中国在巩固同朝鲜的传统关系的同时,积极同韩国、日本发展关系。1992年,中韩建交,揭开了双方关系新的一页。双方贸易额直线上升,为韩国摆脱金融危机提供了积极支持。同时,中国积极寻求改善中日关系措施。到2002年,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一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3)在东南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与泰国、越南、印尼等国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于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东盟“10+3”“10+1”合作机制为双方或多方对话合作提供了平台。4)在南亚,中国与巴基斯坦在矿产能源领域扩大合作,并积极发展同印度等国的关系。2、全球主义战略。1)在欧洲,1994年,中欧签署政治对话协议。2001年以来,双方贸易额不断增加并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在非洲,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日益密切的经贸合作迎来了互利共赢的大好局面。3)在阿拉伯世界,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正式成立,它加强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集体对话与合作的新机制。3、增强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相互依赖性”。1)增强中美关系。美国通过国际机制和大国协调来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目前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美“相互依赖”性空前增强。2)稳固中俄关系,增强双方的政治互信,扩大经贸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3)开拓同欧盟的全方位合作,扩大经贸合作,推动世界多极化。总之,从地缘政治观点看,中国战略边界的北、西、南三面相对稳定,自朝鲜半岛经台湾海峡到南沙的弧形地带则面临较大战略压力,应成为中国军事防御的重点方向。中国地缘战略在政治上应放眼全球,继续推进多极化;经济上应立足亚太,继续与美日发展经济关系,同时积极向北、西、南方向拓展经济活动空间;战略上应谋求亚太和平,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地缘战略环境。
本文标题:地缘政治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4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