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安徽省合肥一中200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
蓝天家教网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史记》试卷(一)(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12分,每小题3分)⒈下面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A.谮(zèn)颛顼(xū)祗台(yí)自疏濯淖(nào)B.鯀(gǔn)缧紲(xiè)陬邑(zōu)变徵之声(zhǐ)C.毳(cuì)糗粮(xiǔ)惨怛(dó)嚄唶宿将(zè)D.飧(sǖn)皋陶(yáo)僭端(jiàn)樵苏后爨(cuàn)⒉下面对词义的解释不够准确的一项()A.诸神受纪:指诸侯承受新历法。因诸侯和郡守都要依照历法按时祭祀辖区内的山川神灵,故称“诸神受纪”。纪,历法。B.诞淫厥佚:大肆淫乐。诞,放荡。淫,过分,无节制。厥,其。佚,同“逸”,安乐。C.怀瑾握瑜:比喻保持高才美德。瑾、瑜,都是美玉。D.五霸之伐:如同春秋五霸的功绩。五霸,春秋时的五个诸侯盟主,就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伐,功劳,功绩。⒊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在这首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大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乐曲声中,我们听到了极为和谐而又令人震撼的音符。B.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感到余味无穷。C.在语文课堂上,身为老师的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在文本的解读与探究中感受大家的思想,分享大家的情怀。D.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优质的教育。⒋下面关于《史记》的常识性介绍有误的一项()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B.《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大部分。C.近人康有为称赞《史记》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按司马迁所说,编写《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究天人之际”是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通古今之变”,即探究历史的发展实况及其规律。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并兴,二者是互为影响的。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因而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因而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韩愈、沈亚之都是把二者蓝天家教网伴你快乐成长统一起来的。他们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但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原来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但是骈散文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分界线。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词俪句固不必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以为“文之异在气体之高下,思致之深浅,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寄李翱书》),就是说,文章重在思想内容,不在骈散的形式。完全从形式着眼来反对骈文,意义是不大的。裴度还批评韩愈“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同上),就是从韩愈古文的内容来批评的。古文运动当时所以发生广泛的影响,是和韩柳文内容的深广有密切的关系的。韩柳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不仅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无法挽回,而且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道统的宣传既无补于统治阶级的没落和崩溃,士大夫振作有为和希望,也渐趋破灭,后起的古文家乃不得不把古文引上狭小、琐细的道路,古文便成为少数隐者之流的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这些古文虽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毕竟不够深广,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也就自然地不为人所注意了。这样,形式主义的骈文就轻易地恢复了统治地位。北宋初期,柳开、王禹称、姚铉、穆修等,都标榜韩柳古文,反对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到了中叶,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以欧阳修为首,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由于欧、曾、王、苏诸古文大家在创作上的努力和成功,从此韩柳古文遂成为新的传统。明代唐顺之、归有光等的古文和清代“桐城派”的古文,都是以韩柳为首的唐宋古文新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个古文新传统,支配中国文坛一千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才被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语体散文所代替。(节选自《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⒌下面各项不属于“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的理由的一项是()A.他们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B.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C.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D.他们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⒍文中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下列对这种说法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认为文章必须“因事陈词”“辞事相称”,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求“惟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B.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的做法,裴度是反对的,他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C.骈文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语言陈旧、套路滥熟、好用典故,而韩愈从前人的语汇中推陈出新,从当时的口语中提炼新词,创造出不少新颖的语汇,使文章常常闪现出妙语警句,增添了不少生气。D.裴度之所以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持反对意见,关键是他认为韩愈不应该只从形式上加以变革,而更应该在思想内容加以革新。⒎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散文不仅仅只可以著书立说,也可以写景、抒情、言志。B.韩愈既写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并注意把二者统一起来。C.古文运动获成功,不仅由于韩愈在理论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由于韩、柳写出了许多富于个性、才力和创造性的佳作。D.宋代以欧阳修为首的一批作家再一次掀起的古文运动与唐代韩、柳提倡的古文运动是一脉相承的。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蓝天家教网伴你快乐成长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⒏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事:从事B.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竟:尽,终了C.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交好D.吕公者,好相人好相人:喜欢结交别人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隆准而龙颜B.①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②黑质而白章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①高祖为亭长D.①此非儿女子所知也②吾属今为之虏矣②成反复子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⒑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3分)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②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③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⑤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⒒简要回答下列问题(用文中的句子回答)。(6分)(1)文中哪里写出了高祖性格中狡诈的一面?答:。(2)吕公妻同意将女儿嫁给高祖吗?答:。(3)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吕公有远见?答:。⒓翻译下列句子。(9分)(1)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译文:。(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蓝天家教网伴你快乐成长译文:。(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译文:。四、(8分)⒔阅读下面这两首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蚕妇诗张愈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⑴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4分)⑵这两首诗在写法上又具有怎样的不同?试分析。(4分)【注】*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蓝天家教网伴你快乐成长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本文标题:安徽省合肥一中200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6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