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垃圾场设计概要3-3.
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设计概要及方法2012年3月内容1.生活垃圾处理概论4.收运系统设计5.垃圾场工程工艺设计7.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8.总结2.设计依据及收资要求3.项目建设规模6.其它专业设计1.1生活垃圾的概念: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的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物应是下列生活垃圾:1居民生活垃圾;2商业垃圾;3集市贸易市场垃圾;4街道清扫垃圾;5公共场所垃圾;6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填埋物中严禁混入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等。1.2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于生活垃圾的多变性、复杂性,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及市民传统生活习惯、处理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处理上很难有统一的模式。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和综合处理(以上几种方法的组合)。1.生活垃圾处理概论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对照比较表1.生活垃圾处理概论项目方法卫生填埋处理堆肥处理焚烧处理技术可靠性可靠,有一定经验可靠,有一定经验可靠操作安全性一般,注意防火一般注意防火选址较困难,要考虑地理条件防止水系受污染较易,避开住宅密集区气味影响半径小于200m最易,可靠近市区建设,运输距离可小于10km占地面积大中等小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广,对垃圾成分无严格要求垃圾中生物可降解有机物含量大于40%要求垃圾热值大于5000kJ/kg最终处置无非堆肥物需作处置,占初始量的20%左右残渣需作处理占初始量的20%左右产品市场沼气可作发电等利用落实堆肥市场有一定困难,需采用多种措施热能或电能易为社会使用,经济效益较好资源利用恢复土地利用作农肥和回收部分物资分选可回收部分物质地面水污染需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有少量废水产生有少量废水产生地下水污染需采取防渗保护可能性较小无大气污染可用导气等措施控制有一定气味烟气处理不当有污染土壤污染限于填埋场区域需控制堆肥有害物含量无管理水平一般较高较高1.3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活垃圾成分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特点:(1)、无机类物质含量高,可燃物质含量低,我国大多数城市仍以煤作为主要燃料,生活垃圾中煤渣等无机物含量高。(2)、有机类物质中纸张、橡胶等高热值物质少。(3)、生活垃圾含水率高,我国生活垃圾还有不少地区采用露天容器收集,一旦下雨,生活垃圾就会被雨水淋湿而使其含水率更高。(4)、由于我国生活垃圾采用混合收集,所以生活垃圾成分复杂。1.4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根据我国的生活垃圾特点和具体国情,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为:近期内应着重发展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处理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焚烧与综合利用技术,医院和其他危害性大的垃圾,应专门收集并采取集中焚烧处理技术。重视开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总目标。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本次讲稿以“卫生填埋”为例。1.生活垃圾处理概论(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4)《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5)《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年;(7)《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8)《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9)《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10)《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设计依据及收资要求–设计依据1.县城总体规划(主要收集城市性质及规模、规划分期、人口等,由规划局或建设局提供);2.环卫专业规划(收集相关专业规划的内容和要求,由规划局、建设局提供);3.项目区域近五年或十年人口统计资料(由统计局提供);;4.县城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理系统现状(环卫系统设备与设施;现状垃圾日产生量和垃圾组成成份分析;垃圾收费处置标准及相关文件;由环卫局提供);5.县城气象、气候资料(近10年逐月降雨量蒸发量统计资料,最多风向、静风频率等,由气象部门提供);6.垃圾处理拟建场址(2~3个备选厂址)地形图(1:500电子版)、地勘报告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由项目业主提供);7.拟建场址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周围自然环境、距居民点的距离、交通运输、供电、供水条件、取土场位置、拆迁、占地情况等,由现场收资及项目业主提供);2.设计依据及收资要求–收资要求服务范围:由总规或专项规划确定的范围确定本项目的服务范围。服务人口:1.根据总规人口预测;2.根据服务范围内现状人口及近5~10年的人口增长率预测;对上述两种方法结果进行分析比选后最终确定服务人口。3、项目建设规模论证垃圾产率:目前,居民人均每日生活垃圾产量介于0.8~1.5kg之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产率会随之提高,但随着液化气、煤气使用率的提高,垃圾产率又会随之降低,最终达到一个相对固定的数值。具体的垃圾产率应结合现状调查资料进行预测。各年垃圾产量预测****县城市垃圾各年产生量推算表年份日产量(t/d)年产量(t/年)各年填埋量累计(t)201033.5212234.8012234.80201134.6612651.1924885.99201235.8513084.2437970.23201337.0813534.6151504.84201438.3614002.9965507.83201539.7014490.1179997.95201641.0914996.7294994.67201742.5315523.59110518.25201844.0316071.53126589.78201945.5916641.39143231.17202047.2217234.05160465.22202148.9117850.41178315.63202250.6618491.43196807.05202352.4919158.08215965.14202454.3919851.41235816.54202556.3620572.46256389.00Q=∑p*t*qQ------------垃圾量(kg)P------------人口(人)t-------------填埋时间(d)q------------垃圾产率(kg/人.d)收运系统根据麻**县的实际情况:可按设中转站和不设中转站两种情况对收运系统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运距小于15km,可不设中转站。4、收运系统设计县城垃圾收运体系-不设中转站居民垃圾小区垃圾房垃圾填埋场收集车住宅小区垃圾转运流程图企事业单位垃圾单位垃圾房垃圾填埋场收集车收运车公共场所垃圾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垃圾转运流程图县城垃圾收运体系-设中转站居民垃圾小区垃圾房中转站收集车住宅小区垃圾转运流程图企事业单位垃圾单位垃圾房垃圾填埋场收集车收集车公共场所垃圾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垃圾转运流程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转运车转运车5、垃圾场工艺设计库区部分: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系统、地下水收集系统、气体导排系统,锚固沟、截洪沟、垃圾坝等;渗滤液系统: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处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大气、地下水、地表水、渗滤液监测等;工艺设计主要工程内容:5、垃圾场工艺设计填埋库区:填埋场中用于填埋垃圾的区域;垃圾坝:建在垃圾填埋库区汇水上下游或周边,由粘土、块石等建筑材料筑成,起到阻挡垃圾形成填埋场初始库容的堤坝;防渗系统:在垃圾填埋场场地和四周边坡坡上为构筑渗沥液防渗屏障所选用的各种材料组成的体系。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在防渗系统上部,用于收集和导排渗沥液的设施。;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在防渗系统基础层下方,用于收集和导排地下水的设施;主要术语:5、垃圾场工艺设计锚固沟:固定防渗系统的沟道设施,有边坡锚固沟和终场锚固沟两种;截洪沟:截留非填埋区的地面水(雨水)、减少渗滤液产量的截水设施。截洪沟按20年的重现期设计,按50年的重现期校核。调节池:在污水处理系统前设置的具有均化、调蓄功能或兼有污水预处理功能的构筑物。渗滤液处理系统:对渗滤液进行处理,确保最终出水达《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相关指标的污水处理系统。主要术语:5、垃圾场工艺设计4.0.1填埋场选址应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收集:l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及相关规划;2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与公众反映,填埋气体利用的可能性;3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土石料条件;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5洪泛周期(年)、降水量、蒸发量、夏季主导风向及风速、基本风压值;6道路、交通运愉、给排水及供电条件;7拟填埋处理的垃圾量和性质,服务范围和垃圾收集运愉情况;8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资料;9城市电力和燃气现状及规划资料。6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7选址应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垃圾场选址:5、垃圾场工艺设计4.0.2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2洪泛区和泄洪道;3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4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5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6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9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垃圾场选址:5、垃圾场工艺设计4.0.3填埋场选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2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3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4交通方便,运距合理;5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6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7选址应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垃圾场选址:5、垃圾场工艺设计4.0.4填埋场选址应按下列顺序进行:1场址候选在全面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初定3个或3个以上候选场址。2场址预选通过对候选场址进行踏勘,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地质、水文、气象、供电、给排水、覆盖土源、交通运输及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推荐2个或2个以上预选场址。3场址确定对预选场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及环境比较,推荐拟定场址。对拟定场址进行地形测量、初步勘察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选址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确定场址。垃圾场选址:卫生填埋工艺流程卫生填埋场库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根据所在的地形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平地型填埋场、山谷型填埋场、坡地型填埋场和滩涂型填埋场。这四种填埋场各具特点,选择时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根据选址情况,本项目选址属于山谷型填埋场.根据前述人口预测及垃圾量预测,***县城市垃圾处理系统服务年限按2010年起算,到2025年共有近25.6万吨垃圾要处理。垃圾场平均处理规模为44t/d。根据国内外的经验,经小型垃圾压实机或大型推土机压实的垃圾,密度都在0.8~0.85t/m3之间,充分腐熟后密度为0.9t/m3。除去卫生填埋中的覆盖土、垃圾渗滤液收集系统、导气系统、排洪井和截洪沟等所占的体积,一般取一m3库容容纳0.70t垃圾。由此推算某县城市生
本文标题:垃圾场设计概要3-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7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