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策略
交通运输导论报告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导论专业交通运输班级交通运输一班学生姓名学号上课地点上课教师时间:2012-2013学年第2学期成绩第2页共6页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策略作者:摘要:我们每天生活在城市里,却不知道我们的城市变了模样。再不是空气清新、道路通畅的美丽画面了,如今的城市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就非常严峻。它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需要,交通拥堵问题也就日益增加。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手段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尤其是我们学交通专业的人,更应该为此做出一些贡献。本论文讲述了什么是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功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形成原因、国外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功经验以及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建议。关键词:交通运输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建议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普通成为焦点问题。我们不断开路,不断修路,却不断拥堵。路网不畅、设施不足、行车难、停车难、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也日益突显。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希望我们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能尽快得到改善。一、什么是交通运输【运输】(transportation)是指使用运输工具将人,货从一地移至另一地的一种过程或经济行为。【交通】(traffic)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所产生的现象,这是交通的广泛定义而一般人较熟悉的交通,狭义而言则专指道路上车辆或行人的交通。【区别】交通强调的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情况;运输强调的是运输工具上载运人员与物资的多少、位移的大小。如:交通量与运输量的关系。【联系】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交通是手段,运输是目的。彼此离不开。二、交通现状及拥堵原因(一)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的定位,应协调城市各规划区域与交通之间的第3页共6页关系,避免造成局部负荷过重。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城市规划者对于城市的功能定位缺乏一个系统、科学、前瞻性的考虑。像北京采取单中心、摊大饼的城市扩张模式,主要商务区、金融区和行政区都集中于三环以内,形成典型潮汐式交通出行,二环路内的面积仅占市区总面积的6%,却集中了全市机动车交通量的30%。尽管北京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空间发展格局,但由于中心城区发展惯性,在进出城道路、中心区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交通拥堵很难短期内得到有效缓解。从上海市道路网运行现状来看,占中心区道路长度22%的主干路网承担了该区域总流量的69%,流量过于集中造成了主要道路的拥阻。由于路幅较狭窄、容量有限、断头路等原因,占中心区道路长度64%以上的支小道路系统,所承担的交通流量却不到25%,交通流量在道路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不均衡。由于各种限制,广州没有按照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将城市生活区、办公区、商业区、工业区和交通枢纽区等功能区进行合理布局,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路面交通的不合理性分布逐渐显现。(二)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随着近几年我国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加,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城市道路的拥堵程度。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区小汽车无序发展、过度使用,使中心区的道路网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加剧了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严重程度。近15年来,北京汽车保有量每年平均递增率超过15%,个别年份甚至接近20%,而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年平均增加率仅为1.2%和3.7%,致使交通需求,特别是小汽车交通需求与市区路网总容量之间的缺口日益扩大。(三)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我国早在2005年就确立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但在实践中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尚未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轨道交通等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建设滞后,致使小汽车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加剧了道路的拥堵。在北京,早晚高峰时段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慢则12~13公里/小时,快则17~18公里/小时,而地铁车厢内人员非常拥挤,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上海、广州的情况也相类似,在上海中心城区“三纵三横”路网高峰时段公交车平均车速为16公里/小时,最慢车速仅为12公里/小时,而广州高峰期公交平均时速为11~13公里/小时。(四)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不合理政府应积极引导和调节居民的出行方式,通过价格杠杆、服务水平等调节居民出行方式比例。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由过去以步行、自行车为主转向以小汽车出行为主,公共交通受到小汽车交通的挑战,导致交通出行结构呈现不合理性。同样,上海提出201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比例从35%提高到45%,基本实现中心城高峰时段90%市民公共交通出行在1小时内完成,基本满足日均约5900万人次出行总量的交通需求。广州也积极落实“公交优先”战第4页共6页略,从“财政优先、用地优先、路权优先、信号优先”等四方面积极建设“公交都市”,到2013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5%,到2015年力争达到42%。(五)静态交通容量不足近年来,大城市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而停车资源供应不足、分布不均,导致中心城区的停车难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据国际经验,停车泊位应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1~1.2倍,以北京市为例,按机动车保有量400万辆计算,停车泊位应达到440~480万个才能满足基本需求。但许多城市远远不能达到此标准,使得大量车辆被迫停靠在公共道路上,使原本不足的道路面积更难以满足车辆流动的需要,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造成了交通拥堵。截止2009年底,北京私人小汽车同比增长23.1%,相对小汽车的增长,停车泊位增长速度缓慢。以经营性停车场为例,2009年底共有经营性停车场5274个,经营性停车泊位127.8万个,同比增长15%。同样,上海、广州也面临着停车位紧缺的情况。(六)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大城市交通管理多采取被动适应式的交通管理模式,通过大规模的道路建设来增加交通供给量,道路建设仍无法赶上车辆的需求,相反诱发了更多新的需求使得交通越来越堵。随着我国大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出行者交通行为的日趋规范,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愈来愈依赖于its技术的应用。通过建立atms系统,实现道路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发布,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这也要求我国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相应提高。三、交通拥堵治理对策北京、广州、上海都发布了治堵策略,都体现了“建”“管”“限”的思想。下面从交通供给、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对三个城市的治堵策略进行比较。(一)增加交通供给单纯靠增加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是无效的,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增加供给模式并不是单纯地增加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应结合城市交通路网存在缺陷,调整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19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10月25日市交通结构和完善交通管理方式,有效利用道路资源来缓解交通拥堵。(二)采取交通需求管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交通管理逐步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手段,而交通需求管理也在此期间逐步发展起来。交通需求管理的核心是要通过诱导人们的出行方式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矛盾。三个城市采取策略主要目的就是控制小汽车增长速度,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调节拥堵路段通行权等。上海、广州侧重于利用经济手段来取得上述目的,而北京更侧重于管理手段。(三)完善交通管理制度我国城市交通涉及的法规主要有《城市规划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规划法》用于指导城市。建设和交通规划,其覆盖面和深度还不够,《道路交通安第5页共6页全法》在立法规则可实施性、适用范围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三个城市改变了以往以管理车20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理论前沿辆为主的管理制度,采取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对慢性交通的管理和服务。四、国外交通拥堵治理及对我国的借鉴(1)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和谐统一。交通拥堵很多情况下是由城市规划不合理造成的,行政区、商务区等过分集中。很多城市规划的新区,忽视了教育、医疗、行政服务等优质公共资源的分配,为交通拥堵创造了条件。在城市规划时,应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2)采取经济手段治理交通拥堵。通过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停车费、进城费、拥堵费,限制车辆进入城市中心区,减少中心区的交通拥堵。在某些经常性拥堵路段,对交通高峰时段行驶的车辆征收道路通行费。通过降低票价等经济手段,引导人们更多的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3)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安排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绿色安全、便捷快速的城市换乘体系等。实施不同程度的小汽车总量调控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有效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针对特大城市,大力发展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方式。(4)允许并鼓励“合乘”出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民间自发的“合乘”出行,提高小汽车的使用效率。(5)采取行政手段治理交通拥堵。推进公车制度改革,抑制单位车辆数量增加,以车辆补贴、班车等方式解决单位用车需要。针对我国大城市车辆数量的急剧增加,可以采用车辆牌照定额分配制度,使车辆数量增长处于一个合理水平。对于城市中心区,采取限号方式减少车辆的进入,缓解交通拥堵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加大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出行”。五、结束语治理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大工程,不仅需要大家提出合理的建议,还要在实际的实施中随机应变。虽然国外也有很多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符合我们自己的需求,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通过优化交通结构、平衡需求调控、完善路网结构、优化交通组织、强化科技监管等措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而实现我国城市交通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昔日的清新与通畅指日可待。参考文献:[1]曹宝贵.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与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第6页共6页[2]首都之窗.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2011-2-4[3]仇保兴.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的难点与对策建议[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4:6-9[4]徐东云.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及理论研究新进展[r].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1-10
本文标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8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