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城市公共空间的多主体需求研究--以华侨城生态广场为例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调查方法及框架第三部分:案例研究第四部分:总结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及意义•深圳公共空间总量不足。•2005年编制的《深圳经济特区公共空间系统规划》提出“公平与活力”的原则。公平就是平等地为所有居住在深圳的人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和场所;活力就是方便市民参与。•华侨城生态广场作为深圳市成功的公共空间案例,其开发设计理念与《规划》有许多的契合点,对“公平与活力”的原则也有较好的体现。研究背景公共空间:多主体:关键概念:指的是城市中室外的、面向所有市民的、免费开放的、经过人工开发并提供活动设施的场所。是指使用主体,公共空间的使用者或服务利益的直接接受者等。需求:需求是指使用者想要获得更满意程度的一种愿望。在本研究中指使用者在公共空间中想要获得更满意程度的愿望。--------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经济特区公共空间系统规划》,2005,6.--------〔美〕谢斯,〔美〕米托,罗立彬译.消费者行为学管理视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P11--------〔美〕谢斯,〔美〕米托,罗立彬译.消费者行为学管理视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P13.公共产品:需求主体:关键概念:指人们能共同受益的消费品。•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受益上的非排他性。指社会生产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受益者。作为公共产品的公园来说,主要是指使用者。研究目的及意义•从使用主体的需求的角度研究公共空间,更为客观。•为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支撑。•为现有城市公共空间的改进提出参考性的建议。第二部分:研究方法及框架研究方法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营销学的需求分类方法,主要参考了纽曼(Newman)、格罗斯(Gross)等的使用者需要理论。主要采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有:1观察:在不同时间,对生态广场的不同地点的使用者进行观察。2访谈:a对生态广场的各类使用者的访谈。b对华侨城规划部和汇文荔海的物业管理处的相关负责人的访谈。3问卷调查:对生态广场的各类使用者的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研究假设:本研究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假设:•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的使用人群对城市公园的需求不同;•城市公园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直接影响使用人群的利益;•企业对城市公园的建设管理没有达到理想的使用满意度。准备阶段初期研究深入研究•分析比较研究方法、完善研究框架。•进一步了解生态广场使用信息:现场初勘(4天)、观察访谈(51人)。•进行1天的问卷试调查(40份)。•问卷随机调查(3天200份/有效196份),同时深入进行观察访谈。•对华侨城规划处负责人进行访谈。•对汇文荔海物业管理处负责人进行访谈。预研究•针对选题了解研究背景,确定研究目的及意义等,进行文献综述。•了解生态广场:资料搜集、现场初勘(2天)、观察访谈(19人)。研究框架:实施阶段分析数据整理结果•问卷随机调查(3天200份/有效196份)收集数据进行使用主体与需求的交叉分析:1)单因子描述及分析2)主体属性交叉分析3)需求与主体交叉分析4)针对需求类别的主体两次交叉分析5)针对需求类别的主体三次交叉分析研究框架:观察问卷访谈文献、网络•确定需求分类系统。•确定使用主体分类系统。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总结阶段生态广场多主体需求研究的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研究框架:第三部分:案例研究•研究对象概述•研究过程•研究分析•需求平衡的分析与建议研究对象概述研究对象概述—华侨城华侨城始建于1985年,为国家一次性划拨,拥有独立执法权和规划权的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华侨城的开发过程中保护了原有的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融为一体。创建有特色、有潜力的社区公共空间环境是华侨城城区建设发展的根本原则。研究对象概述—生态广场•生态广场设计服务人群主要是城区几万居民。•完全开放的,侨城周边居民、附近工作人员,市民和游客,都成了广场的使用者。•生态广场的环境氛围吸引了众多设计公司和商铺的进入,包括餐厅、酒吧、茶室、精品商店、书店、乐行、美发店等。研究过程研究过程编号内容调查对象时长时间形式调查人数1预调查广场使用者2天2008.3.7周五2008.3.8周六观察、访谈19人(访谈)2初期调查广场使用者4天2008.3.19周三,2008.3.23周日,2008.3.24周一,2008.4.2周三观察、访谈51人(访谈)3问卷试调查广场使用者1天2008.4.6周日随机问卷调查、访谈40人4问卷调查广场使用者3天2008.4.10-11周四及周五(100份,99份有效)2008.4.12周六(100份,97份有效)随机问卷调查、访谈200人5对管理者访谈华侨城规划处、汇文荔海物业管理处2天2008.4.10周四2008.4.12周六访谈2人1预调查通过两天时间的观察以及对广场使用者的随机访谈,获得对华侨城生态广场的感性认识。通过预调查发现:生态广场上不同的使用者关注点也不同。但由于随即访谈的方式缺乏引导性,使得获得的信息缺乏针对性,在随后的研究过程应该将问卷调查与有针对性地访谈结合起来,尽量确保观察、问卷与访谈的客观性。2初期调查为期4天,分别在早中晚各个时段对51人进行了观察与访谈,其中包括居民、游客、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及广场附近所有店铺的工作人员。通过预调查,对发生在生态广场的使用者的各种行为进行了总结梳理,同时,初步了解使用者的满意情况以及行为的影响因素。3问卷试调查针对观察访谈的结果,我们设置了问卷并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检验问卷效果,首先试发了40份问卷,但通过问卷试调查,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表格性问题难度偏大,影响全面、真实的获得信息;选择题比问答题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个人信息中的月收入项回填率不高;使用者活动需要进行分类;问卷页数太多、问题表述累赘,需要精简;缺乏对华侨城主体居民的问题等。4问卷调查针对问卷试调查中的问题,我们对问卷进行了重新调整,针对生态广场不同使用者的基本属性、在广场中的活动、不同需求的满意情况、华侨城主体使用者状况等设置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并且在平日及周末选择三天发放了2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96份。5对管理者访谈•华侨城规划建设部的崔轶男经理•汇文荔海物业管理处的王经理•了解了华侨城开发建设背景、信息反馈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信息。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华侨城的管理方对使用者的意见与建议都有深刻的思考与适当的回应。•开发建设过程•管理完善过程1功能定位: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开放空间。2规划理念:生态、步行优先。3建设特点:保留原有地形、注重绿化。4权力优势:开发与执法相结合,提升开发力度与效率。1对交通、景观的改善都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进行的。2照明、避雨设施与厕所正在改善与建设。3决策时以最广大的使用群体利益为标准。4目标是营造出一个生长的社区广场。访谈—华侨城规划建设部•管理体制问题•具体问题处理1管理职权有交叉,分工不明确。2物业承担了超出本职的责任。3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维护物业人员的基本利益。4业主维权意识强,但缺乏理性与针对性。1对养狗问题通过宣传、教育来解决,但力度不大。2对照明、避雨及厕所问题及时维护并向上反映。3定期对业主进行调查,总结工作问题。4解决问题时与其他部门进行密切合作。访谈—汇文荔海物业管理处研究分析研究分析--需求分类系统需求分类定义举例1功能性需求人的基本性的需求穿行、如厕、安全、清洁、锻炼、文娱、消费2社会性需求人们建立或促进社会关系的需求交流、集会、社交、宣传3情感需求在一定的环境中营造一种舒适的感受和感情的需求休息、亲子、观光、游览、休闲、约会4知识需求满足人们了解和学习新事物的需求学习、调研5情景性需求满足情景性的或者在某一时间地点偶然出现的需要避雨、遮荫•基于基于营销学的需求分类方法,•主要参考了纽曼(Newman)、格罗斯(Gross)等的“使用者需求理论”。研究分析—主体分类系统主体分类类别1按年龄区分主体A.小于18岁;B.18-30岁;C.30-退休年龄;D.退休年龄2按来源地区分主体A.华侨城内;B.华侨城周边居民;C.深圳居民;D.外地游客;E工作人员3按使用频率区分主体A.每天;B.2-3次/周;C.2-3次/月;D.其他•主要从年龄、来源地、使用频率三个方面进行区分。主体与需求分析——单因子分析•广场的使用主体对于功能性需求最强烈,其次依次为情感性需求,知识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和情景性需求。•知识性需求较高与问卷采取随机调查,对中小学生进行了一定量的调查有关。基于需求的单因子分析需求分类选择人数/人人数比率/%功能性需求15983.7社会性需求6534.2情感性需求9147.9知识性需求9047.4情景性需求168.4合计421221.6基于主体的单因子分析a年龄b来源地c频次以中年人(18-30岁)为主,约占调查人数的一半,其次依次为青少年(小于18岁)和成年人(30-退休年龄),达到退休年龄的人。以华侨城内居民为主,约占调查人数的一半。其它使用主体按人数排序,依次为深圳居民、华侨城周边居民、工作人员和外地游客。每周来广场2-3次以上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60%以上,即广场的主要使用人群较为固定。主体属性交叉分析•来源地*频次•来源地*年龄•年龄*频次•来源地*年龄*频次频率A每天B2-3次/周C2-3次/月D其他A华侨城内居民473069B华侨城周边居民121265C深圳居民771111D外地游客0145E工作人员11354Total77533234•来自于华侨城内居民和工作人员使用生态广场的频率最高。•华侨城周边居民、深圳居民和外地游客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来源地*频次—交叉分析主体属性交叉分析•来源地*年龄•年龄*频次•来源地*年龄*频次•来自于华侨城内的居民中,人数最多的是18岁以下的孩子,其次是18到30岁的年轻人,•来自于华侨城周围的居民、深圳居民、外地游客和工作人员的使用者则主要以18到30岁的年轻人为主。•18岁到30岁的年轻人与退休的老人使用的频率最高,•18岁以下的孩子、30岁至退休年龄的人使用频率相对较少。•华侨城内的居民中,18岁到30岁的年轻人、退休的老人和18岁以下的孩子使用的频率最高,•华侨城周边的居民对广场的使用频率低于华侨城内居民,主要使用者是18岁到30岁的年轻人和退休的老人,•工作人员中18岁到30岁的年轻人对生态广场的使用频率最高。需求*主体描述及分析1)来源地*需求:按来源地划分的使用主体关注的需求排序12345A华侨城内居民功能性需求知识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性需求情景性需求B华侨城周边居民功能性需求情感需求知识需求社会性需求情景性需求C深圳居民功能性需求社会性需求情感需求知识需求情景性需求D外地游客功能性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性需求知识需求情景性需求E工作人员功能性需求社会性需求情感需求知识需求情景性需求•不同使用频率的使用主体对功能性需求要求最高,对情景性需求要求最低。•华侨城内及其周边居民里,相同使用频率的主体关注的需求类型也相同,依次是知识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性需求和情境性需求。•使用频率较低的主体对除功能性需求以外的其它的需求要求不尽相同。2)频率*需求:按频率划分的使用主体关注的需求排序12345A每天功能性需求知识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性需求情景性需求B2-3次/周功能性需求知识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性需求情景性需求C2-3次/月功能性需求社会性需求情感需求知识需求情景性需求D其他功能性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性需求知识需求情景性需求•不同使用频率的使用主体对功能性需求要求最高,对情景性需求要求最低。•华侨城内及其周边居民里,相同使用频率的主体关注的需求类型也相同,依次是知识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性需求和情境性需求。•使用频率较低的主体对除功能性需求以外的其它的需求要求不尽相同。3)年龄*需求:按年龄划分的使用主体关注的需求排序12345A18岁功能性需求知识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性需求情景性需求B18-30功能性需求情感需求知识需求社会性需求情景性需求C30-退休年龄功能性需求社会性需求情感需求知识需求情景性需求D退休年龄功能性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性需求知识需求情景性需求•不同年龄的使用主体对功
本文标题:城市公共空间的多主体需求研究--以华侨城生态广场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8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