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城市老年人社会适应及其差异性研究
1城市老年人社会适应及其差异性研究第一节老年人社会适应研究的理论视角一、社会角色理论与老年人社会适应“角色”一词原是戏剧界的术语,用来描述演员所扮演的戏剧中的人物。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系统的使用了社会角色这一概念,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在其著作《心灵、自我与社会》中将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用来分析个体在不同情境中的总体行为,注重角色的互动。人类学家林顿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指出,角色则是由个体所处位置决定的符合模式化期望的行为,是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他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注重角色的社会文化背景。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旳自我呈现》一书中指出在社会这个舞台中每个人都在扮演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角色扮演不仅是从人们前台后台的表现所体现出的静态部分,而且角色扮演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角色扮演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对角色的期望、领悟和实践。欧文?戈夫曼以游乐场上的电动旋转木马为观察对象,阐述了角色距离的思想。角色距离是指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其假定角色之间存在着距离,他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角色距离都不包括那些没有投入此种角色的行为,而仅仅包括那些与某种特定角色有关联的行为。一个个体从中年期进入到老年期,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衰老的过程中卸去其以往所承担的角色,开始面对新的角色。老年个体要扮演好这个新的角色不仅需要正确认识这个新的角色,而且还要适应在这一阶段所发生的变化,如老年个体面对自身身体机能的下降以及一系列的生活事件。而且在此过程中,老年个体自身的能力与之所希望的角色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如老年个体希望自己能生活自理,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起居,但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胜任,这些是老年个体所力不能及的,因此老年个体需要正确的认识这些变化,调整心理积极地适应这些变化。只有老年个体适应在老年期的一系列变化,才能更好的扮演老年这个角色,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二、自我效能理论与老年人社会适应自我效能理论首先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bandura,1986)提出的,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认为,人类行为不仅受到行为后果强化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通过个人的认知形成对结果预期的先行因素的影响。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的把握与感受,是人们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某种行为的自信程度,是否相信自己或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一项活动。自我效能作为具有重要心理功能和价值的心理成分,这种先行预期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果预期(outcomeexpectation),是指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二是效能预期(efficacyexpectation)是指个人自己从事某项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做到的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估。自我效能感是构成社会适应情景中心理优势感的重要成分,具有很强的情境性,有的人在某种情境下或完成某项活动具有自信,而在其它情境或完成其它活动任务时则可能缺自我效能感就是老年个体面对老年期出现的一些事件或自身身体机能的下2降能否有正确的认知,进而采取一些积极措施,使减轻这些变化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对于老年人在面对变化后环境的适应能力来说学习效能感和一般效能感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习效能感就是不同特征的老年人在面对老年期的变化时所做出的积极反应,即采取一些积极策略如积极参加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怡情养性的事情,促进其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而一般效能感就是老年人在老年期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或什么变化,都能正确的认知且有自信能适应这一变化。第二节老年人社会适应研究的文献综述一、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内容绝大部分关于老年人的研究是将其看作一个客体,是一个需要帮助和照料的群体,而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研究是将其看作一个社会生活的主体,是内部具有很大异性、并且面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具有自身适应和调适的能动性以及主动性的群体。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内容、不同个体具有社会适应差异性的原因及其社会适应对老年人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这三个方面。老年人社会适应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所关注的适应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有社会角色的适应、心理适应及老年人具有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三个方面。(一)老年人社会角色的适应一个个体从中年期进入到老年期,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工作或决策角色发生转变,必定会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诸多的不适应。学者姜德珍通过身心健康的视角分析了老年人对新的社会角色的适应,老年人新社会角色的适应是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水平最重要的因素。阎志强在《广东退休老人社会适应研究》中通过广州老年人口抽样调查和住在养老院中的退休老人对丧失社会角色时出现的压力性事件和不适应状态的分析,显示老年人最重要的适应内容是社会角色,他将社会适应分为经济适应、心理适应、家庭关系适应、社会关系适应和居住安排适应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其适应的状况。而陈勃、桂瑶瑶对女性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研究中指出,女性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面对社会角色的变化具有更大的适应困难,在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角色转化等女性老年人需要适应的内容中,最主要的是对新角色的适应。(二)老年人心理的适应老年人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人的身体、精力、智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理上明显衰老、精神和智力也逐渐衰退,老年人在面对这些变化时,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者高之旭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中指出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内容应是心理健康,具体有身体、智力、情绪协调,人际关系良好,有幸福感和有效率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应对这些变化是老年人社会适应的最重要内容。(三)老年人具有的社会适应能力老年人社会适应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老年人自身适应能力的发挥过程,陈勃对城乡老年人社会适应和对突发性事件下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研究中指出,老年人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是老年人学习或发挥适应环境所需要的机能,将社会适应分为“生存性社会适应”与“发展性社会适应”两大类,其中生存性社会适应,主要指老年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能够自理、存活的程度;发展性社会适应,主要指老年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自身潜能、扩展自我价值的程度,强调了社会适应不仅仅体现在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还体现在实现自我价值和发挥潜能;具体3从人际交往适应、角色转换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社会整体评价适应性、社会变革适应性和行为方式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三、老年人社会适应与精神生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老年人社会适应与主观幸福感社会适应能力强的老年人,其精神生活丰富、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高。欧阳雪莲等学者提出主观幸福感就是个体自己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评定,社会适应能力强的老年人也具有较强的主观幸福感,但是地域差异在老年人具体生活中的社会适应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老年人社会适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在不同的方面其社会适应也具有差异性,不同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人际交往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和角色转换适应性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地影响,而社会整体变化的适应性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预测效应。”(二)老年人社会适应与精神生活老年人社会适应与精神生活,学者刘颂指出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即是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关键,良好的社会适应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社会适应良好是健康老龄化的目的,而表现为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则是实现社会适应良好的前提和条件,更是推进健康老龄化的关键。四、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先行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己有关于社会适应的研究其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青少年、中学生以及流动人口,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对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主要关注的是一种具有空间地域移动的适应性研究,而对学生、青少年等的社会适应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个体再社会化的适应性。对老年人社会适应先行研究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对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研究是从老年人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进行评价其适应程度,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老年人自身的生存性和发展性适应还有对社会发展的适应。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对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程度差异问题,已有研究从个体自我控制理论等心理学的视角进行的解释,没有直接用社会角色理论进行阐述。老年人社会适应是一个复杂的适应过程,不仅表现在心理上而且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上,由此对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程度差异问题不仅从自我效能感等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而且从社会角色转化的视角阐释老年人能否适应老年期的一些变化,能否成功扮演老年这一角色。第二,已有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研究对不同特征的个体具有社会适应程度差异的原因分析中,没有涉及到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或志愿活动的频率,老年人参与活动对其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与人交往、交流,尤其参与志愿活动让老年人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体现了价值。因此,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或志愿活动对老年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具体分析老年人所参与文体活动或志愿活动的频率对老年人社会适应各维度的适应程度的影响。第三节老年人社会适应概念的界定一、适应适应(adaptation)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概念,源自于拉丁文“adaptare”。最初来使用于生物学领域是指生物有机体在生存竞争中调整自身生存形态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条件而形成的活动形式。生物学认为,适应是生物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包含两种基本含义:一是生物的结构大都适合于一定的功能。在生物的4各个层次上都显示出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二是生物的结构与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繁殖。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中,用“生存”来定义适应,指出最适应于环境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所关注的的是生物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生物体的进化过程也就是优胜劣汰,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即生物进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适应。所有生物体必然要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规律,当外在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凭借遗传基因或者采取某种调整和应激措施应对这种变化。在心理学中,适应则用来表征个体在生活或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调整自身的身心状态来顺应改变的过程,以保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智力发展中论述智慧的本质时指出,智力的本质从生物学上来说就是一种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这种适应即可以是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对环境的顺应或同化就是一种动态的适应过程,适应的主体对环境的同化作用和环境对主体的顺应作用,以达到相互均衡的过程。”一般意义上,心理学范畴中的适应通常包括三个层次上的适应:第一,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即生理适应,在生物学中,适应是指个体为求得自身生存而在生理功能和心理结构方面的发展与完善,所有的器官都是用进废退的。第二,心理上的适应,心理适应性,或称心理适应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特征,指个体在社会组织系统、群体或文化经济因素的变化中,其生存功能、发展和目标的实现相应的变化的能力。第三,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包括为了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适应和努力改变环境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适应。社会学将适应看作是一种社会结构系统的适应、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提出人类历史是由一连串的相互适应性的社会结构框架组成的序列,同时,世界现代化的过程表明“适应”正成为一个特定社会能否发展和发展快慢的决定因素。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Parsons)指出,任何系统要得以生存就必须具备四项功能:适应功能、目标达致功能、整合功能和模式维持功能,同时满足某些条件,来处理系统内部状态和适应外部环境。23其中,适应功能即系统必须具有适应环境和从环境里获得资源的能力,是系统生存的首要及基本功能,正是由于适应,系统才能达到有序状态,系统单元取得动力和动机,系统内部保持和谐,从而使得以生存与发展。社会学家阿莱克斯?英克尔斯认为适应是社会延续所必备的条件,根据适应社会生活中不同类的事实而引
本文标题:城市老年人社会适应及其差异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0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