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开题报告张家营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课题组卢明月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对素质教育的这一新提法作了明确阐述:“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教育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决议还要求每个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它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有力地促进着教育教学的改革。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信息量大,反馈快,交互性强等优势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基于此,我们提出了课题《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创新能力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客观需要,是现代社会建设者的必备素质,也是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构成。通过对本课题研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储备科技后备人才,从而为形成必要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打好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顺利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创新能力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是学校教育目标的主渠道。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科实际,通过营造教学氛围、创设质疑情景、加强实验教学、开展探究学习等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1、了解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尤其是创造潜能的开发。2、认识创新的本质,构建创新教育模式,造就创新型教师。3、探索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规律及表现特点。提炼中小学生创新学习习惯的目标。4、总结了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流程。5、提高学校素质教育质量和教育科研水平。三、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1.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2.创设质疑情景,培养创新精神。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4.开展探究学习,实现自主创新。四、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一)课题研究的思路1、课题组成人员经过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关于创新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学习相关理论,找出理论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一手材料。完成开题报告,召开开题会。2、课题组在充分获得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结合目前学生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分阶段分年级对不同学生进行课题实验及跟踪调查研究,探索研究途径,发现研究规律,总结创新能力培养理论和课堂模式。提炼创新能力培养课堂教学基本特征及基本流程。3、在充分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出高质量的结题论文。(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1.准备阶段:(2012.9——2012.12)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和申报,提出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分层教育,明确课题实验操作要求,并参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写出课题研究方案并按时开题。2.实施阶段:(2012.12——2013.7)具体细化研究计划,对课题实验模式进行实施,边实践边总结,积累课题实验资料,完善课题实验模式,及时进行调整。3.总结阶段及成果鉴定:(2013.7——2013.10)对实验资料和成果加以收集整理和总结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并邀请上级领导和专家进行本课题成果鉴定。五、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进行研究。1、文献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来检索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知识,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理论依据。2、调查法。运用调查法研究了解课题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进行理论参考,为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3、归纳总结法。将研究数据、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清理脉络。六、课题负责人卢明月近年来参与了国家级课题《读写一体综合训练中的语言规范教育因素研究》,市级《学科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堂教学模式研究》,市级《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的研究,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和理论基础。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七、主要参考文献陶学忠《创新能力培养》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撰稿:科研室卢明月
本文标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2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