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银行资本、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文献综述
1银行资本、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文献综述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摘要:银行资本自身具有顺周期变化的特点,监管当局的资本监管一般会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顺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因此在经济高涨期,必须高度关注信贷快速扩张的潜在后果。银行资本的顺周期变化也会使货币政策效果表现出非对称性,造成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同,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政策目标的差异往往也会导致短期银行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内的潜在冲突,但长期目标是一致的。我国正逐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相关国际研究成果值得梳理和借鉴。关键词:银行资本;顺周期性;货币政策一、银行资本自身的顺周期变化KatalinMero(2002)指出,银行行为的顺周期特性源自贷款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经济衰退期,那些没有风险,能够获利的项目也难以获得融资,此时银行的顺周期行为会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而在经济景气时期,因为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乐观,银行倾向于承担更大的风险,银行通常更乐于向客户发放贷款,也放松了对抵押物品的要求。而且,在经济上升时期,银行接受的抵押品价值显著上升,而在萧条时这些抵押商品的价值可能明显下降,这极大地助长了银行的顺周期行为。银行风险偏好的增加同样也反映在贷款价格的变化上。在经济高涨时期,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银行通过降低贷款价格来维持或增加市场份额。因此,银行信贷政策态度在本质上有助于加强景气周期(包括周期性的景气或萧条),因而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由于在经济周期的整个变化过程中,银行资本受到盈利水平、贷款质量变化、贷款损失拨备水平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以及筹集新资本的成本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银行顺周期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资本的顺周期变化。(一)银行的盈利能力与经济周期平行在经济高涨期,银行收益通常会增加;而在经济萧条期,银行的收益会下跌。主要原因有:一是在经济高涨期,工商企业财务状况表现良好,偿付能力高;二是银行对客户的经济前景乐观,客户信用评级高,从而提取较少的贷款损失拨备(从长期看甚至可能低于合理水平),银行的利润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从而导致较高的利润分配;三是投资旺盛,资金需求量较大,因此贷款利率水平较高,银行利息收入增加;四是各种交易活跃,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相反,在经济萧条期,客户财务状况恶化,偿付能力下降,银行将面临贷款损失的突然增加,资本受到侵蚀,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并引发严格的信贷评审和信贷紧缩活动。拨备变化也会影响银行收益。总的拨备覆盖率及拨备成本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减少,而在经济低迷时期快速上升。因此,经济周期拐点一旦出现,马上会出现银行收益减少、风险承担意愿降低和信贷紧缩,此时银行会调整资产投资组合以增加安全性。也有观点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会提高银行贷款的周期性特征,增加银行收益的波动性。(二)银行资产质量、资产价格与经济周期平行2银行贷款质量依赖于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外部评级机构及信贷风险模型。银行贷款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环境恶化导致客户贷款违约率的周期性变化。Fama(1986)和Wilson(1997)发现,受宏观经济条件的影响,贷款违约率具有周期性。在经济高涨期,贷款违约率较低;而在经济衰退期,贷款违约率较高。Ferri、Liu和Majnoni(2000)以及Reisen(2000)研究发现,评级机构的行为也具有周期性①。资产价格本身就与经济周期平行运行。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贷款损失拨备的计提水平和确定资本要求的风险权重都取决于担保物的价值,而担保物的价值变化与经济周期的波动更为密切,担保物价值的任何变化将同时使贷款损失拨备和资本水平按同一方向变动。(三)银行从外部筹集资本的能力与经济周期平行在经济高涨期,银行的盈利水平及整个经营状况较好,投资者对银行的未来预期较好,愿意提供资金,银行从外部筹集资本相对容易;同时,筹集资本的风险溢价也较低,银行可以以相对合意的价格筹集到所需的资本。而在经济萧条期,整体经济状况恶化及银行自身过多的风险暴露导致银行从外部筹集资本的能力下降,即使可以筹集到资本,成本也会比较高。总之,在银行行为的顺周期特点下,从银行资本内源渠道和外源渠道来看,都呈现出与经济周期平行的特点。特别是那些严重依赖间接融资、小银行市场份额大的国家,贷款与经济周期的平行性更强,那些主要依赖间接融资的部门比如小企业贷款的顺周期性也非常强。二、资本监管与经济周期波动(一)资本监管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信贷紧缩,从而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如果银行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非常低,银行为了满足监管资本比率要求必须:(1)增加资本;(2)减少信贷供给,从而减少风险资产;(3)改善资产结构,增加具有较低风险权重的资产比例。Jackson等(1999)指出,银行会采取成本最有效的方式来满足监管资本要求。因此,如果筹集新资本的成本比较高(尤其对财务状况不佳的银行),为了满足监管资本要求,银行最佳作法是减少信贷供给。如果许多银行同时采取这种方法,会导致对经济的整体信贷供给减少。Bernanke和Lown(1991)、Furlong(1992)、Peek和Rosengren(1995)对美国的实证研究,Ito和NagatakiSasaki(1998)、Peek和Rosengren(1997)对日本的实证研究,Choi(2000)对韩国的实证研究等,都证明受到监管资本负面冲击的银行,为满足监管资本要求会减少信贷供给。国内学者如叶良艺(2002),尚静和王哲华(2004),黄宪、马理和代军勋(2005)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资本监管会对银行信贷产生紧缩效应,温信祥(2006)同样认为资本约束可能会影响银行的信贷供给,尤其是银行体系受到的资本约束比较严重时,从而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在信贷紧缩情况下,如果企业能够迅速发现其它的融资方式,银行信贷供给的下降就不会影响经济的实际产出。但是由于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许多借款者来说通过金融市场获得银行信贷以外的融资是不可行的,因此他们必须减少投资,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实际产出。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们进入金融市场的能力有限,银行信贷供给的下降对其具有更为严重的影响。Sekine(1999)指出,1993-1995年间对日本主银行的监管资本比率要求限制了较小的、不能够通过债券融资的企业的投资。①大多数的评级机构一年至少一次的对评级进行修正,提高准确性。3因此,如果银行不能够灵活地筹集资本而许多企业又依靠银行信贷来投资,银行资本的下降或资本充足率要求的上升都会导致总体信贷供给和产出的下降。(二)银行资本监管会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顺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最先研究银行资本监管的宏观经济影响的是BlumandHellwig(1995)。在他们的模型中,理想的投资水平取决于产出的价格、利率、公司利润(真实收益)和银行的贷款供给。银行受到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监管的约束,理想的投资水平同样也受到约束,理想的投资水平对产出和价格变化的敏感性也会改变。在银行资本受到监管的情况下,总需求的波动性更大,导致产出和价格水平更大的波动性。Cecchetti和Li(2005)对Blum和Hellwig(1995)的模型进行了扩展,引入了一个最优化的中央银行、供给冲击、修正的存款需求。金融行业框架主要包括一个考虑了资本比率约束的IS-LM模型,以利率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受到线性供给冲击的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银行资本约束限制了银行信贷的供给和企业投资,从而强化了均衡收益对需求和供给冲击的反应。对银行的资本要求会放大需求冲击(这与Blum和Hellwig的发现相同),同时也会放大供给方面冲击的影响,通过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增加冲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Blum-Hellwig和Cecchetti-Li研究方法的一个明显的理论缺陷是:没有充分考虑银行体系对资本监管的内生反应。Chami和Cosimano(2001)明确考虑了银行的上述反应,建立了一个动态的、代表性的、垄断银行模型,假设在当期银行认识到未来一个时期可能会受到资本约束。在他们的框架中,银行根据向前预期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确定是否贷款,分析了银行资本对资本监管的反应。他们发现货币政策对银行净利润的影响会影响所有银行贷款的动态供给,包括目前未受到资本要求约束的银行。Blum和Hellwig、Cecchetti和Li,Chami和Cosimano分析一致的结论是资本监管会导致贷款供给更为严重的顺周期性,并会放大经济的冲击。(三)顺周期特征的警示:在经济高涨期,必须高度关注信贷快速扩张的潜在长期后果,顺周期是金融危机、至少是导致金融脆弱性的原因之一国外很多研究发现,由于银行现在常用的信贷风险管理工具(主要为传统的贷款损失拨备体系)建立在事后准则的基础上,造成在经济周期扩张阶段,信贷的快速扩张而发放贷款的质量并不反映未来经济周期形势恶化所导致的潜在损失。在经济萧条期,银行无法对经济周期逆转及其所导致的风险增加做好准备,贷款质量的恶化能够轻易地带来银行体系的震荡。因为在经济萧条期,贷款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提高,贷款担保物价值下跌,造成贷款损失扩大。所以在经济短暂过热时,信贷的快速增加是特别危险的,这在经济衰退时会给银行带来过高的信贷风险。IMF(2000)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宏观审慎性指标进行的15项实证分析中,第12项——贷款对GDP占比的上升趋势被看作是能够预测未来经济危机的指标;Hawkins和Klau(2000)对新兴市场经济潜在的波动性进行的34项实证研究,发现第14项——信贷扩张对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上述实证分析的共同特点是:样本中包含了许多曾遭受过银行业危机的国家,同时对于这些国家的经济与金融部门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危机期间,而是有所延伸。研究结果表明,汇率高估、外汇储备的不足、经济衰退、实际利率走高以及银行放贷的过度增长都是预测银行业危机的关键指标。4Gourinchas,Valdes和Landerretche(2001)也分析了信贷快速扩张与银行危机之间的关系。他们将信贷快速扩张期定义为:私有企业贷款/GDP比值偏离预先设定的统计临界值的一段时期。他们采用Caprio和Klinguebiel(1997)对于银行业危机的定义,检验了信贷快速扩张之前、快速扩张之后和相对平稳期三个不同时期银行业发生危机的概率。该分析以91个国家1960—1996年的数据为基础,得出的结论为:一是信贷快速扩张之后,发生银行业危机的概率介于9.5%—13.9%之间。Caprio和Klinguebiel的研究得出这一概率介于12.7%—21%。二是与相对稳定期相比,虽然在信贷开始快速扩张之后的两年内,银行业危机的发生概率稍高,但在大多数情形下,这一概率的增加程度并不具有统计显著性。换句话说,因为大多数银行业的信贷快速扩张并没有伴随着银行业危机,所以不能证实银行业危机是由信贷快速扩张引起的。Horváth,KatalinMérõ和BalázsZsámboki(2002)就这个问题对拉丁美洲作了单独研究。在九十年代,拉美的信贷增长尤为强劲,与其它国家的数据相比可以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信贷的快速扩张使拉美国家更易发生银行业危机和金融危机。另外,他们研究中所涉及的拉丁美洲国家的信贷快速增长,出现在放松金融管制和资本管制时期,并伴随着大量资本流入和汇率稳定计划的失败。与其它地区相比,拉美地区在信贷快速扩张之后,遭受银行或货币危机的概率增加了两到三倍。上述信贷快速扩张与银行业危机之间的关系表明:虽然目前尚不能证实信贷快速扩张会导致银行业危机这一因果关系,但信贷快速扩张通常是加剧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一个关键因素。信贷快速扩张所隐含的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为了使贷款平稳增加,同时又不加剧银行部门的脆弱性或导致信贷紧缩,甚至出现银行业系统性危机,在信贷快速增长时期必须预防银行顺周期行为,不能出现信贷标准和抵押要求的放松,或信贷风险拨备的减少。(四)银行资本监管中必须关注两个问题:经济周期中的资产价格和汇率风险1、资产价格迅速下降会恶化银行的资产状况,影响其放贷能力资产价格和银行贷款之间的联系在分析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时
本文标题:银行资本、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