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非对称信息在银行业中的应用(1)
第九章非对称信息在银行业中的应用一、本章要旨本章中主要介绍了非对称信息在银行业中的应用。这些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解释、信贷合约以及信贷配给理论。二、非对称信息概念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交易或者签订契约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这样一种状况。这种情况必然会使交易的某一方吃亏。市场上的人都是理性的,他如果知道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就会进行防范,因此实际上的结果却要复杂得多。一般来说,这种信息非对称信主要引发两种后果:逆向选择好的商品应得到更高的支付。如果所有商品获得的都是一个折中价格,好的商品利益就受损了,于是,好的商品将退出市场,市场成交的都将是坏商品。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信息不对称下市场机制失效的表现。逆向选择的案例分析:自行车市场,好车需要支付600元才能有利润,坏车只需支付300元就能有利润。因遇见两种车子的概率一样:50%,于是,买方只愿意支付一个折衷价格:600元×50%+300元×50%=450元这样,好车将亏损,而坏车则获利。于是好车退出市场,能成交的均为坏车。道德风险通常指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便不再有堤防行动,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更高,给保险公司带来亏损的现象。由于信息不对称,契约签订之后,契约的一方通过采取对自己有利而又不至于被发现的行动,使得契约另一方蒙受损失的行为。道德风险的案例分析:保险市场上,有10,000户家庭投保,每个家庭的财产为10,000元,财产损失的概率为1%,保险公司在此概率上制定的保险费每户为100元。但是,如果投保后大家都不再采取任何谨慎措施,保险公司却不知情,这使得财产损失的概率上升到5%,即保险公司在每户损失了:10000元×(5%-1%)=400元总共一万户,共损失4,000,000元。激励相容存在道德风险时,要使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代理人)按照契约另一方(委托人)的意愿来行动,契约就必须使之在所有可以选择的行动中,选择委托人意愿的行动时其获得的效用最大。这个条件就被称为激励相容条件。激励相容的案例:仍以上述例子讲,若保险合同规定:发生损失家庭必须自己承担2000元。而采取谨慎措施事实上只需支出成本50元。两种可选方案:方案一:不采取措施预期损失=5%×2000元=100元方案二:采取措施预期损失=1%×2000元+50=70元方案二对于家庭的预期损失更小,家庭将选择这一方案。这就吻合了保险公司的意愿。这种合同是不完全合同。不完全合同就是满足激励相容条件。三、存在道德风险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成功的条件(一)直接融资成功的条件这里所谓的直接融资失败,是指借款者和贷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引发道德风险,从而将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投资者预期到这种损失,不愿购买债券。在企业无资本的情况下,融资利率和借款者经营策略的风险程度是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借款利率一般会有逆向激励效应,借款利率越高,低收益稳健项目吸引力就越低;相反,冒险决策对企业本有吸引力。因为在项目亏损的时候没有任何成本,但是在取得较高收益时却有收益。要激励借款者不进行冒险决策,利率必须要低于一定的限度。而经营风险越低借款者选择冒险得到的收益就越少,这样道德风险的激励就会减弱。直接融资成功条件的案例:一项目需资金100万,企业债券可按r利率发行,企业有两种经营方案:方案一稳健经营,项目收益为10万元借款企业预期收益=10万-100万×r方案二风险经营下收益情况:好0.510万坏0.50万预期收益=0.5×(10万-100r)+0.5×0为激励企业稳健经营,令稳健经营下的预期收益风险经营下的预期收益即:10万-100万×r0.5×(18万-100r)+0.5×0解得:r2%如果居民能接受的利率小于2%,那么企业将采取稳健经营,直接融资就能成功。(二)间接融资成功的条件只要企业的稳健经营方式足以弥补银行的资金成本(即居民资金的机会成本)与监督成本之和,银行贷款就可以成功。四、如果企业家拥有自有资本,对其有效克服道德风险的影响(一)项目资金结构中部分为企业自有资本,其余直接融资如果企业经营失败,首先丧失的是他自身资本金的话,其冒险的冲动就会减弱,从而降低道德风险。相应案例分析:企业有一项目,需资金100万,企业自有资金A万,按3%的利率发行债券。企业家有两种策略:方案一稳健经营,项目收益40万企业预期收益=40万-3%×(100-A)方案二风险经营,项目收益(选此方案可得私人好处30万):好0.440万坏0.60万,企业牺牲自有资金预期收益=0.4×〔40-3%×(100-A)〕-0.6×A+30为使得企业采取稳健经营,令稳健经营下收益大于风险经营下收益即:40万-3%×(100-A)〉0.4×〔40-3%×(100-A)〕-0.6×A+30解得:A13.3万显然,本案中当企业自有资金A13.3万,其克服风险经营的内动力很大,直接融资就能成功。(二)在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共存时,对资本金的要求。银行中介与直接融资的主要区别是银行可以监督借款者,要求企业按照稳健决策来行为,避免直接融资情况下的道德风险。但这是一种次优的制度安排,因为银行须支付额外的监督成本,使得融资成本更高。相应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下若引入银行贷款L万,利率5%,银行的监督成本为1万,风险经营下企业家得到的私人好处改为25万。上面案例中的不等式可改为:40-3%×(100-A-L)〉0.4×〔40-3%×(100-A-L)〕-0.6×A+25由于银行中介的条件为:银行的收益必须大于贷款资金的预期收益与监督成本之和。即:L×5%0.4×L×5%+1解得:L33.3由于L33.3,则A5.2本案中,在有银行贷款L33.3下,若企业自有资金在5.2A13.3,可通过直接融资获得其余资金:100-A-L万。五、风险配置的解释(一)概念风险风险通常指收益或者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是指投资者对“投资风险-收益”关系所持有的某种态度,厌恶或者喜好,可用无差异曲线所处的位置表示。风险偏好包括风险厌恶和风险中性等不同态度。风险中性是指对风险不敏感。抗风险能力更强的投资者往往持有这种态度。这种投资者选择投资主要强调预期收益。风险厌恶是指对风险持特别十分反感态度者。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投资者往往持有这种态度。这种投资者选择投资主要强调没有风险。(二)风险中性者和风险厌恶者的无差异曲线形状对于同样一个风险概率风险厌恶者要索取比风险中性者更高的报偿以弥补对风险的厌恶而产生的心理损失。因此,在一个以风险收益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坐标体系中,风险中性者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而风险中性者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弧线。(三)最优风险配置贷款合同最优风险配置贷款合同这种合同是将风险由风险中性者承担,而风险厌恶者取得确定性的收益。标准债务合同可以被描述成一个支付与收益之间的函数,也可以是取得固定受益的合同。标准债务合案例:一项目需融资100万,该项目收益:在雨水少时:200万50%在雨水多时:120万50%按标准贷款合同15%利率分配收益:银行115万银行115万企业85万企业5万由此,风险厌恶者企业承担了风险,而风险中性者银行取得了无风险收益。按最优贷款合同分配:银行155万银行75万企业45万企业45万这种情况下,银行的预期收益为:0.5×155+0.5×75=115万银行的预期收益不变,但其作为风险中性者承担了风险;而企业作为风险厌恶者取得固定收益。考虑到信息不对称下,如果保证企业家取得稳定的收入,其按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决策,只作最小的努力,就会产生道德风险。这是最优贷款合同的缺点。有成本检验的最优贷款合同有一项目需融资80万,收益0~200万平均分布:0~120万概率0.680万概率0.4一个按收益支付的标准债务合同:银行收益:0.6×120/2+120×0.4=84万企业收益:80×0.4/2=16万在项目收益为0~120万时(0.6的概率),企业如果照实报账就没有任何留给自己的了;如果低报收益账,则将真实的收益减去虚报的数字就能给自己留下一些收益。企业倾向于低报收益。意味着,这种情形下,银行必须对企业的收益进行审计,这会发生检验的成本。假设银行的检验成本位C,只有在检验成本与资金的机会成本之和必须小于银行的预期收益84万时,银行才愿意贷款,即:80×(1+3%)+0.6C84解得:C2.67可见,如果按收益支付的标准债务合同,企业就可能报虚账,需要发生银行的审计成本。如果银行取固定收益的标准债务合同,就没有审计的必要了。减少审计成本的发生——这就是为什么固定收益的标准债务合同普遍存在的原因。六、抵押在借款合约中的作用在银行与借款者签订借款合同时,往往都要求相应的抵押。抵押品使银行放款的安全性提高,使借款者的成本增加,因此愿意向银行支付的利率也较低,对银行来说其收益未必增加。抵押的案例分析一项目需要贷款50万,成功概率为0.8,收益为150万元;失败的概率0.2,此时收益为0。借款者向银行提供担保品C,如果项目成功,借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R,并取得剩余收益150-R;如果失败借款者失去抵押C。假定借款人风险中性,为了实现一定的预期收益,比如50万元:50万=0.8×(150-R)+0.2×(-C)整理,得:4R+C=350令C=0,则R=87.5;令R=0,则C=350抵押品与利息的关系可由下图表达:可见,如果信息对称,银行只需按照风险高低设置利率,无需抵押品;如果信息不对称,要么银行收取高利率,要么银行收取一定价值的抵押品,但收益下降。七、信贷配给。所谓信贷配给是指商业银行在面临对贷款的超额需求时,不是通过提高利率增加存款供给、抑制贷款需求来实现信贷市场的均衡,而是实行贷款配给,部分满足借款人信贷需求的这样一种现象。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监督成本三种情况下,都会造成信贷供给曲线的向后弯曲,使得提高利率并不能增加存款的供给,从而引起信贷配给的出现。(一)逆向选择引起的信贷配给。假定信贷市场上存在着风险不同的各种类型的借款人,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银行知道提高贷款利率,低风险的借款者将退出信贷市场,剩下的将是高风险借款者。这将使得每单位贷款的预期收益下降。预期收益的下降又反过来使信贷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若降低利率,则可以增加贷款的预期收益,但会使整个市场上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银行就只能进行信贷配给。案例分析一项目需资金100万。占借款者总数的4/5为稳健借款者,项目收益为110万;占借款者总数的1/5为风险借款者,项目收益为:115万0.5成功100万0.5不成功当银行利率为R=10%时,稳定借款人无利可图,退出借款市场;剩下1/5的风险借款人,其预期收益为:ρ=0.5×(115-110)+0.5×0=2.5万此时银行收益:ρ=0.5R×1/5=0.1R当R10%时,市场上同时有两种借款人,银行收益为:ρ=4/5×R+0.5R×1/5=0.9R当R=15%时,连第二类风险借款人也退出,银行收益为零。下图为不同利率下银行的收益情况图:显然,银行制定的利率小于10%而接近10%时收益最大。银行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将这样制定利率。如果银行的全部资金为2000亿,而市场上两类借款人的资金总需求为3000亿,就会出现资金的供不应求,于是银行按照先来得借、借完为止的原则进行信贷配给,人为平衡供需。(二)道德风险引起的信贷配给道德风险也使得在利率提高时,由于企业会选择风险较高的项目而使得银行不但没有提高单位贷款收益,反而使之下降。这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三)监督成本引起的信贷配给在有成本检验的情况下,银行的收益函数并不是贷款利率的增函数,尽管制定的贷款利率越高,银行的直接从项目中得到的期望收益也越高,但是另一方面必须支付的监督成本也会增加。因此,当利率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监督成本的增加就会超过银行的直接收益,这也会造成贷款供给曲线的向后弯曲,信贷配给便有可能发生。
本文标题:非对称信息在银行业中的应用(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