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导学案设计浅谈为什么积极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得不到落实?为什么脑子要进行改革、创新,可脚步却停留在老地方?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贯彻落实这些思想观念的教学结构模式。因此,作为课堂教学基础工程的备课工作,就必须以备教为主改为教学结合,以备学为主。在教案设计上必须留有学生活动的空间,最后的教案是在课堂上,是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因而导学案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导学案的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呢?一“教案”和“导学案”的不同内涵“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教案”体现的是教师的意志,是为“教师的设计”。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导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开启他们的智慧,发展他们的能力,从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导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意志”,是为“学生的设计”。它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二.导学案的思想内涵1.体现当代知识观的基本思想传统教育认为,知识的学习就是个体对知识客观意义的外部接受,因而具有机械绝对确定封闭的特点。当代知识观认为,知识的获得既是一个积极的内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生成的过程,同时又是师生围绕教材开展对话进行视界融合而形成新的意义的过程。导学案的设计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它改变了以往把知识看作是一种简单的移植。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做到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扩展。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探索,合作互动。让学生与隐退于教材背后的作者、编者,与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教师,与其他同学不断地进行多种经验交流对话,从而拓展了教材的可能空间。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观念只强调教师的主导行为,并且主要是“教的行为”,学生听讲,记笔记,作业虽是“学的行为”,但大多为被动的接受,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去。现代教育教学论,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导学案的设计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于教参、权威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和潮流。为此,新课程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改革的核心。导学案的设计注重营造一种宽松、生动、活泼的支持性氛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理解、尊重、赏识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如何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个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问题设计科学安排,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导学案的设计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满足每个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敢想敢说敢做的氛围中,通过思维的相互碰撞,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导学案设计的原则1“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性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语文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与技能、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2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如此,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的中,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引导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求。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4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则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现代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导学案的设计应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利用导学案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展开交流,教师之间探讨经念,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体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四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一份完备的导学案少不了目标设计、问题设计、情境设计、教法学法设计等,这些也就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1目标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要完成其特定的学习任务,每堂课的组织教学就应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了目标,一堂课将是一盘散沙,不知所云;一篇课文将会分解得支离破碎,不知所终。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设计时要从语文学科本身特点出发,根据语文总体教学要求、单元教学安排,到与这篇课文、这3课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来为这篇课文、这节课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力求在课内完成,目标设计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同时,做到切合实际,切合学情。要少而精,不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2问题设计《美国2016计划》中提出: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应当在各年级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教学过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教师应当制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学生学习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设置坡度,难易得当,统筹兼顾,循循善诱,拾级而上。3情境设计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课堂教学设计要特别重视情感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情境设计是导学案的必备工作。教师通过详细钻研教材,依据学习内容,把握课堂学习环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介绍背景知识,引入现实生活,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体态动作,或借助各种媒体手段,通过创造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从而有效地将语文与生活实际、与学生的体验融合起来,成为“活语文”。4教法与学法设计导学案不仅要设计教师如何讲,还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讲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教法与学法设计便成为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工作。设计时应从教学内容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工夫,精心设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读、主动说、主动议、主动练,指导学法,使学生会读、会说、会议、会练,授之以法,通过灵活点拨、启发指导,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孔乙己》导学案设计———品脸论手(教师用)【导学目标】1、学习小说运用脸、手局部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2、通过局部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与形象。【导学重点】学习小说运用脸、手局部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导学难点】通过局部描写分析人物性格与形象。【导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相由心生”这个词告诉我们,人的脸和手可以反映其心理和性格。下面,我们来学鲁迅习鲁迅先生是如何通过脸和手的刻画而揭示人物的性格与形象的。二、揭示自学目标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请大家看大屏幕。我们读一遍:生:(齐读学习目标)屏幕显示:(1)学习小说运用脸、手局部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通过局部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与形象。三、自学过程(一)理解“脸”的描写1、找出写“脸”的段落和句子,标上记号。师:(1)同学们,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脸的段落,时间为2分钟。(板书:脸)(2)同桌小声交流,准备举手回答。生甲:第4段、第6段。生乙:还有第11段。师:同学们找得很正确,我们再来找出写脸的句子和重点词。生:有如下句子:(1)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3)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4)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师:我们大声将这些句子读一遍,并将重点词画记号。生:齐读。2、分析描写脸的作用。师:同学们,我们找出了重点句子和词语,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其表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为小组展示作准备,时间2分钟。生:组员讨论,组长负责记录。师:我们进行小组展示。生:一组:青白-----长期不劳动、坐书房、营养不良…二组:涨红-----尚有血色、不承认偷书…三组:灰…颓唐、痛苦与不安…四组:黑而且瘦…断了腿,生活无法自理…师:(小结)局部描写是肖像与神态等描写的综合运用,由此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与形像。脸色的变化就是心灵的变化,颜色一步步加深,心灵受到的伤害也一步步加深,他的人生必将是悲剧。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2.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2.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启发教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说你所了解的邓颖超、周恩来。邓颖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原名邓文淑,祖籍河南光山,1904年2月4日出生于广西南宁。幼年丧父,靠母亲杨振德行医或当家庭教师过着清贫的生活。1913年至1920年,先后在北京平民学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后在北平师大附小、天津达仁女校任教。她具有聪明、活跃、雄辩、开朗、坦诚和开诚布公的性格。周恩来(1898年-197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字词(1)把课文中的生字及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圈出来。(2)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解释,选其中一个造句。2、理清课文线索和层次结构本文以海棠花为线索,84岁高龄的邓颖超深情回忆了她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度过的数十年革命峥嵘岁月。表现作者与周恩来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寄托了对周恩来的深情怀念。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1):见花思人,引起下文。第二部分(2--6):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之情。第三部分(7--9):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第四部分(10---11):再次抒发思念之情,结束全文。三、探究课文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自主学习,合作
本文标题:导学案设计浅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7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