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壮医针灸的理论深化及临床研究
-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申请书(民族医药重大攻关项目)项目名称壮医针灸的理论深化及临床研究申请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协作单位巴马县民族医院、凭祥市中医院、大新县中医院、武宣县中医院、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医院、天等县中医院项目负责人黄贵华项目联系人黄琛联系电话0771-5848435传真0771-5862294研究周期2011年08月~2014年0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二○一一年制-2-项目基本信息表项目名称壮医针灸的理论深化及临床研究项目经费总经费28万元,其中申请经费14万元,自筹经费14万元。项目依托(1)1、国家级工程实验室、重点研究室、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或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区级重点研究室、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或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3、其他项目负责人姓名黄贵华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年5月职称教授学位博士项目联系人姓名李婕联系电话及手机13978665902传真0771-5862294电子邮箱gzykjb8435@126.com申请单位名称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法定代表人黄贵华地址南宁市东葛路89-9号邮政编码530023单位开户名称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南宁园湖支行银行账号007001040001001协作单位(即子项目承担单位)名称凭祥市中医院法定代表人余晋东地址凭祥市北大路3支凭祥镇政府对面邮政编码532600名称武宣县中医院法定代表人陈德映地址武宣县武宣镇鞍山路10号邮政编码545900名称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医院法定代表人江顺建地址恭城镇太平街26号邮政编码542500-3-名称巴马县民族医院法定代表人韦文田地址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179号邮政编码547500名称天等县中医院法定代表人何保章地址崇左市天等县天福路004号邮政编码532800名称大新县中医院法定代表人农子彪地址大新县城镇养利路129号邮政编码532300项目摘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限200字)本项目采用“理论-临床-理论”的研究模式,进一步挖掘壮医针灸的理论渊源,收集整理出不少于20个壮医针灸的优势病种,对其病名病机进行规范化研究,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优势病种进行大样本的临床观察,深入探索壮医针灸的作用机制,在其确切疗效的基础上,提升并完善壮医针灸理论;以此建立壮医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为壮医的发展奠定更为深厚的理论与临床基础,从而促进全区的壮医学科、壮医专科平台建设及壮医特色疗法的推广,提高壮医针灸疗法的社会运用价值,这对壮医乃至整个民族医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项目组主要成员姓名年龄学位职称所在单位从事专业项目分工作用签名黄贵华48博士教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黄瑾明74学士教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壮医、中医学术总指导学术首席专家冯纬纭43硕士副教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设计总指导科管骨干曾平39博士副教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临床总指导学术骨干李婕30硕士住院医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壮医、中西医方案设计、项目运作学术骨干韩海涛30硕士住院医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壮医、中医资料整理、子项目指导学术骨干-4-陈林30学士住院医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壮医临床观察、资料收集陆璇霖40学士主治医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壮医临床观察、资料收集葛春雷41无医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壮医临床观察、资料收集王粤湘52无副主任护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管理、护理与协作单位相关的管理管理骨干彭锦绣38学士主管护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管理、护理资料整理农秀明46学士主管护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资料整理刘南荣37学士主治医师武宣县中医院中医子项目管理、论文攥写子项目负责人项建彪39学士主治医师武宣县中医院中医临床观察、资料收集学术骨干吴顺忠40学士主治医师武宣县中医院中医临床观察、资料收集何玉峰43学士主治医师大新县中医院壮医、中医子项目管理、论文攥写子项目负责人黎文杰35学士主治医师大新县中医院壮医、中医资料收集、整理学术骨干余晋东49学士主治医师凭祥市中医院中医子项目管理、论文攥写子项目负责人粟春生35学士主治医师凭祥市中医院壮医、中医资料收集、整理学术骨干蓝玉松29学士住院医师凭祥市中医院壮医、中医资料收集、整理何保章47学士主治医师天等县中医院中医子项目管理、论文攥写子项目负责人张世宏42无主治医师天等县中医院中医临床观察、资料收集学术骨干丁洪园27无住院医师天等县中医院中医临床观察、资料收集黄南37学士主治医师巴马瑶族自治县民族医院内科子项目管理、论文攥写子项目负责人-5-黄正干33学士主治医师巴马瑶族自治县民族医院壮医、中医资料收集、整理学术骨干卢美玲26学士住院医师巴马瑶族自治县民族医院壮医、中医资料收集、整理欧桂46学士主治医师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医院中医子项目管理、论文攥写子项目负责人邓万祥43学士主治医师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医院中医临床观察、资料收集学术骨干周贤25学士住院医师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医院壮医临床观察、资料收集平均年龄总人数男女高级中级初级其他博士硕士学士其他39292185159023204说明:“作用”指主要学术骨干在项目中的作用,分为“项目负责人”、“子项目负责人”、“其它学术骨干”。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1000字以内)壮医针灸起源于几千年前,壮族先民是最早创用针刺疗法的民族之一。经过多年的整理和发展,如今,壮医针灸已建立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理论框架,及整理出多种特色针灸技术,在临床疾病防治中取得了满意疗效。在基础理论方面,壮医五大经典学说初步形成,即气血均衡学说、毒虚致病学说、三道两路学说、阴阳学说及三气同步学说。在针灸技术方面,形成了最具临床推广价值的三大疗法:壮医针刺术、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和壮医药线点灸。壮医针刺术和莲花针拔罐逐瘀法经由陶针疗法演进而来,药线点灸则凝聚了壮族数十种灸疗技法的精华。(1)壮医针刺术源远流长,与中医针刺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壮医针刺以浅刺为主,无痛无需酸麻胀,留针有气血运行的热感,出针后有舒适畅快的轻松感。(2)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是壮医针刺术的一个特色分支,是使用莲花针叩刺,再用罐拔吸,留罐5~10min后取下,清洁后涂上壮医独特的药酒。它集合了壮医药罐疗法、刺血疗法、针挑疗法的优点于一身,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更为显著的特点。(3)药线点-6-灸是采用经过壮医药液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一端,将炭火星迅速地灼灸在体表,促使疾病转归和正气康复。三大疗法在临床及应用推广方面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医学及社会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究其理论基础及疗效机理。虽然壮医针灸在发掘、整理和应用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1)壮医针灸的理论渊源挖掘不足,还需要进深入挖掘,收集更翔实的资料,进行整理提升;(2)针灸技术的壮医理论机理仍停留在疗效观察确切后的简单描述中,未得到独立系统的整理;(3)壮医针灸优势病种进行理论及临床研究的种类太少,更多的优势病种缺乏病机探究、规范及循证医学处理,还需要广泛理论及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本项目主要针对以上三大问题开展工作:(1)进一步挖掘壮医针灸的理论渊源,为壮医的发展奠定更为深厚的理论基础;(2)结合五大经典学说,对壮医针灸技术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理论指导与临床运用联接的桥梁;(3)采用“理论-临床-理论”的研究模式,对三大疗法具有代表性的优势病种进行理论及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并收集整理出多个优势病种,对其病名病机进行规范化以扩充和丰富壮医临床的运用。本项目将采用“理论-临床-理论”的研究模式,进一步挖掘壮医针灸的理论渊源,收集整理出不少于20个壮医针灸的优势病种,对其病名病机进行规范化研究,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优势病种进行大样本的临床观察,深入探索壮医针灸的作用机制,在其确切疗效的基础上,提升并完善壮医针灸理论;以此建立壮医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为壮医的发展奠定更为深厚的理论与临床基础,从而促进全区的壮医学科、壮医专科平台建设及壮医特色疗法的推广,提高壮医针灸疗法的社会运用价值,这对壮医乃至整个民族医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7-二、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500字以内)近年来,壮医针灸在发掘、整理和应用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建立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理论框架,及整理出多种壮医针灸技术。现综述如下。1.基础理论方面1995年黄汉儒在《壮医基础理论初探》中首次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和论证了壮医的“三气同步”、“三道”、“两路”、“毒虚致病”等理论。1998年黄汉儒等主编的《壮族医学史》首次对壮医药的起源、形成、发展及其规律进行探讨[1]。2000年黄汉儒等主编的《中国壮医学》首次从医药发展史、基础理论、诊断学等各个方面阐述了壮医药。2002年由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承担的《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与临床实验研究》对壮医理论和治疗原则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并通过了成果鉴定。2010年,黄瑾明主编的《中国壮医针灸学》的出版,标志着壮医基础理论与壮医特色疗法的正式结合,在壮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年,黄贵华主编的《壮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及特色疗法的操作规程》使壮医有了自己的诊疗技术规范,还首次纳入了护理的同步研究。至此,壮医从理论到临床、至护理,构建起了初步的框架。2.针灸技术方面2.1针法1959年覃保霖在《陶针疗法》中首次对壮医针刺的渊源、方法、穴位及治则进行了初步的阐述。1965年罗家安编成《痧证针方图解》,推动了壮医针灸的发展。1986年黄贤忠整理出版了《壮医针挑疗法》,具有一定的参考研究价值。2010年黄瑾明教授主编的《中国壮医针灸学》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还收录了壮医针刺术及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是壮医针灸史上的第一次全面总结,把壮医针灸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2.2灸法1986年至1992年,黄瑾明等先后整理出版了《壮医药线-8-点灸疗法》和《壮医药线临床治验录》,首次开展了对药线点灸疗法的发掘、整理和研究。1995~1997年,黄瑾明、吕琳等开展了“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证作用规律及疗效原理的研究”,首次运用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索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疗效作用原理,揭示了其治病的科学很据,为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3.科学研究方面黄瑾明[2]等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具有止痛效果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优点。彭锦绣[3]等用壮医针灸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提高了疗效,减少复发率,创造了享受治疗新方法,体现了操作简便、针对性强、疗效确切、快捷等特点。还用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加上中草药湿热敷及适当护理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高了治疗效果[4]。黄贵华[5]等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疗效显著。朱红梅等[6]用壮医针挑并艾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0%。陈永红等[7]用穴位刺血治疗治疗肺气虚型鼻鼽123例疗效确切。林辰[8]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137例慢性胃炎患者总有效率94.40%。王柏灿[9]观察壮医药物竹罐拔罐疗法加壮药酒外擦治疗腰腿痛可以有效地消除或缓解多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邓杰[10]等发现壮医药综合疗法比常规西药治疗对过敏性鼻炎疗效好。李凤珍[11]等进行了壮医刺血疗法治疗痛风的规范化技术研究。并观察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疗效[12]。莫绍总[13]应用壮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取得满意疗效。韦英才[14]等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传统针灸治疗。陈红[15]等采用壮医刺血疗法配合保乳消结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总有效率达91%。综上所述,壮医针灸在发掘、整理和应用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建立起了基础理论框架,总结、整理、筛选出极具推广运用价值的三大针灸技术,并在优势病种中进行了初步的临床观察。但存在理-9-论基础薄弱、历史渊源和疗效机理不够明确、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不足等问题。所以接下来应当重点开展壮医针灸的理论深化及临床研究。本项目将进一步挖掘壮医针
本文标题:壮医针灸的理论深化及临床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0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