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唐诗演变和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5000字
唐诗演变和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段话已成为人们对文学史上各时代文学代表的定论。而所谓唐之诗,当然指的就是唐诗!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618年—907年)的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名家荟萃、菁华宏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制完备、形式多样,风格繁多、流派纷呈,继往开来、影响深远,均是空前绝后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梳理清楚唐诗的演变和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唐朝诗歌的空前繁荣与巨大成就,固然是诗歌本身不断发展变革的结果。但是,诗歌的发展是个大的概念,唐诗本身就是诗歌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不宜从这方面来论述唐诗的演变。我们知道,文学根源于政治的需要,唐诗是唐朝强大国力、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开放的文化环境及其以诗赋取士的科举考试下孕育的结果。因此,根据唐朝的政治发展,我们一般把唐诗的演变划分为四个时期:初唐阶段,盛唐阶段,中唐阶段,晚唐阶段。下面就根据这四个阶段来一一讨论。一、初唐(公元618年—713年)初唐从高祖至睿宗,历时近百年占了唐诗史的近三分之一。但是存留诗篇仅三千首左右,作者也不上三百人,更没有出现第一流的大诗人。但初唐是唐诗发展的起点,是唐诗的孕育期、奠基期,为盛唐诗歌的繁荣进行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准备,在唐诗发展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诗风的转变是初唐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唐初三十年,李世民和他身边的虞世南、魏征等,主张文学必须有益于政教,提出对“贵于清绮”的南朝诗风和“重乎气质”的北朝诗风应该“各去所短、合其所长”,诗风有了净化,但是碍于改革者的身份地位,当时所作之诗歌内容并无可取之处,反倒是在声律辞藻方面日趋精妙。这一期间诗坛上出现了一位重要的诗人——上官仪,他创造了“上官体”,对对仗手法加以程式化,推动了律诗的形成。武后时,宫廷诗人完成律诗的体制和扩大律诗的影响,使五律定型化。当时有名的诗人还有号称“文章四友”的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其中杜审言最负诗才,他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被后人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与宫廷诗人相对的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称霸诗坛,他们的诗作一方面承袭齐梁遗风轻艳绮丽,另一方面力图突破宫体诗呈现出新的倾向和精神.他们热切要求抒写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与悲欢离合的人生感慨.他们的诗歌创作,从宫廷走向市井和社会人生,由台阁应制扩大到江山之美和边塞之情,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情感真挚.王、杨的五言诗,卢、骆的七言诗自觉地变革着文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初唐期间也兴起了古体诗。其代表人物陈子昂,张九龄以复古为号召,推崇建安文学,提倡正始文风,与初唐四杰,沈宋之近体诗相对立。他们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新理论,这在唐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陈子昂高举“兴寄”与“风骨”两面大旗,致力于复归风雅。其《登幽州台歌》、《感遇》38首,以及张九龄的《感遇》12首、《望月怀远》等诗篇,语言质朴清刚,充满激越壮伟的气概和深沉忧愤的现实关怀,影响颇为深远。其后,李白的创作、韩愈的散文、白居易之诗歌,皆承袭陈子昂的思想。初唐还有两位杰出的诗人刘希夷和张若虚,他们以孤篇著称于世。刘希夷在《代悲白头吟》中写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抒发了对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表达了诗人独特而深刻的人生感悟。总体来说,初唐诗歌成就不高。但其在音律上、内容上、美学上、意境上为风骨情韵并茂的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准备。二、盛唐(公元713年—770年)盛唐为时最短,但成就最为辉煌。这一期间,名家辈出,虽艺术造诣深浅、作品多少不尽相同,但互不掩瑜,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歌大体上可分为四大流派,分别是:以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李白为代表的咏怀古诗派;以杜甫为代表的爱国忧民诗派。这个时期的诗歌风骨声律兼备,既表现了一种蓬勃向上、乐观自信、自由浪漫的精神,又表现了一种追求理想、以天下为己任的风骨。1、以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有孟浩然、储光羲、斐迪、常建、刘长卿、韦应物等著名诗人。他们承袭东晋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风,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这些诗人或仕途受挫、隐逸以求精神解脱,或走所谓“终南捷径”,隐逸以求入仕。他们的诗笔寄情山水,心惬田园,自然、宁静、空灵、禅悦、入画的境界成了他们诗歌的最高追求。代表诗人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以禅入诗、富于禅意与禅趣,这也是山水田园诗派诗歌的主要特点。2、以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有高适、李颀、崔颢、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著名诗人。他们采用乐府体裁来描写现实和社会人生,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及对战争的反思,诗风雄浑、格调悲凉.王昌龄的边塞诗《从军行》和《出塞》铿锵悲壮;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崔颢的《黄鹤楼》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和高适的《燕歌行》等边塞诗,也以苍凉悲壮的诗风,铺展盛唐边塞风光与征战场景的长幅画卷,并在建功立业的热忱中反思战争,抒发征夫与少妇之间的离情别恨和相思之苦。他们将高昂的意气与冷峻的现实相结合,慷慨悲壮、哀婉动人。3、以李白为代表的咏怀古诗派.李白继陈子昂之后,提倡复古,作《古风》59首,手法多比兴寄托,抒发其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往往以寓言和咏史之形式抨击时政和腐败现象。他的诗表现对理想的追求和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揭露、抨击朝政的昏暗,表现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自由生活的追求;对劳动者和广大妇女给予了深切的同情;歌颂自然山川之美;歌颂友情和爱情的真挚。他的诗作出神入化,充满瑰玮绚烂的浪漫主义色彩,被誉为“诗仙”。4、以杜甫为代表的爱国忧民诗派。杜甫一生处于剧烈动荡的社会之中,生活穷困不堪。但他以自已的儒学家世传统自励,“穷年忧黎民”“济时肯杀身”表现出顽强的爱国救世的精神,并以仁政爱民的儒家思想从事诗歌创作。他忠实而沉痛地纪录了唐王朝经过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整个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用诗写历史和社会时事的重大事件,把诗和史结合起来,加重诗的沉重感,这是他对中国诗歌的一大贡献。他根据长期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创作出《丽人行》《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称为“三吏”和“三别”等名篇,描绘了老百姓求生无望、求死无门的悲惨图景,对劳动人民和贫寒的知识分子寄寓深切的同情,与李白并称“李杜”,被誉为“诗圣”。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浓郁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同样也是生气弥漫、光彩熠熠。这就是后人称颂的“盛唐之音”。三、中唐(公元771年—835年)中唐诗歌的发展明显分为两期。前期从大历初至元中。诗坛上继起的诗人不少,但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远逊于盛唐,表现出唐诗由盛到再胜之间过渡时期中的衰落与沉寂。中唐后期,诗坛上又重现繁荣景象。艺术成就足以与盛唐比肩,形成了又一个创作高潮。大历时期的唐诗风格主要是“大历诗风”,代表诗人是大历十才子。这些人遭遇安史之乱,理想破灭、情绪失落。所以他们的诗主要倾向是避开战乱的现实,追求宁静闲适、冷落寂寞的生活情调。写的都是隐逸山水的诗篇,借以表达个人的感叹和惆怅。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等等。此外,就是一些应制之作,境界狭隘、佳作不多。这时期的边塞诗人的笔下也没有了盛唐边塞诗的慷慨豪放,多写边愁,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中唐后期诗坛终于逐渐重振旗鼓,有“诗到元和体变新”之说。当时诗坛上活跃着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和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元白诗派.此两诗派都深受杜甫的影响,但各有不同的倾向和特色。另有两位具有唯物论思想的著名诗人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也都积极参加古文运动,而且又长期遭受贬谪、仕途坎坷。(1)韩孟诗派,有贾岛、卢仝、李贺等著名诗人.他们继承先秦两汉的散文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华而不实的骈文,积极倡导古文运动.韩愈后来被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诗风力求新奇,喜用僻字险句,又以诗发议论,使诗散文化,对后来的宋代诗歌影响较大。其代表诗作有《晚春》《青青水中蒲》等。孟郊的诗主要写民间疾苦,所作《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千古传诵.孟郊与贾岛齐名,被视为苦吟诗人的代表。(2)元白诗派,有李绅、张籍、王建等著名诗人.他们积极开展新乐府运动。诗作力求通俗化、大众化,注重讽喻比兴,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认为凡诗必须具备情感、语言、声韵、思想四要素,强调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作用。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以新题乐府为形式的政治讽喻诗、纪实诗.其中有白居易的描写社会痛苦的《卖炭翁》、元稹的《田家词》、张籍的《野老歌》和王建的《水夫谣》等。(3)刘禹锡的民歌诗体与柳宗元的山水之作。刘禹锡与白居易友善,合称“刘白”。他性格豪迈坚韧,写有讽喻诗《戏赠看花诸公子》和怀古诗《乌衣巷》等,其诗风文采清新、气脉雄伟;而仿民歌写作的《竹枝词》《杨柳枝》《浪淘沙》等充满生活情趣,富有平民文学的气息,被誉为“诗豪”。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他性格清高孤傲、多忧善感,文笔简练传神,诗风幽清悲凉,多写山水景物,写有《江雪》《溪居》等名诗。可见,伴随着国力的衰退,诗人们由意气勃发转为低吟苦唱。四、晚唐(公元836年—907年)晚唐诗人全面继承初、盛、中唐时期的诗歌创作风格,并有进一步的开拓。所谓继承,就是将以前的诸朝诗歌境界和语言继承下来。所谓新的开拓、是指作为唐诗特长的律诗被发展至精美之地步,而且开辟了新的艳情之境。李商隐、杜牧和温庭筠等重要诗人在创作上精于遣词、巧于用事,形成精巧秾丽之诗风.同时由于晚唐时期离乱的影响,有些诗作也多少流露出感伤、惆怅和失落感。李商隐擅长七律,是杜甫之后七律成就最高的诗人。其诗作注重挖掘内在心灵,以朦胧多义的意蕴,精严隐微的声律,对仗和用典,营造凄艳绝丽的审美境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情深绵邈、典雅艳丽。其诗作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有表达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的,自伤身世的,富于人生哲理的,悼念亡妻的,展示唐王朝兴衰的长篇叙事诗以及托古讽今的政治诗等等。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国家统一强盛,常借咏史的题材横议时事,创作了讽喻诗《题乌江亭》和感时叹世的《感怀诗》,以及以妇女为题材的《泊秦淮》等。其诗风清丽婉约,并有倜傥纵横之气势与缠绵悱恻之情思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另一派诗人皮日休、陆龟蒙、罗隐、聂夷中、杜荀鹤等,用浅近通俗的语言和“新乐府”的体制描写现实生活,揭露社会腐败,关怀民生,特别是描写农民的苦难。皮日休的《正乐府》《三羞诗》、聂夷中的《伤田家》等诗篇,写尽农民被剥削之惨痛,诗风质朴无华、内容深刻、震撼人心,在晚唐的靡丽诗风中独树一帜。此外,韦庄与温庭筠同为唐末五代“花间词派”的先导。韦庄与韩偓、罗隐也同为唐末诗坛的“华岳三峰”。韦庄的长篇纪事诗《秦妇吟》记述了黄巢起义唐末战乱的史实,被视为叙事诗的一座丰碑。其感伤的怀古诗《台城》《金陵图》和描写男女的离情别恨的《荷叶杯》《木兰花》等花间词,于清丽中隐含风骨,也蕴含王朝末世的悲哀。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作多咏宫廷妇女和香艳风情。他精通言律、洞晓曲调、更善于作词,大都以秾艳华丽之语辞,描写妇女之心神形态、多用比兴、以景寓情,创造朦胧幽渺之意境。代表词作有《菩萨蛮》、《梦江南》等。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将温庭筠的词作列于首位,对后来的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形式。由于唐代诸朝皇帝多爱好诗歌,并制定进士科考试注重文章诗赋,诗歌成为文人追求功名的有力工具,所以诗歌创作蓬勃发展。唐诗作品之丰富多彩,思想内容之深刻而富含艺术性,超过了当时其他体裁的作品。它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本质和历史面貌,在唐代文学中,唐诗的成就最为辉煌。晚唐诗人虽然成就不一,但在艺术技巧上也有可取之处。只
本文标题:唐诗演变和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5000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3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