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行为金融范式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行为金融范式分析邹新月行为金融学萌芽于20世纪初期,C缸s姗往场n的专著“TheCrowd,’及Macker的专著“D山即记如叮巧pularDelusionandtheM砚坛es,ofC功脚曲”已开始研究投资市场群体行为,1936年凯恩斯的“空中楼阁理论”已注意到投资者自身的心理影响;但真正意义上的行为金融学理论是由美国教授B~1(1男l)及B~(1%7)首先提出,并指出金融学与行为学的结合应是今后金融学发展的研究方向,尔后肠e花岭(1974)和K公meman(1979)其开拓性研究为行为金融理论奠定了基础。20世纪so年代后期行为金融理论进人了发展繁荣时期,如威斯康星大学的Weme:neBOndt(1985)和凡eh印d仆公er(1985)、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凡cha记仆司er(1987,1999)、耶鲁大学的B为统rt黝ller(1989)、nlinois大学的1璐efL止on-ishok、SalltaCI。大学的Meirsta灯庄川及HerehShelhn(1994,2(XX))等学者研究了资本市场的各种异象,打破了以资产组合理论、CAPM、EMH等经典金融理论为代表的现代金融理论一统河山的局面,提出了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BCAI狱)、行为组合理论(BpT),特别是运用实验方法,从行为学、心理学角度较好地解释了资本市场许多现代金融理论无法合理解释的异象。国内研究行为金融学的历史不长,其研究成果以文献综述形式居多,因此,国内关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均有待扩展。但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借用国外行为金融学研究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些“异象”进行了模仿性质的实证研究,为解释中国证券市场非理性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和强有力的研究工具。如刘力(1999)、杨惠敏、魏斌(2(XX))、黄兴旺、朱楚珠(2以X))、张亦春(2(X)1)、黄树青(2(X)1)、章融、金雪军(么刃2)、韩海平、陶燕红和方兆本(2(X犯)、饶育蕾、刘达锋(以刃3)、曾康霖(2(X)3)、郭哗(2(X)3)等学者系统地介绍了行为金融学起源、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基本理论以及与现代金融理论之间的争论;彭星辉、汪晓虹(1995)、熊长江(19望〕)、李心丹(2加1)、施东晖(2(X)1)、宋军、吴冲锋(2(X)1、2(X)3)、孙培源(火刃2)、杨胜刚(以刃2)等学者探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认知偏差、投资决策、资产定价、羊群行为等种种投资者行为;张人骥(1卯8)、吴世农(1999)、王永宏、赵学军(2(X)1)、吕岚(双刃2)、陈汉文(2以狡)、张宗新(2(X)3)、胡昌生(2(X)3)等学者验证了中国证券市场处置效应、过度反应、周末效应等非有效市场的“异象”。根据文献检索所搜集到的资料及以上综述概况,我们发现行为金融理论目前主要集中在研究证券市场中的有限理性个体、群体行为及非有效市场,而将行为金融理论应用于商业银行信息市场的研究,我们尚未检索到已公开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众所周知,商业银行信贷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行为金融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资本市场中现代金融理论无法合理解释清楚的“异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治理策略,无疑,行为金融理论完全有可能解释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放贷苛求优质客户、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信贷过度集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日益骤增、银行存款挤兑时有发生等许多现代金融理论无法合理解释清楚的现象,基于此,我们探讨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行为金融范式,以解释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的种种非理性行为,并提出应对措施。一、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羊群行为范式者采取某种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投资人的选择是对大众行为的模仿。比如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中了银行业so%左右的信贷资金,且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80%的贷款发放给了只占经济总量约40%的国有大企业,而更奇怪是非国有商业银行也将贷款集中投向大企业,也就是说,国有大银行将贷款投向大企业的行为对非国有中小型银行形成了群体压力,非国有中小型银行在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下无法掌握足够的信息帮助自己做决策判断,就只好选择从众策略,将贷款集中投向大企业。为什么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贷款没有动一39一力,究其原因之一是商业银行经营者作为代理人,其目标是让委托人的满意程度最高,若将贷款投向大企业,即便信贷资金出了问题,受损的往往不只是一家商业银行,委托人还有客观原因为其推脱;但如果将信贷资金投向中小企业,一旦贷款出了问题,受损的往往只是个别银行,委托人就要从代理人主观上找问题,这样无疑会降低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满意程度;再者商业银行一般缺乏了解中小企业客户风险的足够信息,银行与贷款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对称和道德风险,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远远高于给大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原因之二是中小企业较高的倒闭或违约率致使商业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我国有近30%的私营中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有近60%的中小企业在4至5年之内破产,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情况无疑会使发放贷款的银行也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同时,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也会增加,这自然会使得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此外,中小企业一般说来财务管理透明度差、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诱发其贷款违约率远远高于大企业的贷款违约率,若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必然面临着超过金融机构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贷风险,这样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也就在情理之中,商业银行信贷集中于大企业的羊群行为范式由此而产生。因此,运用行为金融理论针对商业银行信贷集中于大企业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出信贷市场理性羊群行为与非理性羊群行为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程度,即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羊群行为范式与其绩效的显著程度。成非贝叶斯法则信贷预期强烈;而殊不知高利润一般与高风险相伴随,银行信贷不良资产也就非理性的酿成。如我国近几年来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利润回报丰厚,特别是大的房地产公司其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房地产业平均投资利润水平,这就诱使了房地产贷款近几年已成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即1998年至2(X)3年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年平均增长25.5%,1997年至2印3年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年平均增长113%,也就是说当前房地产业发展的资金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倘若房地产市场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旦市场逆转,房地产贷款中很大一部分将沉淀成为不良资产,甚至有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日本、泰国房产业的历史已充分说明银行房地产信贷高利润与高风险同在。因此,我们运用行为金融理论针对商业银行信贷非贝叶斯法则行为范式进行统计实证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出“小数法则偏差”使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错位的影响程度。二、商业银行信贷非贝叶斯法则行为范式概率论中的贝叶斯法则指的是当分析样本数接近总体数时,样本中事件发生的概率将接近于总体中事件发生的概率。但行为金融理论奠基人Tver-匆和K公meman认为,投资人面对不确定的情况做预期的时候,经常会体现出非贝叶斯法则,即把小样本中的概率分布当作总体的概率分布,夸大小样本的代表性,对小概率加权太重,易犯“小数法则偏差”。比如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上争夺某一个高利润行业或者某一个行业中的几个高利润客户,以为高利润客户偿还贷款能力强、自然信誉好,不会引发不良贷款产生,特别是当少数几个高利润客户按时偿还银行贷款以后,甚至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形成一种观念:高利润客户,信贷偿还信誉高,造一40一三、商业银行信贷过度反应行为范式商业银行对信贷申请者是否发放贷款,主要根据贷款申请者以往的资信程度、财务报表状况、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已掌握的信贷需求者信息做出的理性决策,从现代金融理论角度去看,这种理性决策无疑是可行的;然而奇怪的是商业银行根据以上理性决策发放的贷款资金也常常沦落为不良资产。但行为金融理论研究却发现,决策人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和专业知识,如果他对某项投资决策抱有90%的把握时,成功的概率大约只有70%,特别是金融市场中投资决策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的判断力,从而表现出过分自信特征尤为突出。这是因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者决不会怀疑自己理性的存在,国外学者专门针对过度自信行为问题作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实验表明受访者都倾向于高估他们答对的概率。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自上而下的多层级的委托关系和自下而上的多层级的代理关系的国有产权制度安排的缺陷,致使商业银行经理在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的主观动机驱使下,他们为了自己或部门利益更可能高估投资项目的利润,低估投资项目收益的波动幅度和风险,采用比较激进的财务政策发放贷款,而银行贷款产生的呆账最后由国家代表的所有权人承担。因此,我们运用行为金融理论针对商业银行信贷过度反应行为范式进行统计实证研究,有利于我们探讨出商业银行信贷因过度自信等认知偏差所诱发造《经济学动态》么刃5年第4期成的不良资产严重程度。四、商业银行信贷损失规避行为范式Tve玲ky和K公川~通过实验发现,在决策参考点进行心理计算的时候,投资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对预期损失的估计值会比预期收益高出两倍,即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要高于收益,这种现象行为金融学称之为损失规避。众所周知,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时确实存在一些先天不足的地方,比如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信用等级一般较低、经营规模较小、竞争能力较弱、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银行放贷成本较高,这些无疑会强化商业银行信贷时首先是考虑如何避免损失,其次才是获取信贷收益,以至于现实经济生活中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损失规避行为愈演愈烈,最后酿成融资困境,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也就成了国内外理论工作者和实际操作部门探索的热点,如ChristopherW次xlI’U叮(2田l)利用1994和1998年对中小企业在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融资状况的调查数据研究表明,在墨西哥只有2.5%左右的中小企业在创立阶段获银行贷款,约3%的中小企业在发展阶段获得银行贷款。EmestA叮eetey(l998)认为,加纳等非洲国家,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只有一半申请者有机会被银行考虑,而微小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大约2/3的申请者可能被银行拒绝;台湾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是极其保守的,缺少抵押品的中小企业要取得融资非常困难,中小企业借款来源于民间市场的比例高达35%以上。在我国温州,根据李红(19男〕)、史晋川(2(X)1)、叶敏(2(X)l)、朱康对(2(X)2)、张仁寿(2(X)2)、程蕾(么刃2)、KelleeT劝i(2(X)l)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温州民营经济的融资特征是,在创业初期以自有资金和民间融资为主;当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以后,以自有资金和银行借贷为主,但民间融资仍是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K七llee工犯i(2(X)l)基于实地调查研究得出中国的私营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一直主要依靠非正规金融(或者经济学家所称的“路边市场”)进行融资。1卯8年在全部银行贷款中,只有0.4%的贷款是贷给私有企业的。在我1996至1997年所调查的(私有)企业中,有88%的中小企业表示从未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贷款。故国内外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总体情况是: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正规金融所占比重很小,而内源融资和非正规金融是中小企业创立和成长的主要资金来源;在发达国家因金融体系发达,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种各样的支持体系比较完善,非正规金融的空间较小,但内部融资仍然是大多数小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平均30%以上)。当然从一般水平上来说,中小企业的风险较高,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中小企业破产的概率普遍较大,以中小企业相对较活跃的美国来看,有接近70%的中小企业其寿命小于5年,商业银行对于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贷款,自然会提出更高的利率要求,但因利率管制体制原因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水平不能抵偿其风险,进而必然会促使商业银行远离这些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转向资信较好的大型企业。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对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采取回避策略,是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监控趋于严格的积极表现。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信贷损失规避行为的显著程度,有利
本文标题: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行为金融范式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3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