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四川省大邑县安仁中学2014级高一下期第一次考历史试题
1安仁中学2014级高一下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B.土地公有制形成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井田制遭到破坏2.《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3.据《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盗窃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②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落后性③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D.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5.元朝时期,我国农业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蚕桑业生产趋于萎缩,主要原因是()。A.元朝限制对外贸易,丝绸外贸停滞B.蒙古贵族喜欢皮毛衣服,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6.(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7.古代,中国人称罗马为犁鞬、大秦,而西方人称中国为丝国、契丹。互相对视,但又如隔雾看花,透着神秘和奇异。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空间的阻隔B.生产力水平的制约C.文化传统的差异D.政权体制的不同8.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个体手工业9.我国“四大名锦”中的蜀锦历史最为悠久,古人形容蜀锦“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造成这些工艺失传的主要原因应是()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10、据统计: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例,1750年为32.8%,1830年为29.8%;而相应年代的整个欧洲为23.2%和34.2%。其中,中西制造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数量B.原料C.生产目的D.生产方式11.如图是安徽省来安县文管所收藏的一件东汉青铜镜。镜面凸出、光亮;背面纹饰分为四部分:左右两侧驷马车相同图案,钮穿上方一书童秉灯夜读,钮穿下方一老者盘坐,一年轻人屈膝面向老者,两者间有小篆“孝子朝父顺天”铭文。造型精美,工艺高超,人物图像栩栩如生。该文物()A.反映了青铜是当时生活用品的主要材质B.可用于研究东汉时期的社会风尚C.成为当时达官贵人的日常用品2D.可用于研究汉字在汉代的新发展12.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13.《宋会要》记载,宋代在对外贸易中大量使用铜币进行交易。考古发现,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由此可推论()①宋代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②《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③宋代金属货币在当时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通用④宋代金属货币大量外流客观上有利于纸币使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4.清代《韵鹤轩杂著》一书描述当时的苏州“士之事贤友仁者必于苏,商贾之籴贱贩贵者必于苏,百工杂技之流其售奇鬻异者必于苏。”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的苏州A.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社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D.经济文化十分繁荣15.雍正二年九月,两广总督奏请广东开矿,世宗批谕:“悯念穷黎起见,渝尔酌量令其开采,盖为一二真实无产之民,许于深山穷符觅微利以糊口资生耳。……若招商开厂,设官征税,传闻远近,以至聚众藏奸,则断不可行。”材料反映了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是()A.严格限制民间开矿B.保证官方开矿垄断权C.体恤社会下层百姓D.防止地方出现变乱1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7.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8、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19.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被破坏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0、苏、锡、常、镇地区以往很少种桑养蚕,1865年之后则“日渐加多,渐可与浙相埒(同等)”。这反映了当时的上述地区①部分农产品商品化②自然经济基础受到削弱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④农业经济作物生产扩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1、“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2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23、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在日本人的保护下;上海均昌盛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上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赞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民族资产阶级先天软弱和不足B.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开始形成C.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支持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4、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实业救国的思潮C.帝国主义放松侵略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5.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材料表明洋务运动()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6、右图所示是民国时期的“北京五星啤酒贴花烟灰缸”的陶瓷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①近代实业救国的思潮②近代中国商标发展史③北京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史④近代中国陶瓷发展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7、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时间茶叶生丝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6年7010132201850年8919230401854年1412262896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8.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直接相关29.下表是1920~1936年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资本的产值比较表。该表反映的现象,直接说明4项目1920年产值(亿元)1936年产值(亿元)1920~1936年均增长(%)官僚资本1.842.221.18民族工业资本2.5116.3212.41A.民族工业遭遇重大挫折B.官僚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成为经济主体30.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A.1895—1913年B.1914—1919年C.1927—1937年D.1945—1949年二、非选择题(31题24分,32题16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管子·治国》[来源:学科网Z(1)概括材料一中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3分)主张: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材料二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总面积北方南方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1167.73.851.9251.92590%隋唐124(北方)328(南方)1450.926.423.213.2190%材料三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2)依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依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三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3分)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答四点即可4分)粮食产量提高保障粮食供应;多余劳动力种植经济作物;耕地面积增加为茶叶种植提供条件。(3分)材料四: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宋]庄季裕《鸡肋编》(东京
本文标题:四川省大邑县安仁中学2014级高一下期第一次考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76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