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1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案2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主题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课题1、用眼观察家乡教学目标: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2、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的关系。教学准备: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7页。2、让学生到本地区较高的地方进行观察,做简单记录。3、教师准备一张本市地图。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2、阅读与讨论。阅读内容:妞妞的日记讨论:妞妞和她的同学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3、体验活动。在三年级时,同学们已经学过了4个正方向,今天,我们再多学一些,也就是教科书上同学们使用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方向,人们把这4个方向叫做“副方向”,有了它们,使用地图就会更方便、准确。现在,老师带大家做一个练习。①课桌当作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确定4个正方向。②教师告诉学生:北与东之间的方向是东北,北与西之间的方向是西北,南与东之间的方向是东南,南与西之间的方向是西南。③学生在课桌上找到4个副方向、并做上记号。4、方向游戏。教师随意喊出4个方向,让学生正确地摸到相应的桌角。比一比,谁又快又准。5、方向练习。出示地图,随便指一个地方,让学生运用4个副方向说出它的位置。6、全班讨论。上次老师布置同学们从高处观察自己的家乡,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家都看到了什么,然3后大家再想一想,你看到的景色在家乡的什么方向?7、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课题2、用手描绘家乡教学目标:1、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增进合作技能。2、在合作绘画中的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的认识。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8张白纸,学生人手一份彩笔。2、检查并保证学生都进行了从高处观察家乡的活动。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2、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第8-9页,议论一下教科书上的学生是怎样描绘自己的家乡的,并谈一谈对这些图画的看法。3、小组准备讨论。教师布置任务:每个同学都从高处观察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小组为家乡画一幅画,要求是每幅画表现家乡一个方向上的景色。将学生分成4个组,指定各组要画的方向。先讨论一下,看到了什么,然后决定画什么方向,画什么内容,进行分工,最后进行绘画。4、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并介绍本小组的绘画作品。5、教师小结。6、家庭作业:①向家长介绍这两次课的学习内容。②向家长了解自己的老家在哪里,有什么特点。4主题二从地图上看家乡课题1、用心体会家乡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教学准备:1、就教科书中涉及的四川省的内容做必要的了解和准备。2、就本地区的相关内容做适当的准备。3、为学生准备一些书籍、画报等。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2、全班讨论。辛蓉是怎样讲述自己的家乡的,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3、小组讨论。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一下自己的老家在哪里,都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按照老家的不同,分成小组,分别像辛蓉那样,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老家,介绍要以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为主。4、全班交流。5、教师小结、6、家庭作业:①告诉家长自己今天新了解到的同学们的老家情况。②与父母或其他人一起讨论教科书第14-19页呈现的下一个课题的内容。课题2、走进不同的家乡教学目标:1、认识地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2、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53、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4、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及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1、找一幅本地区的地形图。2、找有关本地区的温度统计资料。教学活动及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2、探究活动。问:这两页上有一幅地图,是什么地图?它与周围的几张照片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由发言。出示地形图。问:什么是地形图?请同学们进行思考和探究,自己找答案。什么是地形?地形图告诉我们什么?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学生自由讨论:地形图有什么用途?3、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分给一张本地区的地图,并且指定一个地方,,请小组根据地形图准备一下问题:这个地方的地形如何、地势如何、海拔多少,然后向全班进行汇报。4、全班自由讨论。教科书第14-15页的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关系?5、教师小结。第二课时1、导入。2、探究活动。围绕两幅统计图展开。提问:我国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哪里?降雨量最多的意思是什么?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哪里?年平均气温最高是什么意思?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哪里?最低是哪里?为什么年最高气温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年最低气温不在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6方?3、自由讨论。请学生欣赏16-17页的照片,四人小组议一议:你了解到什么情况,思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降水量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4、游戏活动。以同桌为对手,互相提问,为不同的民族寻找家园。5、教师小结。课题3、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目标:1、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2、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3、提高合作能力。教学准备:1、收集到的学生介绍家乡的记录、学生画的不同方向的家乡景色等。2、装订家乡手册所需要的工具。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2、阅读与讨论。请阅读卓玛的信,然后进行讨论。阅读教科书20页下方的文字,小组展开讨论。3、全班交流。回忆: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学到了哪些内容?4、制作活动。今天,我们来装订自己的家乡手册。5、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制作的家乡手册。6、家庭作业:向家长展示在课上制作的家乡手册,并告诉家长自己在其中的贡献。7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主题一展览室里故事多课题1、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1、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感情。2、掌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3、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旧粮票、布票,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2、向长辈调查、了解家庭生活变化和家乡道路的发展情况。教学活动及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在新的学习单元里,我们将研究家乡的哪些情况?2、小组探究。(1)按照吃、穿、住、行四个方面学生进行分组。(2)各小组分别筹备展览。(3)小组分工:谁负责写介绍、谁负责讲解、谁负责向全班展示展品等。(4)各小组交流一下各自的准备。(5)教师小结。第二课时1、准备。各小组为展示做准备。2、发表。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准备,向全班介绍家乡某个方面的变化。3、教师总结并布置家庭作业。学习方式:按照时间发展顺序,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对“变化”的认识。我们家乡人的生活变化是巨大的。现在,人们的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也是一代又一代家乡人辛勤劳作、努力创造的结果。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要和家长一起,为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共同想8办法,出力量。4、请学生把自己体会最深的感受写成一句话,然后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家庭作业:1、让学生向家长介绍今天的课程。2、要求学生向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过去学校的情况。课题2、学校的变化真大呀教学目标:1、了解学校的过去,通过探究学校的历史,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2、在了解和研究学校变化的活动中增进对学校生活的情感。3、从对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理解家乡的变化。4、尝试合乎逻辑的思考和表达对事物的看法。教学准备:1、教师和学生分别收集一些反映学校新旧面貌的图片和照片。2、请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校园,对学校有一个比较完整、细致的了解。3、请学生向自己的长辈调查、了解他们小时候学校的情况。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2、阅读讨论。先看看小文和妞妞是怎样考察自己的学校历史变化的,她们发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认识?讨论。提问: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看自己学校的变化,看一看它的过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谈一谈你在课前为研究学校的历史发展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指名发言。3、制作活动。(1)了解并记录爸爸、妈妈上小学时学校的条件。(2)将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填写在教科书的表格中。(3)同学间互相交流、评价。4、全班参观学校展览馆。95、教师总结。6、家庭作业。(1)完成教科书第31页的学校变化年表。(2)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过去的儿童游戏。课题3、生活中的智慧教学目标:1、模拟使用过去的生活用品,体验生活的变化与进步。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普通劳动者的智慧,培养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情感。3、认识简单的实物年表,理解年表的作用,学习制作简单的年表。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过去的日常生活用品。2、准备一两种供小组体验活动时使用的旧式生活用品。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学生阅读第32页的课文,并就下列问题发表意见:平时你见过这些东西吗?你知道这些东西的用途吗?2、展示。请搜集到旧物品的学生向全班作介绍,展示自己带来的物品,请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些东西的大致年代和用途。问:当时,这些东西为什么被人所喜爱和利用?现在哪些东西已经被淘汰了,哪些东西现在还在使用?为什么?3、体验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用具,亲身体验它的用途。4、学看年表。引导学生看年表,说一说,每一横排中的内容是什么,最上面的小标题说明什么,这张年表告诉了我们什么?5、讨论。小组讨论:你刚才使用了什么用具,有什么体验?结合年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6、作业:(1)向家长讲一讲今天在课堂上使用了哪些用具。(2)选择一种用具来制作年表。10主题二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课题1、“家庭寻宝”中的发现教学目标:1、知道小人书是过去孩子们最重要的课外读物。2、通过小人书与今天儿童读物的对比,体会历史的发展。3、增强读书兴趣,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1、师生搜集年代久远一些的小人书,类型应多样化。2、准备几张写好分类名称的图书卡片。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出示第36页的文字和照片。问:这些学生在欣赏什么?从他们搜集到的这些东西中你们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旧小人书摆放在桌面上,指名介绍自己是如何找到的,找到的是什么类型的小人书,看过没有,是否喜欢。2、体验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个学生挑选一本别的同学带来的、自己从前没有看过的小人书来阅读。然后互相讲一讲书中的故事。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小人书摆放在一起,并任选一本,要爱护书,不争不抢。(2)请学生看一看,小人书属于哪一类,看一看书的扉页和版权页,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3)请学生默读自己选好的小人书,并思考,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故事,你是否喜欢,选出你最喜欢的部分准备介绍给其他同学。(4)小组汇报。简要介绍自己阅读的小人书,讲一讲自己的读书体会。(5)将小人书进行分类。3、全班讨论。对今天的活动有什么感想?这些“古老”的小人书和你们今天读的书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过去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小人书,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114、总结。小人书虽小,但是从中却可以发现一个大世界。5、家庭作业: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他们童年时常玩的游戏。课题2、过去的游戏真有趣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发现过去游戏的特点。2、体验参与性较强的集体游戏中的快乐,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3.通过比较过去和现在的游戏,感受儿童生活的变化。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玩传统游戏时所需的用具。2、按照小组数目印制若干份传统游戏规则。3、向家长了解一些传统游戏的玩法、规则,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些游戏。教学活动及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平时都玩什么游戏?最喜欢玩什么游戏?2、阅读教材。然后议一议,说一说大人们小时候都玩什么游戏,今天同学们玩的游戏方式和过去有什么不同。3、体验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简单商量一下玩哪种游戏。并选出小组负责人。把学生带到操场做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25分钟。4、做整理活动,小结。第二课时1、导入。2、交流活动。(1)过去的游戏与今天的游戏相比,有哪些特点?(2)为什么那时候的孩子喜欢玩这些游戏?(3)哪些游戏我们现在不玩了,为什么?哪些游戏我们现在还玩?你们喜欢的是哪些游12戏,游戏的变化告诉了我们什么?3、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各种游戏的特点,并向学生说明游戏的意义。4、课堂作业。根据上次玩的游戏和今天的
本文标题: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8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