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零售业 > 城市零售商业网点布局研究——以海口为例
城市零售商业网点布局研究-以海口为例内容提要城市零售商业布局是城市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在区位交通优势和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有力推动下,海口市的商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商业网点形成一定的规模,一批新的商贸企业集团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和发展起来。商业的发展在推动海口市国民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加快了社会进步的步伐。虽然海口市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综合竞争力也在诸多大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纵观海口市的商业发展,我们发现在商业设施建设、商业布局和商业业态创新等方面,海口市与国内其它大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通过对比海口市与其它大中城市的商业网点密度,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市内零售商业网点的中心进行整体界定,指出海口市商业布局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海口市商业布局的具体优化措施。关键词:商业布局、商业中心、中心地理论、等级体系、布局优化绪论1.研究背景1.1经济全球化随着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城市商业空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正好赶上世界全球化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东南沿海的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正是积极地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结果,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1980年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新的涝动地域分工在世界范围延伸,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组织关系使城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结构优化,城镇区域化、区域一体化日益成为全球城镇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新格局。1.2经济发展迅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变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格局,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居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反映在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速度比改革前26年要快得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居民的购买力大幅提高。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人均GDP在650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650-2555美元的为中等收入国家,2555-7911美元的为中上收入国家,7911美元以上的为高收入国家。199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650美元,开始脱离低收入国家的行列;2003年又迈上了1000美元的新台阶,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人均将达到3000美元,将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1.3商业稳地增长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行业和重要驱动力,我国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商业空间的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商业业态不断产生。2002年中国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5774亿元,占全国的63%,城市商业承载着三分之二以上的商品流通任务。城市商业既要服务服从于经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据预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将以8%-10%的速率增长,可以预见,在“十一五”规划的后半期,我国商业仍将稳步增长。1.4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化的重要特征是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面积迅速扩大。1995年我国640个设市城市建成区面积19264平方公里,是1981年233个设市城市建成区面积7438平方公里的2.59倍;2003年末,建设部城建公报统计显示全国设市城市660个城市人口33805万人,城市面积39.8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8万平方公里。据测算,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超过40%,在大城市地区形成了城市建设连绵的大都市区。2.问题提出2.1问题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网点建设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地区商业网点总量不足的矛盾尚未解决,商业流通设施建设不足;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布局不合理、业态结构比例失调、大中、小商店发展不均衡、商业网点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矛盾越来越尖锐,影响了经济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已于2004年12月14日,取消了对外商投资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外商在我国商业领域的投资将急剧扩大,如不加以引导和规范,势必将进一步加剧这些矛盾。因此,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商业网点建设的管理制度,应抓紧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条例》,使我国商业网点建设的管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促进商业网点建设和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组成,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着手开展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3年国家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国家商务部主管这项工作。由于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起步晚,经验少,理论研究、方法探讨都相对贫乏,所以给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需要尽快在政策、标准、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尤其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切实提高商业网点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是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2缺乏规划给我国商业网点建设带来的问题商业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商业网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网络,是流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流通领域的基本物质基础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物质设施是展示国力逐步强大、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重要窗口。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进行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因而给我国商业网点建设造成诸多问题。2.3我国商业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2.3.1商业网点建设缺乏规划,网点布局不尽合理。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西部地区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东部地区零售企业单位数占据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达61.8%,从业人数占59.1%,而中、西部地区零售企业单位数分别占22.6%和15.6%,从业人数为26.6%和14.4%。其次,从全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来看,也存在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多数商业网点建在城市繁华的商业区,而新建居民区商业投资明显不足。2.3.2业态结构、单店规模等不合理。个别商业业态投资规模偏大,建设速度过快往往导致重复建设。1996年前后,我国曾经盲目发展大型百货商店,导致大型百货商场曾严重过剩。北京市曾提出要建100家1万平米以上的大百货商店,但发展到六七十家时就开始有亏损甚至倒闭的,僧多粥少,客流分散是主要原因。一些企业盲目追求单店规模,而不注意运用连锁、联营、合作、合资等新方式追求规模效益。2.3.3经营者在店址选择、经营定位等方面的科学性比较欠缺,社会资源浪费巨大。一般地说,大型商店在这些方面还比较重视,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或邀请专家做有关的咨询报告,在此基础上才选定店址和确定经营定位但粗枝大叶,凭主观臆断,听任官员主观拍板等现象仍屡见不鲜,反面的教训不胜枚举商业网点布局和店址选择的科学规划有待加强,特别是外资企业任意选址问题严重,需引起重视。第一章零售商业网点的基本涵义与特征1.零售商业网点的概念界定1.1零售业的定义零售业是以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为主的行业。它与批发业相对,是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对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的包容众多业种和业态的一大类行业。图1-1,零售业流程图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然而,零售业的可见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各类业态上。从2004年10月1日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的新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开始实行,提出了我国零售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有店铺零售业态和无店铺零售,也就是广义的零售业。狭义的零售业指的是以有店铺形态的零售业态形式出现的零售业,不包含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和电话购物这五种业态形式,是可见的、有形存在的业态方式。表1-1,零售业各业态及其基本特征有店铺零售业态食杂店位于居民区内或传统商业区内,辐射半径0.3公里,目标顾客以相对固定的居民为主。便利店位于商业中心区、交通要道以及车站、医院、学校、娱乐场所、办公楼、加油站等公共活动区,商圈范围小,顾客步行5分钟内到达,目标顾客主要为单身者、年轻人。折扣店折扣店位于居民区、交通要道等租金相对便宜的地区辐射半径2公里左右,目标顾客主要为商圈内的居民。超市超市位于市、区商业中心、居住区,辐射半径2公里左右,目标顾客以居民为主。大型超市大型超市位于市、区商业中心、城郊结合部、交通要道及大型居住区,辐射半径2公里以上,目标顾客以居民、流动顾客为主仓储式会员超市仓储式会员店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要道,辐射半径5公里以上,目标顾客以中小零售店、餐饮店、集团购买和流动顾客为主百货店百货店位于市、区级商业中心、历史形成的商业集聚地;目标顾客以追求时尚和品味的流动顾客为主专业店专业店位于市、区级商业中心以及百货店、购物中心内,目标顾客以有目的选购某类商品的流动顾客为主专卖店位于市、区级商业中心、专业街以及百货店、购物中心内,目标顾客以中高档消费者和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为主家居建材商店位于城乡结合部、交通要道或消费者自有房产比较高的地区,目标顾客以拥有自有房产顾客为主购物中心以拥有自有房产的顾客为主社区购物中心位于市、区级商业中心,商圈半径为5-10公里,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以内;市区购物中心位于市级商业中心商圈半径为10-20公里,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内;城郊购物中心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要道,商圈半径为30-50公里,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工厂直销中心一般远离市区目标顾客多为重视品牌的有目的的购买。单个建筑面积100-200平方米,为品牌商品生产商直接设立无店铺零售业态电视购物以电视作为向消费者进行商品宣传展示的渠道,送货到指定地点或自提邮购以邮寄商品目录为主向消费者进行商品宣传展示的渠道,并取得定单,送货到指定地点网络商店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买卖活动送货到指定地点自动售货机以流动顾客为主以香烟和碳酸饮料为主,商品品种在30种以内,由自动售货机器完成售卖活动没有服务电话购物主要通过电话完成销售或购买活动,送货到指定地点或自提2.零售业空间布局的定义所谓零售业的空间布局就是指零售业的各类业态、业种及其相应的商业设施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网点的分布和聚集,这是地理空间的范畴。根据彭德胜在《北京崇文区商业布局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向》的观点,零售业空间布局也即狭义的商业布局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商业街发展模式,二是分散商业网点模式,三是商业组团发展模式。2.1商业街发展模式:其特点是零售业商业设施沿街分布,具有一定规模,购物者沿街购物,商家易形成规模效益。它一般适用于车流量不大或禁止机动车行驶的街区。2.2分散商业网点模式:其特点是零售业商业设施分散布局,居民可就近购物,但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它一般适用于社区内部的零售业布局。2.3商业组团发展模式:其特点是零售业商业设施集中成片布局,规模宏大,易于组织和集散交通,吸引人流。它特别适用于商业、金融和贸易十分发达的地区。以上几种模式是零售业空间布局的微观研究。而本文中研究的零售业空间布局是整体宏观的研究,即在一定区域内零售单位产生的整体服务力是不是足够满足居民生活和需求的,用经济学的角度说明整个海口市的零售业空间布局问题。3.零售业空间布局合理性的界定城市零售商业布局的合理性,不仅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流通资源的合理配置、居民消费需求的满足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周边中小城市(镇)零售商业布局的形成起示范和引导作用。根据宣红岩在《城市零售商业布局成因探析》[1]中的观点,零售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就是要实现多层次的、疏密得当的、方便购物的各类商业区并存的状况。它主要需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零星分散的购买特点相适应,接近顾客,方便消费;二是适度集中,实现规模效益。零售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既要实现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顾客在购物中获取的全部价值和购物总成本之比),又要实现商家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是这两种经济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借鉴同行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零售业空间布局上的合理性是指:第一,在数量上配套的零售业设施要同人口相均衡;第二,在质量上要同人均购买力均衡;第三,主城区和周边郊区县要均衡,做到城乡统筹发展;第四,在各个
本文标题:城市零售商业网点布局研究——以海口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