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国土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
国土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特刊国土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6月6日工作动态编者按:我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以来,离退休部级干部党支部的老党员、老专家、老领导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热情。他们身体力行,不仅全程支持、参与试点活动,还努力成为试点活动的推动者、实践者。针对国土资厅发〔2008〕45号文件精神和部梳理的三大类十六个方面问题,老领导们克服年龄大、身体不适等诸多困难,分别围绕在地政、矿政等有关方面如何构建保障与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里选刊王先进、夏国治、张宏仁、董道华等四位老领导的建言材料。改革创新,管好土地资源和资产王先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不仅是资源,而且是资产。一、耕地资源既要有数量也要有质量我国新型土地管理事业始于1986年。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土地管理法》颁布,直属于国务院的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三件大事催生出土地管理的新时代,“老土地”们高兴地说:“土地管理的春天来了!”1986年8月,我被任命为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在明确职能时,把原来土地由农业部管耕地草地,建设部管城镇用地,林业部管林地的分治办法统一划归为国家土地管理局一家负责。当时面临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的严峻挑战:“六五”期间耕地年均减少700万亩,而1985年更是破天荒地达到1500万亩。面对挑战,我们提出了国家土地管理局要“树两面旗帜”,一面是耕地保护,另一面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央明确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决策太重要了。在现有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下,只有保证一定面积的耕地,才能保住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0年前,我曾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提出要保留18亿亩耕地的建议。我认为,18亿亩耕地资源既要有数量,也要有质量,要守住的是18亿亩高质量的耕地。现在距离18亿亩红线越来越近,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地采取相应措施。这不仅需要制定长远规划,也要将规划分解成年度耕地保护和整治计划,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长远规划,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制定专门的保护18亿亩耕地的十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的目的,是要保吃饭、保建设和保环境。其中吃饭用地问题是核心和前提,这就要制定保护18亿亩耕地的规划。其中既要有保耕地数量的规划,又要有保耕地质量的规划。根据我国以往耕地保护实际工作,我建议要坚持定量、定点和定质的“三定“原则,这是检验规划质量的唯一标准。耕地保护规划所规定的十年周期内,耕地数量、位置不能变,耕地质量不能下降。十年内是这样,十年之后,根据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质量提高状况以及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再作调整,然后确定下一个十年耕地保护和建设利用规划。届时,如果相关因素没有重大变化,保护18亿亩耕地总量不应当改变。18亿亩高质量耕地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一步步实现。为便于实施耕地保护规划,应当制定年度耕地保护和整治计划。一年里,耕地开发多少,整理多少,建设多少,按照什么标准建设,废弃地如何整理,村庄如何整治,每年都要作出相应的计划,把十年规划分解开来,便于具体实施。守住18亿亩耕地,还需要完善保护基本农田的法律。只有保护、建设好高质量的基本农田,才能保护我们的饭碗。规划普遍缺乏应有的地位和权威,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予以确认和保障。因此,要强化现有的《基本农田保护法》,对侵占、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和行政处罚。关于保吃饭、保建设和保环境的关系,三者兼顾都要保,这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长远的国土整治规划,包括农地保护、开发、治理规划,城乡建设发展布局规划,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只要科学规划,坚持实施,保吃饭、保建设和保环境是可以做到的。二.要以资产的观念管理土地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发的深入,在土地的资源属性渐渐深入人心之时,其资产属性也越来越显化。这一客观现实迫使当时的土地管理部门不得不改革创新,转变观念,改革土地使用制度。1987年是我国土地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的9月9日,我国土地首次以协议形式出让;11月28日,首次招标出让第一块土地;12月1日,首次召开土地拍卖会,敲响了新中国历史上土地拍卖“第一槌”,这标志着我国土地市场的建立,被誉为中国现代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第一次革命”。我是这些“第一次”的亲历者和负责人。从第一块土地进入市场进行招拍挂出让到现在,20年弹指一挥间。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税、租、费等经济手段不完善,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很多。要把土地市场全面地管起来,国土资源部责无旁贷。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的成果是显著的,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执法的强度和力度变成一种常态,建立长效机制。要以资产的观念管好土地市场,当前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改革完善征地制度。首先就是解决征地费用低的问题。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身价’提高了数倍甚至数十倍,这里面产生了巨大的利益,因此完善征地制度必须要考虑各方利益分配。要对此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其中利益有多大,利益分配的去向,尽可能减少利益驱动,抑制征地冲动。二是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法律法规。去年夏天,北京“画家村”小产权房案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在全国也造成不小的影响。由于购买小产权房,这位画家不得不将住了4年的8间房屋及院落返还给当地农民。这是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例。目前规范城市用地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少,但是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法律却比较少。“画家村”小产权房案虽然已经得到解决,但全国范围内类似案件并不少,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刻不容缓研究制定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法律法规。三是完善房地产市场租税费问题。增设地产税。土地有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增值的特性,应当根据地价设立地产税,用以反映土地的这种增值的特性。现在,很多人买第一套房子,一般用作消费品;但买第二套房子时,就有可能把房子拿来投资,这时就要规定交纳地产税。这将对囤积土地、囤积房屋行为发挥抑制、调节作用,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房地产商囤积土地行为的清理,多项土地优惠政策的调整、行政划拨用地的整顿、土地抵押行为的规范等,都应当设立专项研究解决。此外,抓好地产产权登记是管好土地市场的基础,土地产权强制登记制度是抑制土地违法的有效手段。买房登记时,要强制性地登记公摊面积,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希望我国能尽早出台一部《土地法》,《物权法》的出台为其研究制定提供了有利条件。我认为《土地法》应能解决土地产权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它的研究制定应与《土地规划法》、《土地市场管理法》、《土地登记法》等相配,形成系列的立法规划。我国的土地市场还很年轻,不成熟,还有许多漏洞和不公平。这就为房地产行业的暴利、房地产商的一夜暴富、许多涉及房地产单位、个人的腐败,提供了方便。我希望,通过继续改革,很快建成一个能保证土地资产合法流动,土地利益合法分配,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目前,我们部正在加快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部党组和徐绍史部长作出的这一重大部署,非常正确。相信,通过实施,我国土地资源和资产管理一定能够再上新台阶。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夏国治中央确定我部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这是我部的一件大事。作为一个已经离开一线工作岗位多年的老同志,我衷心期望我部试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通过参加前段学习,联系阅读部管理工作会议文件等资料,个人在认识上有所提高,下面谈一些想法:一、对一些问题的再认识过去在矿业开发和地质工作中,曾经出现过若干不当或错误。对这些问题,在不同情况下,大都已经作过分析研究。现在看来,它们的性质,基本上属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行动。如:乱采滥挖,采富弃贫。不搞综合利用,单打一。不注意环境保护,不搞环境治理。矿山企业只开矿,不找矿;资源无偿使用。部署地质工作,某种程度上只凭长官意志,不顾地质条件;或脱离国家需要,为地质而地质。只抓资源,不抓环境,不注重开拓新领域;或不抓找矿,不把能源地质放在重中之重地位。单打一,不搞综合勘探、综合评价。只抓主业,不抓多种经营;或只抓经济,不重视地质和技术。“以钻探为纲”,手段和目的脱节,不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野外、室内脱节。只抓工作量,忽视质量。地质方法和其他勘查方法、手段不能有机结合。区调、普查、勘探三个阶段不能协调发展。不重视科研,或科研脱离生产。只抓生产,不重视职工生活。以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虽然有的要从时代背景来分析,但其思想观念实质,,显然都不符合经济规律、地质工作规律,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些问题主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当时也都属于支流性的,主流是好的,执行的是正确的方针、政策,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很多问题后来也不同程度地逐步得到了解决,或基本得到解决。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问题在新形势下也可能还存在,或残留影响,不能忽视。部试点方案基本原则之一是突出实践特色,要求总结实践,这是很重要的。按照这一思路,不仅应总结当代的实践,有些问题还应追溯历史,深入分析,进行扬弃。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东西应当坚决摒弃,过去的好的东西,应继承发扬。二、关于保障构建保障与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从矿产资源来说,怎样才是科学地实现保障?值得深入思索。我国现有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9种。煤炭及一些优势矿种储量大,石油及其他一些大宗、支柱性矿产不足。资源潜力有很大不同。不同矿种的用途、贡献程度也差异很大。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用一点就少一点,还要考虑后代使用。矿产资源具有分布不均衡性、产品可全球配置性,可以适当进口。所以不应简单地只根据年进口量增多,就认为保障程度降低了。应当根据已经基本掌握的国情和利用两种资源的方针,在保障方面对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有不同要求。有些矿种国内可以全面保障或经过勘查可大大增加保障程度、提高保障能力;有些只能局部保障或有限保障,必须长期依靠部分进口,才能满足需求;或者即使增加了储量,也要作为储备,而要以适量进口为补充。对不同情况,都应有深入的评估,加以分类管理,区别对待。要研究提出不同矿种合理的、动态的对外依存度,形成相应的机制。要有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矿产资源规划。在强调保障的同时,应进一步推动矿产资源参与宏观调控,建立调控体系,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这也才能更好地实现保障。特别对那些高消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要加以控制。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国家层面的、动态的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听说这项重要工作已经启动,希望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三、关于保护矿产资源保护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当前正在开展“回头看”的矿产开发秩序整顿和资源整合,就是一项重大举措。但总的来看,矿产资源的保护,不如土地资源那样具有明确的、刚性的目标和明确的多样措施,而显得管理力度有些不够。开发秩序时好时坏,资源利用的现时情况,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差距仍很大。当然这和国家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有关,不是一个部门的问题。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我们要通过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新机制,努力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工作,使相应职能进一步到位。要结合实际,参照土地等资源管理的有效做法,对不同类别的矿种,分别制定资源合理利用的标准和有效的政策、法规、机制,促进科技攻关,大力提高“三率”,推进矿产资源集约开发和节约利用,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也必将有力地促进资源保障程度的提高。四、关于地质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正在进一步得到贯彻,已经取得许多重要进展,这是非常可喜的;但也要估计到可能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和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深入的情况。一定要把这个“纲”继续抓紧抓实。(一)实现《决定》中的四个“统筹”,是地质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是相应机制的建立,是极其重要的任务。(二)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不断取得重大的开源成果,是增强保障能力的期望所在。需要解放
本文标题:国土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3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