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天津市和平区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天津市和平区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共32分)一、(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作揖.(yī)喋.血(dié)蠕.动(rǔ)言简意赅.(gāi)B.觊觎.(yú)内疚.(jiù)酝酿.(niàng)长歌当.哭(dàng)C.强劲.(jìng)创.伤(chuāng)彳.亍(chí)殒身不恤.(xù)D.颓圮.(pǐ)箴.言(zhēn)菲.薄(fēi)引吭.(háng)高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A.苍茫典藉致理名言风云变幻B.诃护蕴涵畜类旁通一筹莫展C.蹒跚褪色峥嵘岁月乐善好施D.窒息莅临刻骨铬心不适雕琢3.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离三月十八日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了罢,我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A.才只降临早有B.也已来临早有C.也已降临正有D.才只来临正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B.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C.当怀者感激之心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丽。D.是否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二、(15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小狗包弟》片段,完成5—7题。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碍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5.作者“有—种甩掉包袱的感觉”是因为A.送走包弟后,生活清净了好多。B.包弟送走后,“我”不怕别人来我家抄“四旧”。C.不必担心目睹别人把包弟杀死,更不必担心狗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来。D.不养小狗,“我”便成了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了。-2-16.“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是因为A.“我“担心小狗包弟会连累在医院工作的大妹妹。B.“我”担心小狗包弟的命运,为保护不了它而愧疚。“我”的心灵备受折磨。C.“我”为丢失爱犬而难过,怕再也找不到那样可爱的宠物了。D.包弟如此有灵性,“我”担心它会记恨“我”。7.对文中两个加点的“解剖”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解剖”意思相同,都是医学术语。B.两个“解剖”意思相同,都指对思想灵魂的深入分析检讨。C.两个“解剖”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医学术语;后者指对思想灵魂的深入分析、检讨。D.两个“解剖”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医学术语;后者既指对肉体的宰割,也含有对思想灵魂的深入分析、检讨的意味。(二)阅读《纪念刘和珍君》片段,完成8—9题。①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是不过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②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漫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8.对第①段文字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这句话,饱含了作者的愤激之情。B.作者用“煤的形成”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说明经过残酷的流血斗争,历史才前进一小步。C.“至多”与下文的“至少”形成对比,并用“这实在不过是”“更何况是”意在强调徒手请愿毫无意义。D.“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这里的“其中”指代的是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9.第②段引用陶潜的诗,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说明徒手请愿流血是不值得的,人们很快就会忘记,没有人会再记起他们。B.作者的引用,其正意在后两句。表达了与陶潜对死亡的相同的看法。C.为了说明尽管徒手请愿流血牺牲不值得,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有影响。寄托了作者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D.为了说明尽管徒手请愿流血不值得,但既然流了血,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烈士的精神将永垂不朽。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2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奏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3-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0.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就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11.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为之.奈何?C.夫晋,何厌之.有D.今日之.事何如?12.对文章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基于家国利益,并且郑伯也向他道歉了。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D.晋文公不去趁机攻打秦国,只是看在秦晋之好的分上,表现了他重义气。第Ⅱ卷(共68分)四、(15分)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分)(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分)14.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完成下面的问题。(4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1)在传统古典诗词中,“秋”大多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而青年毛泽东却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请结合上阕对此赏析。(2)词的下阕如何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沁园春·长沙》)(2)曾记否,,?(《沁园春·长沙》)(3)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刺秦王》)-4-(4)子曰:“巧言令色,!”(《论语·学而》)(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矣。(《论语·季氏》)16.请自选你能对上的一副对联。(1分)一门父子三词客;。青山有幸埋忠骨;。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17.名著阅读。(2分)英国小说家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的房东密考伯夫妇以那种“”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称作“密考伯主义”。五、(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l8-21题。人在胡同第几槐刘心武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无形中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那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秫秸制成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后来搬出那四合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那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阴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的胡同四舍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坚决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尽量多划分出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具体的个案分析,该-5-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佯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取材于2007年9月15日《北京青年报》有删改)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A.作者一直想画一幅画,表达他对北京的热爱,但因生活经历的变化,一直没有画成这幅画。B.作者心中前后两幅画的画面虽有变化,但大槐树不变,表明作者对北京的传统生活始终热爱。C.作者在文中一再指出五十八年定居在北京,是为了强调北京与自己一生相伴,密不可分。D.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之说,这显示老北京与古槐相依相存。E.虽然作者对胡同四合院很有感情,但他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的过程。19.在不同时期,“
本文标题:天津市和平区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5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