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天祝藏族自治县锅庄舞蹈走进校园的可行性研究00
-1-天祝藏族自治县锅庄舞蹈走进校园的可行性研究摘要:为了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我国实行阳光体育,将原生态、原创的民族歌舞全新整合重构,通过校园健身舞的形式走入校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锅庄舞作为原生态舞蹈具有很强的锻炼价值和开发价值,将锅庄舞引进校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锅庄舞的简介、起源、特征和可行性分析来研究天祝藏族自治县锅庄舞蹈走进校园的可行性。关键词:锅庄舞阳光体育民族舞蹈校园集体舞校园TianzhuzangzuzizhixianGuozhuangDanceintotheCampusofFeasibilityStudyAbstract:inordertoimprovetheyouthphysicalfitness,enhancephysicalexercise,oursunshinesports,theoriginalecologicalfolksonganddance,originalnewintegratedreconstruction,throughthecampusfitnessdanceformsintothecampushascertainfeasibility,Guozhuangdanceastheoriginalecologydancewithstrongexercisevalueanddevelopmentvalue,willbetheintroductionofcampusGuozhuangdancehasaverygooddevelopmentprospects.ThereforethisarticlethroughGuozhuangdanceorigin,developmentstatus,characteristicsanddevelopmentofvaluetothestudyofTianzhuTibetanAutonomousCountyofGuozhuangdanceintothecampusoffeasibility.Keywords:SunshineSportsDanceGuozhuangdancecampuscollectivedanceschool.-2-舞蹈是人类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艺术,特别是民间舞蹈,它来自广大人民群众,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创作、提炼和传承下来的艺术精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人在舞就在,人不在舞就不在。锅庄舞在保持原生态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融合了本民族其它类型的舞蹈以及相邻民族的舞蹈。人们通过以锅庄舞为原型的西部民族体育舞蹈的开发,精心挖掘、整理,逐渐将原有文化吸收、纳入现代体育文化概念中,使其与大众体育健身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前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号下,政府、学界以及藏族广大同胞已经认识到了藏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以锅庄舞为代表的藏族传统舞蹈也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开发。通过以锅庄舞为原型的民族体育舞蹈的开发研究,向学生及大众揭示和传播西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转变为一种社会力量、民族精神,而且还能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利用西部地域优势、民族特点,挖掘、整合藏区锅庄舞并将其引入学校,构建民族体育舞蹈的体育文化教学模式,具有极为现实和深远的意义。1.锅庄舞简介锅庄舞,又被称为“果桌”、“桌”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清史稿·乐志》音译为“郭庄”,近代有称“歌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认为锅庄是羌族的灶堂,设在火塘上,一般在地上挖一个火坑,坑内立三块石,石根部埋于地下,石上架锅,火坑烧木柴,用以做饭及取暖,也是家人、亲友围坐、活动的场所。锅庄是典型的自娱性群舞,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人数多时可达二三百人甚至千余人。舞者互相牵手,可男女分别各排成弧形或圆形、内外圆形,也可男女混合活动,一曲一舞,先慢后快,或由慢到快又以慢结束。舞与歌(或舞曲伴奏)的节奏紧密配合,舞者伴和着歌曲做甩手颤踏步“沿圈走动”当歌词(或伴奏曲)告一段落后,众人一齐”哑“的一声呼叫,并随着曲的明快节奏,顿时加快速度,撒开双臂侧身拧腰大步跳跃起来。男性多以踏步为节,女性以擦步为节,蹲、踏、顿、擦步相互交替。这种舞蹈顿控感强,上身动作犹如刀斧劈物“喀嚓”有力;蹲踩步时双手胸前交叉拉开,又有拨开蔓枝寻找食物的直观感觉;蹲踏步时两手胸前交叉拉开,形象栩栩如生,最典型的是蹲步和射箭步,有似张弓瞄准猎物之感,模拟狩猎的动作很突出。舞者身躯微躬脚下踏地为节,虎视耽耽做射箭状,形象十分逼真。锅庄舞气势磅礴,技巧性强,舞蹈动作带有强烈的劳动气息。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藏区,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翩翩起舞的人群,人们称这里是“歌舞的海洋”。人们把能唱会跳当作一种光荣,从孩提时代起就开始-3-学习歌舞。俗话说:“没有歌声的人犹如一头耗牛,不会跳舞的人就像一根木头”。不论劳动或休息,藏族人民歌不离口,舞不离脚,在田间地角,聚集在一起,就地起舞,尽情方休。总之,藏族锅庄是指集体的歌唱和舞蹈,是一种流行于藏区的具有广泛群众性、自娱性的藏族民间体育舞蹈,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1]。2.藏族锅庄舞的起源关于锅庄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西藏拉萨修建大昭寺竣工时,格萨尔王命令所有的观众围着寺庙欢歌,延续下来成为一种圆圈舞。另一种说法是藏族的房子中间设灶房和置三脚架,围起来跳,“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的一种舞。农区的锅庄叫达尔嘎,牧民的锅庄叫俄卓。锅庄的起源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远古的时候,人们不知道什么是舞蹈,更不知道用舞蹈来解除疲劳,他们整天就知道劳动,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欢乐。在一个叫达折多的地方,有一个富裕的土司,他有两个聪明的奴隶,一个叫弦子,一个叫锅庄。有一天,他俩结伴外出,也不知走了多少路,忽然发现一片美丽的湖泊,弦子十分高兴,随着水波的荡漾跳起舞来。忽然,雷声大作,山雨欲来,锅庄随着翻滚的乌云也手舞足蹈,仿佛要把心中的愤怒一起倾泻出来。从此以后,每当疲劳难耐、心中烦闷时,他们俩就会用舞蹈来摆脱烦恼。不久,这事被土司知道了,他命令弦子和锅庄把摆脱烦恼的方法画下来,之后把他们杀了。但是,用舞蹈摆脱烦恼的方法已经在各地传开,人们为了纪念弦子和锅庄,就把弦子跳的舞叫做“弦子舞”,把锅庄跳的舞叫做“锅庄舞”[2]。跳锅庄,据《民族词典》所记,认为锅庄舞是藏族民间歌舞,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藏族地区及西藏昌都一带,每段开始由一人领唱,然后齐唱,依曲合一。在云南中甸的锅庄舞,是一种祭坛礼仪,是原始图腾歌舞。据研究,它的规模初具予以地域为单位的原始公社时期,其内容透露出那一时期的盟誓文化与图腾文化的综合。锅庄舞,又被称为“果桌”、“桌”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清史稿·乐志》音译为“郭庄”,近代有称“歌庄”,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3]。“桌舞”这一古老的民间舞蹈形式,早在吐蕃时期就存在。它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盟誓活动有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鼓舞、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在《清史稿》中记有“高宗平定金川,获其乐日大锅庄司舞十人,每两人相携而舞,一服蟒袍、戴翎、挂珠、斜坡黄蓝两带,交加十字。”-4-当然,锅庄舞更是一种风情,因为当藏族青年男女间互生爱慕情意时,常会情不自禁地舞起来,用“身体语言”传递爱的信息;夫妻牵手跳锅庄,一生一世相伴走;朋友共跳锅庄,友谊天长地久;中外游客跳锅庄,表达对雪山圣地的喜爱和对藏族同胞盛情款待的感谢。3.锅庄舞的特征3.1民族性民族性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首要特征,离开了民族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锅庄舞是藏民族从远古流传下来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民俗事象中传承发展的,与藏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息息相关,舞蹈的举手投足间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特征。如,动作多为模拟动物的形态,像“孔雀开屏”、“猛虎下山”、“野兽戏耍”、“雄鹰盘旋”等,节奏由缓慢到急促,舞姿由舒展、优美到热烈、奔放。独特的舞蹈气质和风格展现出一个古老民族的情感世界和性格特征。只要这个民族仍然保留着适于民间舞蹈生存的民俗活动空间,锅庄舞将与人民永存。3.2兼容性藏族社会的现代转型需要在认同现代化的基础上,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民族文化的转型。在有的地区,锅庄舞活动与西方健身操相互兼容(前半部分跳锅庄舞,后半部分跳健身操),这种活动形式打破了千年戒律,既娱乐又娱人,形成了藏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景观。两种不同形态、不同文化内涵的舞蹈出现在同一空间,并为人们所接受,这只能是改革开放后多元文化环境下的产物,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结果。3.3群众性“锅庄舞”群众基础广泛,易与各民族传统文化合拍,容易纳入国民现行的生活方式和融入到当代全民健身娱乐休闲中去。“锅庄舞”是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场地、参加人数不受限制的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群众体育是积极主动地追求个体自由和享受体育运动乐趣的体育行为方式。“锅庄舞”活动老少皆宜,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状况的人,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速度、幅度和练习的时间来调节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由于它具有较高的强身健体价值,能够给人们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愉悦心情,因而是一项适应面广、开发价值大的全民健身项目。3.4宗教性-5-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活动往往同宗教信仰交织在一起,民族文化的宗教色彩比较浓厚,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民族舞蹈。就藏族舞蹈而言,以西藏为发源地的很多地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藏族民间舞蹈文化,大到祭祖祈神、婚丧嫁娶,小到亲朋欢聚、劳动小憩,都以民间舞蹈的形式抒情达意、自娱自乐,可以说民间舞蹈是他们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民间舞蹈文化通过舞姿向大众表达了坚定的宗教信仰。毫无疑问,每一个藏族舞蹈者,歌舞和音乐对他们都具有启蒙作用,进而使之理解该宗教信条的作用,或者是起到使那些早已深信不疑的人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该教派的旗帜下的作用[4]。3.5传承性锅庄舞不仅是藏族悠久灿烂舞蹈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现存民族体育文化中历史最悠久、最能体现藏族体育特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项目,是全人类的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藏族民间舞蹈文化,在产业化路径的开发过程中,必然要受到国内外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在作为强势文化的西方体育文化源源不断地渗入、体育文化全盘西化的形势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也在复兴和崛起,这是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各国所没有的。藏族民间舞蹈文化,是否还能保持其原有的文化意味,是否偏离其文化内涵,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藏族锅庄舞总的趋势是,适应不同的职业、文化层次、审美情趣群体的需求,横向开拓多层次、多功能、多种风格特色;在接纳、吸收各民族和外来舞蹈文化的同时,发展本土民间舞蹈文化,使之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3.6娱乐性锅庄舞最早是人们用来解除劳乏、摆脱烦恼的一种活动,这从关于锅庄溯源的传说中可以反映出来。它的很多动作是模仿动物的形态,舞姿粗犷而热烈、风趣而喜庆,有助于缓解人们劳苦郁闷之情。通过肢体的解放来释放压力、宣泄不良情绪,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达到心理的平衡,实现自娱。无论是舞者还是观者都能从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4.“锅庄舞”走进校园的可行性分析“锅庄舞”是一种形式自由活泼、场所不限、人数不拘的自娱性舞蹈,对调节人的身心有独特作用。由于少数民族体育舞蹈喜闻乐见,因此,深受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它所具有的生命力,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乃至高校所重视。如果把这些内容引入学校体育活动中,无疑对学校体育活动内容的补充、民族传统文化-6-的弘扬具有积极作用。4.1能够改变传统的体育锻炼模式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仍保持着传统的体育锻炼模式。这种锻炼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多层次锻炼需求;不能持久地调动学生的锻炼热情;不能全面地贯彻“体育”精神。而“锅庄舞”既有益于体能锻炼,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开展这项运动,还可以相应地拓宽高校的体育锻炼层次,满足高
本文标题:天祝藏族自治县锅庄舞蹈走进校园的可行性研究0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5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