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1农村小学如何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江苏南通研修心得余学艳大家都知道,在我们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创设情境它能解决我们数学学科,它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课程改革的行径过程中,许多老师已经在自己的课堂中创设了一些有趣的、现实的生活情境。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这次的研修发现,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关于情境教学的文献,文献中有一些是关于理论性的文章,也有一些是实际性的案例,还有很多的研究团队对这个主题进行了研究。我也找了一些资料,这个创设情境教学问题当中,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理性的思垫和实战的经验,但是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还有许多老师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在我的身边有很多老师就碰到很多问题,比如说:怎么去理解数学情境?什么样的一个数学情境才算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如何创设数学情境,教学中的数学情境又如何去处理?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对什么是情境、什么是数学情境这些概念的本身做一定的了解。一、怎样理解数学情境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情境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个解释比较深奥,而李吉林老师给出的定义是:“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实施情境数学的路径2李吉林老师精炼地概括为四个关键词:“发现”、“探究”、“操作”、“兴趣”,强调要通过再现知识产生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模拟现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去操作,利用故事角色等艺术手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充分理解掌握知识,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我们创设数学情境应注意两点:1、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适合做数学课程与学生经验之间的接口。2、能成为学生应用数学和做出创新、发现的载体,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假如我们依据这样的两条原则,我们可以将情境进行分类,可以将情境分成三类:现实的、虚拟的、学生知识储备经验中已有的二、通过刚才对数学情境概念的解读及理念的探讨,那究竟什么样的一个数学情境是好的数学情境呢?我相信很多老师也都会有这种疑问,我不防举一些例子与大家探讨什么是好的数学情境,可能会更直观一些、形象一些、容易理解一3些。比如说我们在教学计算中,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堂课。把这个内容进行教材的比对,进行情境创设方面讨论。我们看一看人教版整个的情境,它呈现的是妈妈给小红买书的情境,通过这个情境可以引出这样的问题,一共要付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他列式为:24×12,把乘法计算的这个问题融入到生活的具体情境当中。北师大版的教材出示的是住宅楼,住宅楼共有12层,每层14户,要求这栋楼能住多少户?这样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就可以列式为:14×12,接下来就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有了这样一个情境,不仅可以列出算式,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苏教版的教材,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情境创设中,我们注意到是以订牛奶为题材,就提出一个问题: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然后列出算式:28×12。我们不难发现,这三套教材在编写这节课的时候,它都是创设现实的情境。很多老师可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教学计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从现实的情境入手吗?这样的情境创设对学生的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会不会有一定的帮助?在座的老教师可能还有记忆,课标以前的老教材有准备前的训练(也就是复习题),在我们新课标的教材中就很少出现,这就是一种差异。另外一个差异就是情境创设的4问题,在我们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所有的教材对这样的内容都会创设这样的一个现实的情境。如果我们就学生掌握这个计算方法而言,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太明显,理解算理24×12还是14×12、28×12也好,有情境的支撑可能会更为深入一些。所以我个人认为,数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算理。比如我们这次看到苏教版的教材,订一份牛奶要花费多少钱?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生活情境,在这个生活情境当中,我们并不需要学生马上脱口而出,具体要多少钱,而是我们希望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储备,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乘法的含义提出数学问题,先是提出问题,提取出乘法的算式,然后来体验、体会到我在日常生活当中解决的一些问题,原来还是需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必要性。除了这个必要性以外,我们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情境去解释算理,比如说,我们计算一年的时候,可以先算半年,再算一年(乘2),就有了28×6和168×2,而且这个算式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也就是说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他是会的;还有的孩子可能会这样想,我为了计算方便,先算10个月,再算2个月,28×10、28×2,这样的孩子很聪明,这就像我们老教材的准备题,他就把老教材的准备题韵含在当中,然后把它合起来是336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列竖式的整个过程。用个位去乘、用十位去乘,然后把他加起来的。这样的生活经验,可能就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最好诠释。5看来数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也是我们老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有目的的去创设的一种教学环境,刚才我就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做了一定的解读,在这种现实的、实际的背景下来学习,可以激发或者是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他熟悉的生活环境来进行一个研究,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经历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让他感受到生活当中有数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对这种良好数学观的形成很有帮助,关于这个内容我们不妨看一下叶柱老师的教学片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视频(叶柱)】。刚才的这个教学片断,叶老师是创设了买奥运福娃的情境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先让学生买5个,得到24×5,然后又买了10个,24×10,两次都问了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说说和我们原来的哪些知识有关系的,在这个基础上去买了12个福娃,得到一个24×12,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一个新问题。从这个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叶老师是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他的设计来看,他的教学起点是很低的,他的台阶搭得很好,很朴实,很适合我们一线的老师去模仿。我特别欣赏的是:每解决一个问题叶老师就会给学生一个回顾。利用创设情境展开教学之后,要不要再回到情境之中去?我个人认为,要根据不同的情境而定,对于计算来说,最好回到情境当中,苏教版中订牛奶的问题可以回到情境中解决算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我再举个例子来说明,“20以内的退位减法”6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情境可以很多,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情境,比如13-6【1】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第一种情况,妈妈买来13个苹果,明明吃了6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再看第二种情境:比如13-6【2】有13个杯子,取下6个杯子,还剩几个?这两种不同的情境,其实第二个情境是小动物去拿杯子,这是一个虚拟的情境,但是不管怎样都是从生活情境中提取13-6这个计算。孩子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他来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情境创设这两种都能提取出13-6这个算式,从这个方面来讲,两者间的差异是不大的,但是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是利用创设情境展开教学之后,要不要再回到情境之中去?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尽可能的回去,回到情境中去能够更好的解释算理。有一所天地实验小学的叶老师对这个内容开展了情境不同的对比实验,选取两个班进行,在学生情况差不多的环境下开展了情境不同的对比实验研究,第一个班采用的是妈妈买苹果的情境,第二班创设的小动物餐厅的虚拟的取杯子的情境,然后学生就会思考13-6也就是13个杯子中我要拿走6个杯子可以怎样拿呢?第一种先拿上面这一排10个杯子中的6个,然后上面这一排还剩下4个,再和第二排合起来还剩下7个杯子,这种拿法其实是我们数学中的破“十”法,还有一种拿法就是先从下排开始拿,剩下的3个先拿走,6个杯子还差3个,再从上排去拿,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平“十“法,在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当中,叶老师就学生算法多样化以及明确算理、对算理7的表达完整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算法多样化这个纬度方面差异不大,但是刚才提到的算理的理解上就存在差异,很明显用杯子图的这个班的学生用语言来表达算理的过程就会相对完整一些。而且愿意表达的学生人数相对要多一些。这个实验可以证明不同的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杯子情境当中,好在学生内部的思维过程有了一个外部的行为支撑。这个行为的支撑是可以操作的,那杯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他理解退位减法算理的过程,两种之间存在一定的连接。而且这种情境是现实的,我们平时就是这样拿的,这个拿法跟我们的计算方法进行连接就很自然,所以一个好的计算教学情境不仅仅要能帮助我们提取这个算式,还应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所以第一个情境中散乱的苹果重新排列一下,就与杯子的排列相似,可能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帮助。也就是说,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我们要去思考怎样去创设一个好的数学情境。我想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特征:第一:情境要具有现实性,这些情境问题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事情,同时这些事情包含着一些数学现象,这些数学现象是学生关心的,又是学生经历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的生活经验转换成数学经验。第二:情境要具有针对性,也就是情境的创设要具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目的要与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还要注重有针对性。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情境是8否有现实性,现实性的东西对我们这节课不一定有用,所以我们更要考虑的是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如果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不大,那这种情境就大可不用。我们会有这样的现象,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我举个例子,比较一个苹果和一个梨,谁重一点?让学生想办法怎样比较,可以掂一掂、称一称,接下来老师就说:按照你们想的办法来比一比梨和苹果谁重,几分钟已经过去了,可老师还没有提出来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这就浪费了时间,掂和称没有跟教学目标很好的联系起来,所以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第三:情境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有一定趣味性。特别是低年级的课,孩子往往会从感兴趣的、觉得好玩的那些事中学到知识,这跟他的年龄特征有关,如果要让孩子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的话,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趣味性是很重要的。我举个专家授课的例子,管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规则时,他们团队结合学校举行的童话节进行设计,我们一起看一下视频【乘号省略的规则:管小冬】由于孩子对故事有天生的亲近,所以我们老师有时候对一些知识不太好讲的时候,就可以借鉴这个方法,想想我们能不能把学习内容放到一个故事中。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可以推进冲突,还可能是启迪智慧的金钥匙。又比如管老师设计的“神奇的魔盒”,我们一起看一下。【管小冬——神奇的魔盒视频】刚才我们观看管老师创设的动画情境,我们老师看了都感觉非常有趣,可想而知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很好的调动起来,学生很想去参与9学习,这就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和要去探索知识的必要性,同时,管老师设计的情境比较开放,好的一个教学情境就是要有一定开放性。好的情境要创设适度的空间,充分让学生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参与是很有帮助的,如果空间是很小的,就觉得没有意思,又比如说我刚才讲到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当中就有一个是订牛奶的情境,我认为这个情境就比较开放,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有各种各样的解法,这就要归功于教学的情境创设比较开放,一年有12个月,我可以分成10个月和2个月来计算,也可以分成上半年和下半年来计算,甚至我是可以分
本文标题:如何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7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