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
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职业道德1.道德P2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关系的总和。1)一个社会的道德的性质和内容,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决定的。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道德体系。2)道德是以善与恶、好与坏、偏私与公正等作为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的。3)道德不是由专门的机构来制定和强制执行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思想和教育的力量来调节的。道德一旦成为了一种行为标准,人们对这样的标准就有努力实现的期望。同时,道德又会为限制和阻止不道德行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2.道德表现形式P2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3.职业道德P3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能够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是职业或行业内的特殊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4.如何理解职业道德P31内容:职业道德鲜明地表达了职业义务、职业责任、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与作风,表现为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人们所应有的特定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2表现形式: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一般是从本职业的实践活动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条约乃至口号等形式来表达。2调节范围:职业道德一方面可以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增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独特形象。4效果:职业道德既能促使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职业化”,又能促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固定化”。5.职业道德的特点P41鲜明的行业性2适用的有限性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4严格的纪律性5相对继承性6利益相关性6.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P61导向功能:职业道德具有引导职业活动方向的作用。2规范功能:职业道德具有促进职业活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的作用。3整合功能:职业道德不仅可以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同时,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的整合功能体现在以下3方面:一是通过企业目标团结员工,促进企业凝聚力;二是不断调整单位内部利益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增强威慑力,防止投机.越轨心理,消除偏离正常轨道的不良行为。4激励功能:职业道德具有激发从业人员产生内在动力的作用。7.职业道德社会功能P71有利于提高从业者的社会道德水平2有利于完善从业者的人格8.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守则P81尊重服务对象,满足服务需求2保护个人隐私,严守咨询秘密;3坚持诚实守信,禁止滥用信用;4语言举止文明,素质能力相宜;5遵循公序良俗,遵守法律法规;6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9.隐私:P9又称个人生活秘密,一般是指仅于特定人的利益或人身发生联系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人生活和私人信息。10.隐私权:P9一般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11.每一个婚姻家庭咨询师都必须P3:加强社会公德修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你,努力具备家庭美德。12.公序良俗P11:是指社会公认的秩序和良好的习俗。13.婚姻家庭咨询师开展工作的最终目的:P12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14.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职业定义:为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求助者提供咨询服务的人员。第二章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演变1.婚姻P15: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理解:1)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婚姻制度的形成,是出于维护两性关系社会秩序的客观需要。2)婚姻是以男女双方具有配偶身份的结合,这种结合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3)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婚姻双方构成了最初的家庭关系,通过生育又产生出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2.家庭P15: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1)家庭是一个亲属团体和生活单位。2)家庭须有共同经济,如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组织消费等,具体情况因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而异。3)由于家庭既是亲属团体又是经济单位,所以家庭成员一般均为近亲属;而亲属(包括某些近亲属)并非都是同一家庭的成员,他们是分属于不同家庭的。3.社会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P15婚姻家庭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的产物。婚姻家庭的本质取决于它的社会属性。4.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P161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功能2组织经济生活的功能3教育的功能5.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特征P251封建的包办强迫婚姻2剥削阶级的多妻制3男尊女卑、夫权统治4家长专制,漠视子女利益5以“出妻”为主要方式的男子专权离婚6.2001年问世的是经过修正的第二部《婚姻法》(即1980年《婚姻法》),而不是第三部《婚姻法》。P387.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的主流P401婚姻自由程度越来越高a、婚姻自主成为主流b、离婚自由被社会认可2择偶观念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3正确评价离婚率的不断上升4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5家庭教育受到普遍重视6物质生活的提高与结婚消费的上升7丰富多彩的家庭建设活动形成规模8.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主要问题:P441不健康的择偶观依然存在2婚前和婚外性行为呈上升趋势3婚姻质量有待提高4离婚带来某些社会问题5非婚生子女相应增加6独生子女问题9.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问世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P34第三章性别平等理论1.性别P47:《新华字典》对“性别”的解释是男女或雌雄的特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雌雄两性的区别,通常指男女两性的区别。2.生理性别P48:又称为自然性别,有时简称性别,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3.社会性别P49:通常指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社会含意,泛指社会对男女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即由特定的文化环境规定的被认为是适合其性别身份的性别特征及行为举止。4.社会性别角色P50:是指在某一既定社会、社区或人群中,被人们所认可的女性或男性的行为。社会性别角色受到年龄、阶层、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也受到地理、经济和政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5.社会性别角色定型P50:社会性别角色在每个社会中往往被固定和强化,变成人们的意志、社会期待、规范和评价。社会期待一种性别的人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就是社会性别角色定型。6.社会性别差距P51:指社会任何领域内,在参与程度、获得资源机会机会、权利、能力和影响力、工资报酬和福利等方面,存在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事实上,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不应导致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7.社会性别平等P51:是指所有人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社会性别平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期望和需求均能得到同等认可、评价和照顾。社会性别平等并不意味着女性和男性必须要变得完全一模一样,而是说他们的权利、责任和机遇应当平等,而不应当由他们生来是男性或女性来决定。8.社会性别公正P52:指对男性或女性的不同需求给予公平待遇,包括同等待遇或在权利、福利、义务和机遇等方面被视为平等但表面上有所不同的待遇。9.社会性别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建构和传递P521家庭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2学校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3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10.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中的传承和巩固过程为P53-541社会性别观念影响了社会对男女两性的社会、家庭角色与责任的分配和要求。2为了完成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色责任,用于完成社会角色责任的社会资源分配必然不同,亦即男女享受到的社会资源不一样。往往将有限的资源、最好的资源分配给男性,作为其承担社会角色的基础和前提。3由于对男女两性角色期望不同、给予男女两性的社会资源不同,男女两性被培养出了不同的、传统的社会性别所期望的能力和特长,并导致社会对男女两性不同的评价。4男女两性这种不同的能力、特长和社会评价,又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拥有的权利不同。5这种权利分配模式强化了社会性别中男性和女性的身份不同及支配与服从的关系。6社会性别规范化、体制化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性别观念,从而形成一个循环过程。以上循环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互相联接、互相影响。要改变男女两性不平等的关系,就必须打破和改造这个循环过程,即使改变其中的一个环节,也会对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具有积极作用。11.社会性别主流化P55:亦称性别观点主流化、性别平等主流化、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全称是“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1997年7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通过了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一致定义:“把性别问题纳入主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对女性或男性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它是一个战略,把女性和男性的关注、经历作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设计、执行、跟踪、评估政策和项目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考虑,以使女性和男性能平等受益,不平等不再延续下去。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12.如何理解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丰富内涵P55:1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评估过程。它要求对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对男女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2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战略。它要求将女性的关注和经历同男性一样,作为在所有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中设计、执行、监督和评价政策和项目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来考虑,使男女平等受益,使不平等不再延续。3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由此可见,社会性别主流化本身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一种手段。13.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P56—P57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在于,它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人权框架为基础,以消除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为目的,重视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和社会性别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们观念与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注重通过改革制度、法律、政策等,消除性别歧视,把赋权女性作为实现性别平等的中心,强调男女共同参与和受益。具体来说,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社会性别问题性质的认识上,强调社会性别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2在对实现性别平等途径的认识上,强调把性别问题纳入政府工作和社会发展宏观决策的主流。3在对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责任主体的认识上,强调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责任主体首先是政府。即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首先是政府的责任,特别是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者的责任。4在对平等标准的认识上,强调破除传统性别角色定型后的平等标准。5在对平等的权利基础的认识上,强调男性和女性都应享有基本人权框架下的所有平等权利。6在对性别歧视原因的认识上,强调导致男女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及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性别机制。7在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上,强调使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8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强调女性是参与发展的主体。9在对社会性别主流化前提条件的认识上,强调经济发展不能简单替代性别平等。也就是说,性别平等不完全取决于社会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而需要坚定的政治承诺和可持续的政策机制。14.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原因与意义P571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创造更加美好世界的重要保障a社会性别主流化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权b社会性
本文标题: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9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