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4.1土地规模经济原理1、固定规模报酬当土地规模扩大的幅度等于规模报酬扩大的幅度时,为固定土地规模报酬。2、递增规模报酬当规模报酬增长的幅度土地规模扩大的幅度时,称为递增规模报酬。3、递减规模报酬当规模报酬增长的幅度小于土地规模扩大的幅度,称为递减规模报酬。一、土地规模报酬二、土地规模经济(一)土地规模经济1、土地规模经济的概念是指由于土地利用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单位土地面积收益的增加,或是指在此情况下而产生的单位土地产品收益的增加或成本的下降。长期成本最低点的经营规模称为最佳经营规模。2、最佳经营规模AMLACBOM'土地经营规模图10-1土地规模经济和土地规模不经济(二)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1、内部规模经济——内在经济1)固定成本的分摊2)有利于分工协作,提高劳动效率3)降低管理成本4)综合利用副产品,增加企业收入5)交易费用降低6)纵向一体化——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节约交易费用;节约信息费用;强化控制能力内在不经济——规模过大、机构臃肿2、外部规模经济——外在经济个别企业与整个行业均受益维修、运输、人才、科技、信息等服务更易获得外在不经济——发展太快、规模太大,造成交通运输紧张、市场相对缩小、竞争加剧、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4.2农业土地规模经营一、农业土地经营规模1、农业经营规模2、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是指农业生产单位中生产力要素的聚集程度和组合关系,也就是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结合起来,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数量界限。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土地或耕地的数量。二、农业土地经营规模评价(一)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征就是取得最佳土地规模效益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它有以下三个特征:2、动态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都必然影响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适度值。1、地区性3、层次性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不同,农业土地的适度经营规模不同。(二)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标志1、以能否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作为确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标志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的规模或在一定时期内取得最大纯收益时的规模。2、以提高收入和生产水平为确定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标志即达到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经营者收入三个目标(三)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评价指标1、产出评价指标类:如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等。2、商品评价指标类:如商品量、商品率、销售额、收购计划完成率等。3、劳动生产率评价指标类:如劳均年产值、劳均年产量、劳均年纯收入等。4、土地生产率评价指标类:如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单位面积纯收益等。5、资金产出率评价指标:如资金产值率、资金利润率、成本产值率、成本利润率、单位产品成本等。6、生态效益评价类指标:如土地肥力、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在采用评价指标时,要统筹兼顾、综合权衡。三、实现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1、城乡二、三产业发达到能够吸收农村多余出来的劳动力。对中国农民来说,土地经营不仅仅是一种经营手段,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土地经营具有四种内涵:一是收入功能,二是就业功能,三是预期功能,四是风险功能即保障功能。国家农业人口比重%国家农业人口比重%美国1.9意大利4.2法国2.6以色列2.2德国2.0新西兰8.2英国1.6俄罗斯9.2日本2.9澳大利亚4.2荷兰2.9加拿大2.22007年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思考题: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善,达到或基本达到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商品生产的要求。一般来讲,较大规模经营的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状况。固定资产的购置——贷款、技术服务、维修、机具配套栽培技术、良种、农药、化肥销售:市场——信息3、农业经营者文化素质、经营管理者素质必须适应扩大了的土地规模经营的需要,具有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和组织产品运销的能力。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农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仅要求农地经营者拥有一般的基础文化素质,还要懂得经济、法律、管理和科技等多学科知识技能。西方国家对农村问题都相当重视,通过发展农村教育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化。如美国农业之所以发达,主要是实行了以州立大学为中心的研究—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体制,通过发展农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农场主基本达到大学文化程度,发展科技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实施农业产业化;荷兰农业的成功也主要取决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全国农业劳动力仅22万人,却有183所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实施免费的终身农业技术教育,并运用推广系统对农业技术高效推广,使得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成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组成知识网络等。以普通中等教育和多层次农业职业教育为基础的农业劳动者科技素质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农业终身教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4、农业政策稳定,农业经济法规健全,农业生产者、经营者有较大的安全感,农户出让土地后无后顾之忧。四、实现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经营形式1、种植专业户2、家庭农场——机械化家庭农场1)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为家庭2)所经营的耕地面积达到或接近一个合理基本机群结构所要求的经济规模。3)生产过程中多数作业环节主要由农场家庭成员操作自有或租赁的机器完成。3、联户农场4、集体农场或合作农场1)村办农场2)农业车间3)机站办场五、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变动趋势(一)国外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变动趋势1、大多数发达国家农场规模大幅度扩大。表4.4若干国家农场土地经营规模的变化(面积单位:亩)国别年份平均面积年份平均面积人均耕地农业劳均耕地美国1910830.119892768.111.6895.8法国1929133.21982406.54.9179.0原西德1949104.41989273.01.889.3丹麦1946178.11976320.47.6257.9日本195012.3198416.10.613.5二是增加收入的拉动。随着各国工业的发展及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经营者要使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赶上社会平均水平,就必须提高其劳动生产率,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不得不增大每个劳动者的土地面积,这也促使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扩大的外部条件是,农业因技术进步而释放出来的劳动力能顺利离开农业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农场经营规模扩大的原因有二:一是技术进步的推动;机械技术在农业上的使用,一方面要求农场土地面积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获得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又大大提高了每个农业劳动者所能经营的土地面积,从而促进农场规模扩大。2、一些地少人多的国家,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却由于种种原因而十分缓慢与艰难。(二)中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变动趋势1、以农户为单位的土地经营规模极小。2、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出现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趋势。六、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途径(一)国外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途径1、土地政策1)政府参与地产市场,疏通土地流通渠道,有计划有目的地转移土地所有权。法国50年代法兰西银行60年代土地整治与农村安置公司2)通过法律把地租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上,以鼓励农户通过租地扩大经营规模。3)政府规定不得建立小于一定规模的新农场。如法国新农场的最小面积是22公顷农场继承权4)调整土地的自然存在形式消除“插花地”2、财政信贷政策1)政府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小型兼业农户放弃土地经营。法国“调整农业结构社会行政基金”对出租土地在18年以上的,予以重奖,出售土地者,可获得35年的预备年金英国农业法放弃农业经营的小兼业农场主,年龄在55岁以下者可领到一笔现金,年龄在60岁以上者给予275英镑的年金,年龄在二者之间者,可选任一种受款办法。2)政府通过各种信贷手段重点扶持有活力农户。如联邦德国长期低息贷款法国停止对无活力的小农发放优惠贷款,有活力农户可申请低息贷款。5、就业政策1)对离农人员进行新职业培训政策2)鼓励城市工业向农村扩散,以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离农就工。3、价格补贴政策以中等农户的生产成本作为补贴和定价的依据。4、税收政策重税、轻税、免税法国的包税制6、合作政策合作社、农协——联合规模经济日本农协的作用:①生产指导:生产技术、生产计划、种植结构调整、农产品开发②农产品销售③集中采购生产、生活资料④信用合作、自办信用事业⑤共济和社会福利:风险基金制度、医疗保险、医院、基础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自2007年7月1日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了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至2007年底,全国工商机关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26397户,成员总数共计350947人,成员出资总额共计159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销售等行业,区域经济特色鲜明。如浙江湖州形成了安吉茶叶、长兴粮油水果、德清水产、南浔家禽等几大特色专业合作社区。北京市兴办了平谷大桃、房山磨盘柿等特色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题:发展农民专业性合作组织的经济和社会合理性①合作社提供了一种制度手段使分散的农户在保持独立的财产主体和经营主体的前提下,通过农产品的集体销售和农业投入品的集体购买等交易环节上的联合实现产前和产后的规模经济。合作社还在生产的全过程通过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使农户能顺利地与市场对接。②合作社与投资者所有的企业间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前者的所有者即是合作社服务的使用者,而后者所有者与其服务对象的身份是分离的,因此作为投资者企业的公司或龙头企业,他们只能通过返还一小部分利润的方式对农户做一些让步,但他们与农户的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而合作社本身就是农民办的,他们通过参与产前、产后的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就可使农民获得产品加工、销售增殖的全部或大部分利润,从而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③合作社以社区为基础,扎根于基层,合作社的目的是为当地的社员提供服务,而不是为投资者创造利润。合作社对市场力量的回应方式与投资者所有的企业截然不同,它不会因为追逐利润而随意改变投资方向或投资地点,它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地社区的福利和就业。④合作社的存在有助于完善市场秩序和规则,是政府、公司和农户都需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农户需要,因为它能使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改变弱势集团的地位;公司需要,因为它可与合作社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避免了与分散的小农户进行一次性博弈的恶果。政府需要,因为合作社可以为国分忧,成为农村社会生活中的安全阀和稳定器,使政府有关部门在与国外进行农产品贸易谈判时持有的一个颇有分量的筹码。(二)我国实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途径1、留出少量自留地,将耕地集中办家庭农场,或集体农场。2、实行“两田制”,分户经营“口粮田”,种田能手承包“任务田”。口粮田按人均承包,承担农户的基本口粮,主要解决生活保障问题。责任田按人、劳或招标承包,主要解决收入、就业等功能。口粮田只负担农业税,责任田还要负担国家定购任务、并以承包费形式负担村、乡统筹提留。农业部1997年对全国23个省统计,全国实行“两田制”的土地面积为0.311亿公顷,占承包经营土地总面积的40.7%。3、以入股形式,将土地集中,由种田能手承包经营,承包收入的一部分按股分红。土地股份合作制,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广东珠江三角洲。代表:南海,1995年,南海全市已建立股份合作组织1574个,占全市经济社总数的96%基本做法:1)土地折股,2)设置股权:集体股,个人股:土地股、基础股、贡献股,3)产权界定,4)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股分配,5)组织管理: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4、转包或转让5、租赁(三)我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取得的成效1、普遍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粮食等农产品的产量2、劳动生
本文标题:土地经济学第四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0039 .html